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军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军师主要负责什么事务

古代军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军师主要负责什么事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09 更新时间:2024/1/13 10:29:14

说到军师,没人陌生,有关朝代更迭题材的电视,经常有这样的角色出现。最熟悉的一部“三国演义”,里面从事军师职业的人没有一千,也快有八百。

军师的出现

军师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没人说得清。有关军师最早的文献记载,应该起源于战国时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

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说的就是,田忌孙膑举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讨教有关兵法的事儿,觉得孙膑是个人才,便拜孙膑为军师。此处的“师”具体作何解,也不好说。有可能是老师的“师”,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有可能是咱们认为的是军师的“师”。无论是哪个“师”都没关系,反正齐威王是拜了。

有部词典叫“三国演义辞典”,当中解释“军师”说,它是个官名,三国时期最盛行,往往是个将军出谋划策的角色,相当于五品的官级。按照咱们自己的理解,差不多也是如此。军师是最早的军事参谋,负责给主将出出主意,实际上与师爷并无二异,就是一个幕僚的职业。

三国时代,是军师最盛行的时期,给军师由幕后走向前台提供很大的契机。无论是蜀汉的诸葛亮、庞统、法正,还是曹魏的郭嘉贾诩等人,这些不怎么光彩夺目的职业军师,却深深地影响着一个时代。唐朝文史学家杜佑曾做过考究,发现曹魏政权给军师的发展提供的机会最大,“凡诸军皆置之,以为常员”,只要是曹魏的军队,基本上每个层级都会设置军师职务,到清朝洪饴孙再次考究后,说“公府之属增至百余,军师之名遍列诸署”,言外之意是曹魏设置的军师职务泛滥成灾。

军师具体从事什么

军师的首要职责是出谋划策,这是最基本的素养。每当上司遇到棘手的难题,轻则帮忙梳理规划一下,甚者还要代表主子参加一些交际活动。比如,“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爆发前,诸葛亮代表刘备前往江东,与东吴会晤商议破敌之策。

另外,平时那些边边角角的私事,有时候也要去麻烦军师。毕竟军师一般都是深谙世道、智商超群的一类人。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总能优于别人。比如,东吴招亲刘备,诸葛亮担心刘备乐不思蜀,临行之际交给赵云三个锦囊妙计,实在是操碎心、磨破嘴。

军师通常还掌管部队的法令。同样是杜佑撰写的“通典二百卷”中提到,汉末三国的军师还有“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军师还拥有考察文武百官和掌管部队法令的工作。当然,杜佑说的是三国曹魏时的军师,是在曹植和曹丕父子的重视下,军师的地位才逐渐得以提高。

军师的消失

军师曾经作为十分吃香的职业,备受割据势力喜欢。随着汉末三国割据时代的结束,军师也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

三国相继灭亡后,由司马氏完成华夏大一统。司马氏建立晋朝后,由于家中兄长叫司马师,二者异字同音。为了避讳司马师的名字,整个晋朝将军师更名为“军司”。

司马氏更改“军司”,也不是单纯地改名换姓,使得军师与军司二者,在职责有着一些不同。军司成为军队的二把交椅,若是主帅更换或阵亡,军司可以直接接替其位。令人奇怪的是,自东晋以后,军司突然陡崖式消失于史籍中,特别是南北朝时期,曾经叱诧风云的军司居然没有笔墨提及。

再到后来,特别是隋唐之际、元明之间由于义军的出现,很多小说演义又开始提及军师一词。此时的军师真的就是个“师”,他们大多是胸有抱负的读书人,由于生不逢时有志难伸,才投靠到军旅生活中,他们也已经不再是名正言顺的“官职”,就是一个尊称而已,比如朱元璋打天下时期,所重用的李善长。

军师的基本素养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师,至少具备4个基本的素养:一是口才要好;二是深谙世道;三是谋划周全;四是善于外交。听起来很像是今天的公关公司,帮人家做做经营规划,有什么难题帮人解决攻克一下。

只是说明清时代,演义小说盛行,很多知识分子天马行空,将笔下的军师刻画成“近乎夭者”一类的人物,不但可以运筹帷幄,还能改变时令运转,这未免有违常理。

标签: 军师

更多文章

  • 清朝闽浙总督驻地为什么福州?闽浙总督权力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闽浙总督

    清朝时期,一共设置了九大总督,闽浙总督是其中之一。闽浙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总管福建、浙江的军民政务,权力非常大。在清朝历史上,左宗棠、邓廷桢、马新贻、魏光焘、许应骙等晚清名臣都担任过闽浙总督。闽浙总督的驻地位于福建福州,

  • 老秦人的习俗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老秦人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国老秦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老秦人为何能统一天下,就因为一个感人的习俗,沿袭千年从未改变,到底什么习俗呢?这个习俗的起源,就跟山东一带,一种文明的毁灭有关了。东夷正统的老秦人号称嬴秦,而嬴家人的祖先,大家都比较公认的,就是上古大禹时期皋陶的儿子伯益了。伯益又名大费,因辅佐大禹

  • 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分别是哪四个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四大名镇

    所谓“四大名镇”,指的是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在明朝、清朝时期,这4个镇分别以木板年画、商业、手工业、瓷器闻名于世。数百年过去,四大名镇的发展各有千秋。其中,只有汉口镇所在的武汉,成为了省会城市。佛山镇和景德镇都发展成了地级市,只有朱仙镇至今还是一个

  • 定妃的封号是什么?清朝后宫最长寿的嫔妃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定妃

    我们所了解的清代长寿之人,有那么几个:雍正裕妃耿氏,年过94岁,《甄嬛传》那个病怏怏的端妃就是以此为原型;孝圣宪太后钮祜禄氏,活了86岁;乾隆自己活到89。但以上这些人,都不能称之为“冠”,清朝活最久的是今天要介绍的定妃,她活到97岁。定妃出生在一个非常罕见的姓氏家族:万琉哈

  • 孝淑睿皇后的儿子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孝淑睿皇后

    在一些有关清朝的影视剧中,经常可以见到类似于“包衣”这样的称呼,所谓的包衣指的是那些为皇室和宗室王公服务的奴才,与八旗旗人相比,出身较低,这也就意味着包衣女子几乎不可能成为中宫皇后。康熙朝和乾隆朝曾有两位包衣出身的妃子,因生下大清天子而母以子贵,最终获得了皇后的名分,她们分别

  • 孝穆成皇后:清朝唯一被葬过三次的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孝穆成皇后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孝穆成皇后的故事。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入土为安,一般人被下葬后便不会轻易地迁葬,但清朝有一位皇后竟然被葬了三次,而且这个女人没有做过一天的皇后,最终却获得了皇后的名分,她便是道光皇帝的原配孝穆成皇后。孝穆成皇

  • “阏氏”是单于正妻的称谓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阏氏

    匈奴国主史称单于,其妻称阏氏,但配称“阏氏”的不一定都是单于的正妻,其妾或诸王妻亦可冠此称号。有许多史书论及匈奴时,常把“阏氏”看作“皇后”,这种表述其时并不准确。《汉语外来词词典》则释作“1.阏氏(yan zhi)

  • “天子居六寝”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天子居六寝

    关于皇帝居住之所,历史中记载了一种说法:“天子居六寝”,意思就是说古代皇帝在皇宫中居住的地方有六个,分为路寝和小寝,路寝是皇帝处理国家政事的地方,小寝则是皇帝平时休息的地方,一般路寝之所只有一个,小寝之所有五个。皇帝会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不同而住在不同的地方,春天的时候皇帝会住

  • 戒指在古代有什么含义?为什么戒指代表禁戒?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戒指

    现如今,戒指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而戴戒指虽然有一些讲究,但更多的时候其实人们也不在意这些,只需要自己喜欢就好。而戴戒指更多的也是一种美观的作用,不过在古代,戒指却不是随便能戴的,戒指也是有特殊的含义的,因此只有一部分人会戴上戒指。那么究竟戒指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呢?哪些人会戴戒指呢?下面

  • 胡说最开始是什么意思?胡说的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胡说

    在说一个人说话是乱说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胡说”“胡说八道”,而做事情不认真就是“胡乱”,说话不着边际就是“胡扯”,这些词都和“胡”有很大的关系。而胡在古代,指的又是一些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