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四大徽班是什么时候进京的

四大徽班是什么时候进京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13 更新时间:2024/2/2 20:37:21

京剧是“四大徽班”进京之后逐渐形成的,那么四大徽班是什么时候开始进京的呢?

在清代中叶,我国剧坛上,除了昆曲之外,民间的地方戏曲兴盛起来,如梆子腔、秦腔、徽调、楚调等,逐步形成花部与雅部争胜的局面。当时戏曲演出活动的中心,北为北京,南为扬州。

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乾隆皇帝从1751年起,曾先后六次下江南巡视,扬州成为他驻跸的所在。扬州一带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纷纷向皇帝献媚争宠。他们不惜重金,大兴土木,依山傍水建造起一座座美丽别致的湖滨园林,形成扬州北郊著名的二十四景。

扬州的富商素有蓄养戏班的风气。得知乾隆喜爱戏曲,便把组织戏曲演出作为迎驾活动的一个内容。乾隆还命苏州织造、两淮盐务等官员选拔艺术精湛的伶人进宫,以备承应。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戏曲的发展。据史籍记载,在迎驾时节,扬州戏曲演出极其兴盛;即使平时城里城外的“堂戏”、“台戏”、“大班”等各种演出也频繁不断。

由于清廷最高统治者喜爱戏曲,凡皇帝、太后祝寿、皇室喜庆,都要举行庆典演出,已成惯例。

三庆班进京

1790年秋天,为庆祝乾隆帝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

这个徽班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北京的祝寿演出规模盛大,自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粱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四方之乐,荟萃争妍。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面还没有歇下,后面又已开场叫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真是群戏荟萃,众艺争胜。在这场艺术竞赛当中,第一次进京的三庆徽班即崭露头角,引人瞩目,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

六班合并为四大徽班

此后又有四喜、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六班逐步合并成为著名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当时正是地方戏曲勃兴、花雅争胜的时期,一些新兴的地方剧种,如高腔、秦腔等已先行流入北京。

融合各戏曲精华

徽班在原来兼唱多种声腔戏的基础上,又合京、秦二腔,特别是吸收秦腔在剧目、声腔、表演各方面的精华,以充实自己。同时适应北京观众多方面的需要和发挥各班演员的特长,逐渐形成了四大徽班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为:“三庆的轴子(指三庆班以连演整本大戏见长);四喜的曲子(指四喜班以演唱昆曲戏著称);和春的把子(指以擅演武戏取胜);春台的孩子(指以童伶出色)”。出现了“四徽班各擅胜场”的局面。

嘉庆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习楚调之长,为汇合二簧、西皮、昆、秦诸腔向京剧衍变奠定了基础。因此“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末宣统二年(1910),“四大徽班”已相继散落。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

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

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标签: 四大徽班

更多文章

  • 崇圣寺雨铜观音名字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崇圣寺

    《南诏野史》云:崇圣寺的雨铜观音像铸成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即南诏最后一个王舜化贞时期,为“立像,铜铸而成,高三丈。”是一尊鎏金观音像,头著宝冠,细腰跣足,左臂下垂执甘露瓶,右臂上举,袒胸下裹薄裙。雨铜观音殿前廊有大钟,天井南北各有一尊小塔,大殿的漏阁中供地母神,

  • 长孙晟有几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长孙晟

    长孙晟有几个儿子 最著名的儿子是谁长孙晟(551年609年),字季晟,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别称鹅王,北魏太师、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次子。隋朝户部尚书、左候卫将军长孙炽之弟,唐朝名相长孙无忌、文德皇后长孙氏的父亲,隋朝名将。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 长孙晟的女儿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孙晟

    长孙晟的女儿是谁 长孙晟女儿长孙皇后简介长孙晟(551年609年),字季晟,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别称鹅王,北魏太师、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次子。隋朝户部尚书、左候卫将军长孙炽之弟,唐朝名相长孙无忌、文德皇后长孙氏的父亲,隋朝名将。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时年五十

  • 阿房宫名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阿房宫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秦始皇确定原则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

  • 汤若望主持编纂了哪些著作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汤若望

    汤若望在中国传教期间的任务主要是研究汉语言学术以及儒学文化,因此他在中国的47年间,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也留下了多本著作或译本,以及其修整的新历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汤若望主持编纂了哪些著作汤若望在华传教期间,编写了多部宗教、科学著作,并用中文翻译书籍使之有机会被国人所阅读。宗教方面,他留

  • 女子未婚是"待字闺中"男子未婚被称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未婚

    在中国古代,待字闺中表示女子未婚,等待迎娶她的男子。那么为什么未出嫁的女子被称为是“待字闺中”呢?原来啊,在古代,名与字是分开使用的。古人只有到了成年之后才能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又叫上头、上头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从此代表成年了。等到出嫁的时候

  • 和珅家产折合人民币有多少亿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珅

    根据抄家清单估算和珅的财产数以亿计,折合成银子至少有2-11亿,而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300亿-2420亿之间。晚清外交家薛福成所著的《庸庵全集》里面有一节叫《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数字很大,已经估值的为两亿六千四百万两白银,加上没有估值的,总计约11亿

  • 明崇祯帝的皇后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崇祯帝

    周皇后(1611年1644年),崇祯帝皇后。甲申国变,于坤宁宫自尽殉国,与崇祯帝合葬于思陵。孙承恩《思陵典礼记》记载:“后生辛亥(即1611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时。”“初为信王妃,晓书画,亦谙药性,在潜邸,与上甚和庄,既册立,协谋去魏逆,称贤功。”朱由检

  • 中国古代治水名人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治水名人盘点:1、大禹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堵"为"疏",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2、孙叔敖孙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期思)人

  • 曹髦是谁的孩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曹髦

    曹髦,字彦士,在《三国志》中与曹芳、曹奂合称“三少帝”。曹髦的祖父是曹丕,父亲是曹霖,他在仅有4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郯县的高贵乡公,因为他天资聪颖,所以经常得到人们的赞赏。公元254年,曹魏的权臣司马师废掉了曹芳,将郯县的高贵乡公曹髦扶上了帝位。被接到洛阳之后,曹髦就一直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