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时期的吐番服饰特点及样式介绍

唐朝时期的吐番服饰特点及样式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6 更新时间:2023/12/23 6:59:15

最早的时候,「羌」是古代汉人对居住在我国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当时代表的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隋唐时代。西藏吐蕃朝兴起後,势力就扩展到岷江一带,这些羌人便介在汉族和吐蕃势力范围之间,有学者认为羌族和藏族自古都有一定的交流存在。藏装在唐代时期确实和唐服有过交流的,当时吐蕃是强国,从西域、四川到长安城也常可以看到吐蕃的使臣、商旅来往穿梭。两大王国的明也藉此交会。

吐蕃帽在唐代也一度流行,但是唐代吐蕃服饰主要应该还是受西胡影响,现代很多被当作唐代胡服的绘画其实是吐蕃时期的吐蕃服饰。唐代是中国服饰的变革期,汉族多了圆领窄袖袍衫等不同的服饰这个也不准确,圆领窄袖,中国自古就有,可以追述到商代,战国,汉代一直存在,且在东汉后期开始流行,最后变成宽大的曲领,同时三国时期又有一种对襟窄圆领。

但是唐圆领来源应该不是中国,而是西方,因为整体结构更类似西方的设计而不是汉代式样。不过唐圆领并不是唐代引入的,唐圆领,古称上领衫,或从省服。很可能早在鲜卑在进入中原之前他们就从西方民族那里学过这种服饰,只是被魏孝文帝割断了--因为早期鲜卑服饰中有这种服饰的类似形象。

按文字记载,高欢很喜欢穿鲜卑服饰。从我的找到的图片看,北齐男装主要恢复的还是鲜卑早期的浅交领袍。但是北周文物中上领衫就大大增加了。按历史记载,是隋炀帝把这种服饰引入到官员常服体系中的,理由是他要到处走走,宽袍大袖的传统服饰实在不适合他。这种服饰在隋代称为从省服,大概是外出时使用的。此后逐渐变为官员常服,但有趣的是袖子又逐渐变大了。一些被认为胡服的翻领俑,就是这种圆领衣打开衣襟的情况。

标签: 吐番

更多文章

  • 汉朝服饰特点及其制度及样式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

    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历经秦朝的严苟政治,刘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无太大改变,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

  • 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哪些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明节

    清明节,相信很多朋友一大早便计划要去扫墓。其实清明节的内容不仅仅是扫墓,还有很多其它丰富的活动。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清明节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节日,但除了扫墓清明还有一大主题就是踏青,这一天在古代也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春天的欢乐节日。清明节即是节日,也是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

  • 唐朝服饰制度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皇帝服饰唐代皇帝服饰类品繁多,有

  • 正月十三的习俗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正月,十三,习俗,什么,正月,十三,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

    正月十三,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

  • 正月十二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正月,十二,习俗,搭灯,民间,俗称,十二,意思是,元宵节,将

    搭灯棚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烤火节黄昏时分,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烟雾中弥漫着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围坐火边,谓曰:烤柏火。烤柏火寓意为“败祸”

  • 正月十一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正月,十一,习俗,正月,十一,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

    正月十一,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子婿日是春节期间富有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中国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其实,“子婿日”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在

  • 正月初十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正月初十,习俗,一天,不准,搬动,石头,石臼,石器,俗信,否

    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

  • 正月初九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正月,初九,习俗,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

    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这一天的传统民俗,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在中国民俗信俗中,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

  • 摇曳生姿的满族生活中的旧照片:满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满鞋

    满族妇女的绣花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

  • 一百年前的日本人古香古色的年俗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一百,年前,日本人,古香古色,年俗,老照片,日本,为受,中国

    日本因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以前跟我们一样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除夕,不过日本人把除夕叫做“除夜”。他们同样也有守岁的习惯。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