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萨满祭司是哪个文化?萨满是什么职业?

萨满祭司是哪个文化?萨满是什么职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43 更新时间:2023/12/8 18:26:31

说起“萨满”,这个在全球人文化当中都是一个非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一部分人及其推崇,一部分则极其反对。萨满与其他的宗教或是文化有着截然不同,萨满的定义是非常模糊的,是以万物皆有灵为信仰,没有什么宗教组织或是特定的创始人,也没有庙宇,也没有统一规范的教礼仪或者固定场所。

萨满是一种巫文化,(当然中国文化最早也是起源于巫文化,且夏、商等一些君就是最大巫王,后面在历史传承发展中,才慢慢形成了以先秦文化、楚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框架的文化体系)保留了很多巫术成分,由巫师做法。是先民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

"萨满教"的出现非常早,是世界上最古老宗教,几乎和人类出现时间一样早。在我国本土及外来宗教还未出现前。萨满教的"万物有灵论"论,几乎独占了我国整个北方民族祭祀活动,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扶、契丹、高丽、女真、蒙古、吐蕃等等民族宗教礼仪活动开展都是以萨满为精神核心。

萨满或者巫师的延续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授,世代禅递。

就算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如:满、锡伯,蒙古、鄂伦春,赫哲,东乡、保安、土、裕固、维吾尔、乌兹别克等也有萨满影子。此外,朝鲜、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印第安人、吉普赛人、爱基斯摩人、澳大利亚土著等世界各地,萨满痕迹还很重。

继承上,我国的赫哲、鄂伦春、锡箔、达斡尔、鄂温克等族,和日本、韩国传承较为完整。

"萨满"一词,出自于通古斯语。萨满是巫师巫术代名词,被认为有控制天气、寓言、解梦、占星、药疾和天堂到地狱旅行能力。工作性质和业务范围和"茅山道士"有点相似。

萨满教的几大活动及特点

1,跳神。跳绳就是我们所常说的跳大神。跳大神一般在三种情况下进行:一是为人治病时;举行祭神仪式时;教授新萨满时。跳大神时,萨满进行意识转换,就是萨满教所说的出神(灵魂出窍),出神后就可以与神进行沟通,这种过程被称之为"萨满旅程"。

2,咒语和法术。信奉萨满的人只须知道仇人年龄和姓名,有的就会请萨满来念咒(有点东南亚降头意思)。并用油面做个正三角的"查格多勒"放在红木盘里,趁仇人不注意扔过去,以达到报复目的。 还有些萨满在跳神或驱鬼时,会亮出些法术,比如说:赤着脚在炭火或者钢刀上行走,用舌头舔烧红的烙铁,喷火,割烂自己的嘴唇用鲜血喷病人。这些熟悉的镜头,影视上也经常能看到。

除此外,萨满很善于卜卦,卜卦器物也很多,有枪卦、筷卦、骨卦等等,卜卦内容除了问吉凶外,最多就是问其触犯种神灵。

3,萨满疗愈。萨满疗愈对象不但包括自己和他人,还有大地或世界。萨满疗愈的范围包括物质,身体、心灵、精神、灵性等多个层次。

4,萨满教的祈福仪式。全体氏族或者部落成员集中在一起 ,一起祈祷农牧丰收,人畜平安。这个时候会有新萨满穿着神衣,上面具领神于祈福仪式。完成之后会进行歌舞、赛马、摔跤、情侣交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5,萨满神歌。萨满神歌是沟通人与神之间联系,或和超自然力量对话时的神性语言,是萨满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目的是通过呼唤、祈祷、赞美、发泄达到与神交流目的。萨满神歌的特殊功能和魔法效果,让原始先民相信,萨满可以通过萨满神歌语言力量改变现实。

萨满神歌,包括信仰者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通过歌舞方式达到和神交流的目的,实现各种诉求,往往半说半唱,半念半读。此外还有送魂、祈求猎物等等。

萨满神教的信奉

萨满教就常常赋予山川水火,风云雷电,日月星辰和动植物人格化想象和神秘化灵性,其中最高的神为腾格里(天神)

萨满神教里面有5大仙、五大仙是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而加马、龙、莽、狼、狗、猞猁、獾,也可以称之为十二仙,最受信奉的是出马仙。

萨满举行法事或者行巫时神器

神鼓,鼓椎。萨满所用的鼓比普通鼓大得多,古面会有蛇,四脚蛇,蛤蟆各两个、龟一个。萨满认为只要神鼓一敲起,就会拥有祖神的力量,其他神灵不管远近,都会集合萨满面前。既是与恶鬼战斗,也是上天入地的工具。

腰铃 。铃腰也是萨满使用的神具之一,以铜或铁制成,为锥形,穿一铁环,以方便挂在腰上。

铜镜。萨满的神帽或者神裙上都缝有小铜镜,胸前及背后挂大铜镜。铜镜是萨满通晓人间大小事物的镜子,还是抵挡恶鬼毒箭的盾牌。

神杖和神刀。神杖长114厘米,帐头也有一铜镜,高大概约7厘米。杖身用蛇皮包裹。神刀长1米3或1米6,萨满在作法时,右手持神杖,左手持神刀,与鬼怪对敌。在祝寿的时候,则是分成文武萨满,文萨满手持神杖,武萨满手持神刀。

萨满在部落中的地位

无论白萨满还是黑萨满都在部落中享有极大权利和地位。信奉萨满教的人都相信萨满有治病和害人巫力,普通人是不敢得罪萨满的。萨满不是所有信奉萨满教的统称,在北欧一些地方,称之为"巫",中东欧一些地方叫"魔法者"。

萨满教的现状

近些年以来,信奉萨满教的一些人希望能将萨满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驳回。尤其是对萨满教持反对意见的欧美一些国家,更是把萨满看做精神病代名词,不屑一顾。

在我国,如今信奉萨满的人也越来越少,而国家则一直对这一民间信仰和行为,采取不宣传,不倡导,不鼓励,不封禁的自然态度,毕竟存在即合理。

标签: 萨满祭司

更多文章

  • 古人对蝉的理解是怎样的?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人,理解,怎样,中国,为什么,喜欢,夫头,上有,其文,含气

    “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陆机的这篇赋文所称赞的动物大家都很熟,就是蝉,俗称知了。蝉是昆虫纲半翅目蝉科动物,每年7月下旬的时候,

  • 拜神为什么要烧香?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拜神

    说到拜神其实大家还别说我们现在的搞得少了,但是很多人还是非常喜欢搞这些事情的,关于拜不拜我们先不论,我们来说说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拜神的时候一定必定要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烧香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一定要烧香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讲究呢?下面我们不妨就是这些问题一起来

  • 三代还宗什么意思 三代还宗有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代还宗

    最近有很多人都对这个三代还宗成语非常的感兴趣,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小编依稀感觉到了这个成语的意思了,但是又不不知道具体说明了,所以也只能说是一知半解了,那么这个三代还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三代还宗又有什么样的讲究呢?三代还宗真的有必要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三

  • 中国结的历史来历和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结

    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与情致,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是现代人都喜爱的饰品之一,代表着热情浓烈的美好祝愿,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中国结的由来已久,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寻找中国结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文字

  • 明朝后宫服饰介绍:皇后日常服饰“燕居冠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明朝

    明代皇后常服称作“燕居冠服”,其功能仅次于礼服,用在各类礼仪场合中。如皇后册立之后,具礼服行谢恩礼毕,回宫更换燕居冠服,接受在内亲属和六尚女官、各监局内使的庆贺礼。皇后常服制度经过了多次修订,洪武元年,定皇后燕居服双凤翊龙冠、诸色团衫、金玉带等,洪武四年改为龙凤珠翠冠、真红大

  • 明朝皇后翟衣都在什么场合穿呢?皇后服饰配件鞋袜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翟衣

    导读:明朝皇后礼服翟衣图文介绍,皇后翟衣都在什么时候穿呢?翟衣什么场合穿翟衣是明朝皇后礼服,在受册、谒庙、朝会时穿着。在大型公共场合,比较正式的时候穿,相当于现在的礼服了。翟衣什么时间发明的洪武元年参考前代制度拟定皇后冠服,礼服有九龙四凤冠与袆衣等。永乐三年更定皇后礼服制度,并一直沿用。图中参考定陵

  • 明朝皇后和妃子的服装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皇后

    导读:在明朝皇后和妃子的服装有什么区别?分别代表什么?有什么寓意?明代皇后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服礼眼,戴凤冠。其冠的圆框饰以翡翠,冠上是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十二树,两博鬓上饰十二钿。后又更定冠上的一龙口衔大珠一颗,冠上有翠盖,冠沿垂珠结,冠上加珠翠云四十片及繁密的大小珠花,鬓上饰金龙、翠云。礼

  • 明朝皇后服装特点 明朝皇后服饰发饰凤官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皇后

    导读:明朝皇后服装有什么特点?明朝皇后服饰头冠介绍礼服是明代后妃的朝、祭之服,皇后在受册、谒庙、朝会等重大礼仪场合穿着礼服。洪武元年,朝廷参考前代制度拟定皇后冠服,以袆(huī)衣、九龙四凤冠等作为皇后礼服。洪武二十四年对冠服制度进行了修改,定皇后礼服为九龙四凤冠、翟衣、黻(fú)领中

  • 明朝皇后的常服是怎样的?皇后日常服装图文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皇后

    导读:明朝皇后的常服是怎样的?皇后日常服装图文介绍所谓常服也就是日常穿的衣服,没有什么特别的日子穿的服装,现在人穿着随意,喜欢什么就穿什么,那么在大明朝时代,可是很有讲究的。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大纲体系限制着呢。一起来看看明朝皇后日常的服饰吧。洪武三年定制,用双凤翊龙冠,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翡翠。金

  • 元杂剧的意义 戏曲在元朝的发展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杂剧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国维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元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