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历史的碑文上“故、显、考、妣"的含义和区别?

中国历史的碑文上“故、显、考、妣"的含义和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47 更新时间:2023/12/6 20:54:57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墓碑上“故、显、考、妣"的含义区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根据《周礼》记载中丧葬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三代之前,在商周宗法制起源发展的这一阶段,丧葬文化同此时期的祭祀文化开始并驾齐驱、步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行轨道。这也就是说,丧葬文化的起源发展要早于商周时期萌芽发源的宗法制,很多学者认为,丧葬文化是在氏族社会末期开始萌芽的。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母系社会逐渐被父系社会所取而代之,丧葬文化也就由此而逐渐被先人所重视起来。题目当中所提到的这一“墓碑现象”,正是我国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部分组成,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这一丧葬文化现象正在逐渐消失,目前仅局限于文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

正如同我上边所提,既然我国丧葬文化如此源远流长,那么其中的“繁文缛节”肯定也是十分讲究的,故墓碑之上的“故、显、考、妣"各自内涵深厚且颇有区别。我国古代先人早期丧葬大都遵循着“墓而不坟”的风俗,故去之人只在地下浅层就土掩埋,地表并不树立任标记(最基本的突起于地表的坟头都没有)。久而久之,伴随着宗法制的发展,“地面堆土形成的坟”开始出现,以便更好地寻亲访祖、祭祀先人,坟墓出现的基础上,继而又出现了墓碑。现如今农村丧葬的普遍现象就是以“坟”的形式来埋葬故人,是否立碑还是要迎合不同人家的需求意愿,并不是立坟就必须要立碑。

碑文内容的介绍

我本人生在农村,对于“树立墓碑”的知识还是有些了解的。坟与墓不同,但如今坟、墓二者的区别显然已经没有古代所区分得那么鲜明突出了,依古代传统而言,坟是地表之上的土石建筑,而墓则是与地表所平齐或是浅低于地表的建筑。一般来讲,故人已逝、如要建立坟墓的话,多数都会为其树立墓碑,墓碑之上,自然少不了碑文的存在。墓碑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①死者姓名、②死者籍、③死者功德成就、④去世日期、⑤立碑人姓名与其所属关系(有些讲究门户还会要求刻上儿女姓名)。古往今来,墓碑之上基本上都含有碑文的存在,无字碑石或碑木鲜有存在。

“故、显、考、妣"的含义和区别

①故:顾名思义,“故”字就是已经故去之人,所指就是去世、逝世的意思。“故”字之所以能够被应用到碑文之上,与他本身所含之意不无关系。“故”字与其所表示同类意思的汉字相比,既显得肃穆庄重,又不失后人对先人饱含的缅怀纪念之情。

②显:既要弄清楚“显”的碑文含义,那就不得不先与“先”字区分开来。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先、显二字字音相近,碑文之上所表之意也相近,但确另有区别。碑文用“先”的情况下是表明此人去世的时候家中还有比其年长未故的长辈,亡者“先行一步离开”;而用“显”字的情况下则正好相反,主要表明逝者离世的时候,家中辈分数其最大,故用“显”字。古语言道:“德显考、行显著”,这便是“显”字的另一层含义了。“显”字被应用到碑文之上,注重强调了对逝者先人的美称(尊称),有显示、显赫之意,是对逝者生前功劳德行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③考、妣:要属碑文上哪些字最难区分,那么就不得不提起“考、妣”二字了。墓碑上有“显考”(先考)、“显妣”(先妣),那么这两个字究竟有何区别呢?《尔雅·释亲》中言道:“父曰考,母曰妣”,话语至此,这两个字便区分开来了。如果碑文上刻有的是“考”字,那么代表的就是立碑者的父亲;相反,如果刻有“妣”字,那就便是立碑者的母亲了。除此之外,“考、妣”的称呼放在古代来看,也可代指对生前父母的称呼,并不只是局限于对已故去的父母称呼,只不过放眼如今的话,“考、妣”二字已经被局限于逝者先人了,对生前父母的称呼,这两个字已经渐被淘汰。《礼记》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嫔,妇人有法度者之称也。”如果碑文上刻有“显考妣”(先考妣)的话,那就是对已故父母的称呼。

立碑的讲究

尽管如今早已步入新社会,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早已深深禁锢于国人思想当中难以抹除。对于立碑的传统而言,国人对此便十分注重。民间说法是:坟墓和墓碑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后代子孙的运势和健康。①对于墓碑颜色对应方位的选用应该尤为重视,碑色一般按照坟墓所处的地势(靠山远近)来确定,进而按照五行的理论来选用碑色和碑文颜色。②另外就是墓碑方位的设立,一般墓碑建立不会选择在坟墓的北边(偏东北),农村一般都是选择在坟墓的南边竖立墓碑,因为东北方位正是八卦图当中的鬼门,预兆不祥。③立碑时间也要注重起来,并非墓碑由专门的墓碑师傅雕刻完成之后便可以随时立碑,这种做法极其不符风俗。立碑之前要根据风水师的指导选择正确的时间,一般立碑时间不会选用榜眼和晚上,另外就是立碑人当天不能和逝者的生辰八字犯冲。

丧葬文化的主要讲究就是让死者在离世之后能够寿终正寝,正所谓:“逝者为大”,为死者安坟墓、立碑文的做法自春秋战国以来便迎合了国人对故去先人的孝顺心态。古代不同地区的风俗不同,丧葬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土葬”、“火葬”和“天葬”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之中没有最好之分,有的只是对先人无尽的尊崇和缅怀之情。

标签: 碑文

更多文章

  • “小年”是什么?过“小年”有哪些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小年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过“小年”有哪些习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小年是一个与“大年”也就是春节相对应的节日,而小年的日期其实是不固定的,全国各地的小年的日期都与当地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而小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

  • 古代的袜子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

    古代足衣指的就是袜子。袜,亦作“韈”、“韤”、“襪”等。《释名·释衣服》:“韤,末也。在脚末也。”袜子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早期以皮革制成。“韈”、“韤&r

  • 古人过年为什么要喝屠苏酒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过年

    在古诗文当中,我们会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词,“屠苏”,比如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一整首诗都是与古代的春节有很大的关系的。而这个“屠苏”指的是一种酒,而且还是一种专门在春节期间喝的酒。那这种屠苏酒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非得在春节时

  • 春节门神怎么贴 门神怎么区分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门神

    贴门神,这是春节的一个习俗,对于人们来说,门神意味着能够保佑家宅平安,求个安心和吉利。而门神又和春联不一样,能够通过语句区分上下联,那门神应该怎么区分左右呢?贴门神的时候有什么讲究吗?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桃木能辟邪古人早知道。据《风俗通》,除夕在门户上装饰缉拿妖魔鬼怪

  • 佛教为什么分大小乘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佛教

    最初的佛教并无小乘、大乘之分。只不过后来在内部崛起的一股新势力觉得自己有别于、甚至高于别人,就自命为“大乘”(为“菩萨道”),贬别人为“小乘”(声闻乘、缘觉乘之总称)。简单一点说,“小乘”意为狭小之车乘,

  • 明朝的元宵节有哪些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宵节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的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万盏明灯,象马人鱼异样。一天星月,阶除台榭辉煌。元夕观灯,是自古以来重要的春节习俗之一。元宵数夜,宫内燃放爆仗,宫外百姓游乐观诸色灯品,一派祥和……明代元宵庆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明代《新年元宵景图》一卷,用细

  • 朝鲜族的回婚礼习俗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朝鲜族

    回婚礼,是朝鲜族人独有的一种礼仪,也是朝鲜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礼仪之一,是朝鲜族的民俗文化的代表。回婚礼的简介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礼”,亦称“归婚节”,即为纪念结婚60周年而举行的一场盛大的典礼。举行回婚礼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

  • 朝鲜族捣衣是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捣衣

    朝鲜族捣衣是朝鲜族特有的风俗之一,是在仲秋时节朝鲜族妇女独特的一种洗衣服的方式。是朝鲜族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朝鲜族捣衣的简介朝鲜族捣衣是朝鲜族特有的风俗之一,在每年的仲秋时节,朝鲜族妇女都要拆洗衣服被褥,进行浆洗晾晒,待衣物半干后,将其叠成长方形放在砧板上棰打,这就是捣衣。捣衣有两点好处,一是捣

  • 朝鲜族的婚礼有什么注重的礼节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朝鲜族

    朝鲜族的传统婚礼主要包括婚、大礼、后礼三大阶段。其是受到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是朝鲜族的传统民俗。朝鲜族的传统婚礼的发展过程朝鲜族十分重视人生仪礼中的冠、婚、丧、葬四大仪礼。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朝鲜族的先人们曾长期实行“男归女家婚”,即

  • 茶山瑶服饰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茶山瑶

    茶山瑶是瑶族三个支系中的一个支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口头语言。茶山瑶话叫“拉咖”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文,是瑶族三大语言之一。“茶山瑶”为汉语称谓,自称是“拉翔”。“拉如”意为“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