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 “五子”又是指什么

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 “五子”又是指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65 更新时间:2024/1/25 16:47:49

“五子登科”,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明朝出土物中,就曾发现过形态各异、寓意多样的“五子登科”铜镜。同时,民间也有张挂“五子登科图”的习俗。

那么什么是五子登科呢?“五子”又是指什么呢?“登科”代指封建社会中,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被录取。从这一点可以推断出,“五子”应该是五个儿子或男子。

因为在当时社会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取士。据史料记载“五子登科”,出自《史·窦仪传》。说的是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一个名为钧的人。

窦禹钧有五个十分优秀的儿子,在科举考试中先后登科及第。《三字经》中也曾记录:“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一、五子登科的美好寓意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这种想法可以说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在封建社会,平民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唯一的方法就是参加科学考试。

如果能够在考试后被录取,那么就有了当官的筹码。所以古代学子的终极理想,就是可以考中进士。

唐代诗人孟郊一生坎坷,但是在金榜题名之后,却也风光过一阵子。他在《登科后》一诗中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登科”对古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能够在科举考试中令人惊人。但是真正能够考中进士的人却寥寥无几。

在当时社会中,能够金榜题名,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人们为了能够登科成功,都会对“五子登科”特别崇拜。

“五子登科”既是一句谚语,同时也是古人的美好愿望。在古代社会人们会将,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并称为“三杰”、“五子”、“七子”。

按照现代人的说法这些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历史上有名的“汉初三杰”, “五子良将”、“建安七子”,就是将当时有成就的人。

“五子登科”则指的是一门五子,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他们就是燕山府窦禹钧的五个儿子。

二、五子登科背后的故事

“五子登科”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当时后周燕山府有一户窦姓家族。这家的主人叫窦禹钧,但人们习惯性地称他为窦燕山。

作为一个富有的商人,他曾经也是唯利是图,因此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有一日窦燕山梦见了自己的父亲,骂他心术不正、品行不端,如果继续下去,就会命中无子,只有多行善事才能逢凶化吉。

听闻此言之后的窦燕山,下定决心做一个好人,于是他经做善事、修祠堂,最终他的美名四处传扬。

后来窦燕山生了五个儿子,可以说这五子不仅品行端正,并且都拥有聪慧过人的才智。

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科举考试中,出现了五子登科的大好局面。一门五子皆金榜题名,在当时社会被传为了一段美谈。

窦仪官至北宋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窦俨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窦侃曾任宋起居郎;窦偁入宋后任左谏议大夫;窦僖曾任宋左补阙。

可以说窦燕山的五个儿子,每一个都是少有的人才。

《宋史》中有窦禹钧长子窦仪传记,书中曾记载,窦仪年少便凭借才华而闻名。北宋建立后窦仪得到了赵匡胤的重用,去世后被追赠右仆射,成为了一代北宋名臣。

他们的故事不断被传扬,最终五子登科,成为了众多古代学子内心中的美好期望。

史书记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由于这五子相继进士及第,因此逐渐演变为对科举考试的一种期许。

标签: 五子登科

更多文章

  • 明朝的“公孤官”是什么职位?公孤官都有哪些权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公孤官

    “公孤官”,这是一个对于大家而言相对陌生的古代官职名称。实际上公孤官历史上起源较早,也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下面笔者就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一谈“公孤官”。“公孤官”包括三公与三孤,是名义上的文武百官之首。&ld

  • “夷三族”是怎样的一种刑罚?夷三族的范围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夷三族

    汉代“夷三族”指的是什么?“夷三族”的亲属范围又包括哪些人?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夷三族”是秦汉时期的刑名,通常是对非常严重的政治犯而施行的一套刑法。关于汉代的“夷三族”刑法,已经有很多

  • 清朝一共多少个皇后 清朝皇后有哪些权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

    清12帝中,共有29为皇后:皇太极有皇后两个,顺治帝有皇后四个,康熙帝有皇后四个,雍正帝有皇后两个、乾隆帝有皇后三个,嘉庆帝有皇后两个,道光帝有皇后四个,咸丰帝有皇后三个。重点来看看在清代,皇后的权利:一,皇后执掌后宫,约束妃嫔。皇后穿明黄服饰,其他嫔妃不可以。皇后有管理后宫的权利。没有规矩,无以成

  • 夷三族要杀多少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夷三族

    “夷三族”是秦汉时期的刑名,通常是对非常严重的政治犯而施行的一套刑法。关于汉代的“夷三族”刑法,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诸如陈乃华的《秦汉族刑考》、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都对这一时期的“夷三族”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在陈乃华

  • 盘点历史上三个姓王的开国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很多人觉得,王姓历史上没有人做过皇帝,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只要上过初中就应该知道,历史上王姓称王称帝的并不少。建立政权,在当时有足够的影响力,最后称帝最少有三位。第一位:王莽。新太祖王莽,本来西汉晚期,田齐之后。在王政君当政后,逐渐受到重用,一步步的把持了西汉朝政,封安汉公,公元8年,接受孺子婴禅让

  • 古代军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军师主要负责什么事务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军师

    说到军师,没人陌生,有关朝代更迭题材的电视,经常有这样的角色出现。最熟悉的一部“三国演义”,里面从事军师职业的人没有一千,也快有八百。军师的出现军师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没人说得清。有关军师最早的文献记载,应该起源于战国时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

  • 清朝闽浙总督驻地为什么福州?闽浙总督权力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闽浙总督

    清朝时期,一共设置了九大总督,闽浙总督是其中之一。闽浙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总管福建、浙江的军民政务,权力非常大。在清朝历史上,左宗棠、邓廷桢、马新贻、魏光焘、许应骙等晚清名臣都担任过闽浙总督。闽浙总督的驻地位于福建福州,

  • 老秦人的习俗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老秦人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国老秦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老秦人为何能统一天下,就因为一个感人的习俗,沿袭千年从未改变,到底什么习俗呢?这个习俗的起源,就跟山东一带,一种文明的毁灭有关了。东夷正统的老秦人号称嬴秦,而嬴家人的祖先,大家都比较公认的,就是上古大禹时期皋陶的儿子伯益了。伯益又名大费,因辅佐大禹

  • 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分别是哪四个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四大名镇

    所谓“四大名镇”,指的是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在明朝、清朝时期,这4个镇分别以木板年画、商业、手工业、瓷器闻名于世。数百年过去,四大名镇的发展各有千秋。其中,只有汉口镇所在的武汉,成为了省会城市。佛山镇和景德镇都发展成了地级市,只有朱仙镇至今还是一个

  • 定妃的封号是什么?清朝后宫最长寿的嫔妃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定妃

    我们所了解的清代长寿之人,有那么几个:雍正裕妃耿氏,年过94岁,《甄嬛传》那个病怏怏的端妃就是以此为原型;孝圣宪太后钮祜禄氏,活了86岁;乾隆自己活到89。但以上这些人,都不能称之为“冠”,清朝活最久的是今天要介绍的定妃,她活到97岁。定妃出生在一个非常罕见的姓氏家族:万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