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重阳节风俗有哪些

重阳节风俗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18 更新时间:2024/1/22 1:50:00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一直以来也是非常受重视的一个节日了。很多人知道,重阳节这一天有两个重要的习俗,一个是登高,一个是敬老,现如今也一直都流传着很多的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词,就有对重阳节的描写。那你知道重阳节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吗?重阳节的设立有什么意义,古人设立重阳节最开始是为了什么呢?下面就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

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2、重阳节的习俗

1.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2.登高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

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4.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农历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6.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菊花酒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还有白菊花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传说喝了这种“菊花酒”可延年益寿。

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沂己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这是旧俗重九为重阳节,需饮菊花酒的开始。

《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菊花酒有助于长寿,与它能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科学实验证明,菊花能降血压,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肌肉的血液供应,减慢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有明显降低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对胸闷、心悸、气急、头晕、四肢麻木等也有明显效果。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清胆甾醇过高等也有防治作用。

菊花中还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硒的含量最高,硒元素能参与机体的抗衰老过程。这些与中医学说的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相吻合。

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陶渊明诗云“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便是称赞了菊花酒的祛病延年作用。

3、古人为何设立重阳节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而且,关于“九”这个数字,古人看到非常重要:在《易经》八卦数理上,一为开端三为多,九为“至尊之数”。

那么,古人对“一”的崇拜,很可能是出于原始“混一”的观念,与“一”有关的神话,往往都与开创之地位有关,如宋之前,皇家祭祀的最高神被称为东皇太一等。据《素问·三部九候论》里记载:“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也就是说,“一”和“九”,这两个一头一尾的数字,是天地之间最神奇的数字了。

那么,古人对“九”的偏爱,可能有着更丰富的精神投射。因为古人看来,“九”既是“终”,又是“无限”之始,比如“九九归真”等古人对“九”更为偏好,可能是觉得“九”来表明数量极多,以夸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义,如“九曲黄河”、“九牛一毛”,以及诗人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外,“九”这个数,可能还与古时候的宗教信仰有关,比如,神话中的“九天玄女”“九天揽月” “九天仙女” “九五之尊” “九霄云外”等等,并且,还有佛教说法“九九归真”,“九九归一”,九九归原,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等等,也就是九的倍数。显然,“九”在佛道思想及民间信仰中,也都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标签: 重阳节

更多文章

  •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长鼓舞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长鼓舞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毕竟这个名族的东西也还是非常吸引人的,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长鼓舞到底是哪个名族的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具体的情况到底吧!长鼓舞是:朝鲜族和瑶族的舞蹈了。多数在朝鲜族中常见,长鼓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在朝鲜族音乐和舞蹈中起重

  • 2020大雪几点几分 大雪之后会下雪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大雪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终于到了,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但大雪并不意味着过了之后就会下大雪,只是一个对于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反应,大雪节气后降水量增多,气温下降,而2020年的大雪就是在12月7日这一天。那么,到了大雪这天要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有关于养生方面的事情呢?大雪要吃些什么,大雪节气要怎么样保养呢?下

  • 大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雪

    今天是2020年的12月7日,也是传说中的这个大雪节气了,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大雪节气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大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1、大雪节气的含义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

  • 清朝“明式家具”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式家具

    有很多爱好收藏的人,喜欢收藏一些古代的家具,古人的家具自然和现代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能够流传到现在,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不过家具自然还是清朝时期留存下来的最多,但是有一些清朝时期的家具却叫做明式家具,这是为什么?而明式家具上面的雕饰为什么比较少,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很多人误以为明式家具是素雅只有

  • “碧玺”有哪些作用和功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碧玺

    碧玺的外观非常漂亮,而且颜色很多,晶莹剔透,非常适合用来做女性的配饰,也的确有不少女性很喜欢碧玺。而在文玩界,碧玺是非常珍贵的,只不过贵的东西也应该有贵的道理,为什么碧玺会如此珍贵呢?而且碧玺谐音辟邪,很多人选择碧玺也有这种原因,那碧玺真的能够辟邪吗?今天就一起来介绍一下碧玺的这些事。在文玩界,有

  • 什么是冬至?冬至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冬至

    对于冬至是什么,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其实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不是代表冬天开始了,或者结束了,冬至那天其实也是数九的开始,我们每年的数九都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那么大家知道冬至的来源和意义吗?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冬至冬至是24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昼

  • 平安夜为何要吃苹果呢?平安夜习俗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平安夜

    平安夜在西方又称圣诞夜,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而圣诞节的前夜被称为平安夜。平安夜其实也算是圣诞节日的一部分,一些传统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到教堂内举行聚会,或者举行烛光祈祷,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虽然中国的圣诞节是来自西方,但是平安夜吃苹果、送苹果的习俗却不是国外传来的,西方的平安夜并不是吃苹

  • 中国的“元旦”是怎么来的?历史上的元旦是哪一天?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旦

    中国对各种节日的命名都非常有讲究,虽然中国的“元旦”确立的很晚,但元旦这个词出现的却很早,这个词早在《晋书》中就已经出现。元在古代的意思就是“始”,也就是开始的意思,比如公元元年就代表着公元年开始的年份。而“旦”这个字则是&l

  • 元旦在古代是什么 古代的元旦是哪一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元旦

    一年一度的元旦节马上就要到来了,很多人对这个假期也是期待已久的了,不过元旦是公历每一年的第一天,而中国最重要的春节则是农历每年的第一天,因此日期上并不是同一天,而且虽然都是新年第一天,但春节的重要性自然要比元旦更重要。那在古代,有没有元旦节呢?古人的元旦节又是怎么过的,他们的元旦又是哪一天呢?下面就

  • 聪明节是什么节日 聪明节是哪个节日的别称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聪明节

    最近在看一个历史冷知识,那就是中国竟然有一个节日叫这个什么聪明节,那么有人要问了,咦,没听说过这个节日啊,那么这个聪明节到底是什么节日呢,聪明节又到底是什么节日的别称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来解析分析看看,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1、聪明节是什么节日聪明节其实就是“清明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