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二胡历史简介:二胡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二胡有哪些分类?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怎样的?二胡究竟起源于何地?

二胡历史简介:二胡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二胡有哪些分类?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怎样的?二胡究竟起源于何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73 更新时间:2024/1/26 13:45:37

二胡历史简介:二胡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二胡有哪些分类?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怎样的?二胡究竟起源于何地?小编马上为你介绍:

二胡简介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听松》、《赛马》等。

二胡的发展历史

一、二胡的起源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

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就如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二、二胡的发展

据《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提供资料:宋代是外来乐器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

后来,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胡琴又逐渐分化,出现配合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潮剧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说唱用的四胡,川剧用的盖板子,河南越调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侗戏用的牛腿琴,壮剧用的马骨琴,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所以,二胡实际上是这众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得名远远晚于胡琴。所以说“二胡”始于唐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胡琴”始于唐朝。

二胡的基本构造

一、琴筒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这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擦弦后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体。琴筒的质地和形状对音量和音质有直接影响。一般用紫檀木或红木制作。形状有六角形、八角形、圆形、前八角后圆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后面镶嵌着一个音窗(一般为雕木花窗),不仅对琴筒起了装饰作用,而且对发音、传音和滤音有一定的好处。

琴筒是二胡的共鸣筒,一般用乌木,红木制成(紫檀木很少),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并开始使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其形状主要为六方形,长13厘米,前口直径(对边)8.8厘米。有些地区则制成圆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细,筒后口敞口或装置开有各种式样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二、琴皮

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发声的重要装置。一般是蟒皮,蛇皮是最低级的二胡琴皮。蛇皮鳞纹细密,纹路排列规则,并富有韧性,但质地较薄。音质易受气候、室温等因素的影响。蟒皮鳞纹粗而平整,色彩对比协调,厚度适宜而有弹性,不易受虫蛀,发音共鸣较好。

蟒皮又以肛门一带地方的最为理想,这个地方的蟒皮适应性广、发音浑厚圆润,并且性能稳定。新买的二胡无论是蛇皮的还是蟒皮的,发音往往空而带沙,并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悬殊较大。这是琴皮振动还不够协调的缘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拉奏后,琴皮的振动才有可能逐渐变为常态。它是二胡重要的发音体,也是振源的关键,对音质和音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蟒皮的鳞片越大,音色越好。

三、琴杆

琴杆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躯干。不仅起着上连下接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整体振动发音也有一定的影响。制作琴杆的材料有些檀木(数量较少)、乌木或红木。一般用乌木较多。乌木价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是支撑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长81厘米,直径约为0.55寸。顶端为琴头,上部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琴头呈弯脖形,也有雕刻成龙头或其他形状的。

衡量一把二胡的发音纯净与否与琴杆材料的选择有很大关系,通常把红木视为上品,乌木的也不错,其它木材的就要逊色一等了。选择时除了要仔细辨别琴杆的制作材料外,还要兼顾到质地紧密、木射线细密而均匀、无节、无疤,无明显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四、琴轴

琴轴共有上下两个(又名琴轸),起调整音高的作用,上轴缚胶内弦,下轴缚绞外弦。琴轴有木质轴和机械轴两种,两者各有利弊。木质轴调音后稳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时紧时松,给调弦带来困难。机械轴调弦快而自如,音准也好,若制作质量没有完全过关,时而会出现松动、滑动等现象,容易导致跑弦走音。

五、琴弦

琴弦是琴的发音体之一,也是二胡的声源体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发音效果。琴弦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弦,具有拉力好,音质好,音准好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又分铝质弦和银质弦两种,银质弦最佳;另一种是丝弦,它发出的音比金属弦柔和细腻,但位力差,音准差而且容易断弦,且易变音。大多采用金属弦。

六、琴弓

琴弓(俗称弓子)由弓杆和弓毛构成,一把好弓首先要长而直;其次,弓毛以白色马尾毛为上品,且弓毛要多而齐,与鱼尾连接处捆扎要牢固;最后要注意弓杆的节应少而小,粗细适中。全长76~85 厘米,弓杆是支撑弓毛的支架,长度2.4尺,用江苇竹(又名幼竹)制作,两端烘烤出弯来,系上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马尾夹置于两弦之间,用以摩擦琴弦发音。

弓毛多为马尾,也有用尼龙丝仿制的。有些简易二胡是用尼龙线来代替弓毛,这种音响效果较差。衡量弓毛能否经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齐平展,长度一致,粗细均匀。好的弓毛要求无断头、无纤柔、无蓬乱缠绞等。

七、千斤

千斤又称千金,对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对音准也有一定的影响。它是用棉线、丝线、有机玻璃、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固定千斤、线绕千斤、金属千斤等。较常用的是线绕千斤。

八、琴码

琴码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对发音有重要作用。它采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属和纸等,常用的有木松节码、枫木码。木松节码木质柔软,发音圆润、淳厚,枫木码软硬适中,发音柔和、噪音少。琴码虽小,但它却是联结琴皮琴弦的枢纽。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动传导到蟒皮上。因此,琴码的选料、形状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二胡的音质。

为了求得二胡声音的改善,发音沙哑的二胡采用纸码(即用牛皮纸或其它硬纸卷成严实的简状),声音就要显得 柔和一些:发音沉闷的二胡改用竹码,就可使声音变得较为响亮,适合演奏活泼轻快的曲调,发音单调的二胡采用金属弹簧码,就可使发音变得较有共鸣。

九、琴托

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着装饰、稳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还装有可调底托,用尼龙扣调节,演奏时更为方便。

十、制音垫

二胡的分类

产地分类:江西琴(龙韵牌)、北京琴(龙韵牌)、苏州琴(虎丘牌)、上海琴

根据琴筒情况分为四类:圆筒二胡、八角二胡、六角二胡、扁筒二胡、双层底托二胡、前八后圆。

二胡究竟起源于何地?

“二胡”是胡琴的一种,属拉弦乐器。其音色柔和优美,表现力强,著名的《二泉映月》就是一首用二胡演奏的曲子。如今,二胡不仅是我国民族乐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在世界音乐界也享有盛誉。关于它的来源地,中外学者有所争议。

日本学者田边尚雄在他所著的《中国音乐史》中说:中国的胡琴(特指二胡)非中国的古代所有,而是从印度辗转传入的。他论证说,胡琴的形制与世界上最早的拉弦乐器拉瓦斯特隆中最简单的种类相一致。拉瓦斯特隆相传是距今5000年前的锡兰王拉瓦那以发明的。即使不是这样,说弓乐器为印度人发明当然不会错。中国的拉弦乐器出现于唐朝,是随着佛教的兴盛传入中国的。

有人不同意此说,理由是,中国史书如《新唐书》、《宋史》等有关天竺国(身毒)的记载以及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均未提及此事。

国内不少专家认为,二胡来源于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依据是:二胡的拉奏方法源于唐代的奚琴。而奚琴的来源则是“奚部”,即分布于饶乐水(今内蒙古自治区拉木伦河)流域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宋代时,为纪念被司马氏杀害的魏音乐家、文学家、思想家嵇康,将“奚琴”改为“嵇琴”。同时,西北游牧民族的马尾胡琴又传入内地。后来“奚琴”与“马尾胡琴”相互融合,发展到元代,形成了新形制的“胡琴”,即“二胡”。

有人干脆认为,二胡的鼻祖嵇琴便是嵇康所造。宋人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就直截了当地说:“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

“二胡”究竟来源于何处,至今尚无定论。

标签: 二胡

更多文章

  • 岐山臊子面来历是怎样的?臊子面起源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臊子面

    臊子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喜欢吃面食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臊子面。其实臊子的意思就是肉丁,而臊子面的做法也并不复杂,除了臊子在准备一些蔬菜自己就可以在家做出一碗美味的臊子面。臊子面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在岐山各个饭馆都有自己的招牌臊子面。那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臊子面的起源和来历,经

  • 古人睡得枕头都是什么样式的?古代枕头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枕头

    枕头,相信这个是我们生活当中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每天睡觉都需要枕头。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每一个时期的枕头都有着怎样的历史呢?每一个时期的枕头独有这怎样的作用和文化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我国古代枕头的文化吧。枕头是枕的一种,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用品之一。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草

  • 本命年有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本命年

    本命年最初为五行数命回归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目前主要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

  • 唐朝上元节是什么节日?狼卫为什么选择在上元节行动?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上元节

    可能很多小伙伴还对上元节这个节日感到陌生,实际上上元节就是元宵节,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时期,唐朝的元宵节有三天假期而且全国各地都会举办赏灯夜游,举国欢心,所以元宵节非常热闹。狼卫想要动手引发骚乱,那在元宵节这天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人多,而且行动后也容易脱身。其实《长安十二时辰》对于大

  • 德昂族文化历史介绍 德昂族茶文化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德昂族

    在我们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上流传这很多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守护的传统文化,在这些文化当中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是茶文化的起源,经过了多年的传承和不断干山,人们就将茶文化变得更加的古色古香。在德昂族文化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向被誉为“古老的茶农&rd

  • 血型遗传规律表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血型

    什么样的血型与什么样的血型结合在一起会生出一个什么样血型的孩子。关于这疑问问题,一不小心弄错了,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与和睦。其实想要判断两种血型的结合会有一个怎样血型的孩子是可以根据血型遗传规律来得出的。根据血型与血缘(遗传)规律一览表,对父母与孩子血型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以常见血型ABO型

  • 最全的血型遗传规律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血型

    Rh血型遗传规律表Rh(D)血型只有正、负(阳性、阴性)两种,其遗传亦是如此。Rh(D)血型遗传规律:父母Rh(D)血型:正+正 子女Rh(D)血型:正/负父母Rh(D)血型:正+负 子女Rh(D)血型:正/负父母Rh(D)血型:负+负 子女Rh(D)血型:负注意:有一些罕见的例外,如病变、基因变

  • 土家族赶年简介 土家族赶年起源 土家族为什么提前过年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土家族

    土家族赶年简介在土家族地区,每进腊月,过年的气氛便渐渐地浓了起来,忙碌了一年的土家人从置办年货开始,便将过年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杀年猪、做煻糁、推豆腐、打粑粑、贴对联、置办团年饭菜等为过年做准备的活动一件件地在土家族聚居区被弄得红红火火,这种喜庆的气氛直到正月十五日堂屋中撤下祭祀围帐,摆手锣鼓收场,整

  • 朝鲜族的资料: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朝鲜族

    简介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其余散居在内地的一些城市。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的朝鲜族居民占了朝鲜族总人口的近一半。此外还有位于长白山怀抱中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也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

  • 回族婚姻形式有哪几种?回族婚俗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回族

    回族的婚姻形式,从古至今,主要有回回婚、教内婚、表亲婚、交换婚、招养婚、回汉婚等类型。回族婚姻 (图片来自百度)回回婚,是回族婚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形式。相对回汉婚来讲,它又是回族中最广泛的婚姻形式。主要是指回回间相互通婚。回回婚的最基本要求是,男女双方必须都是穆斯林,不管是哪里的回族,只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