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周武王到底活了多少岁?

周武王到底活了多少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384 更新时间:2024/1/24 19:00:22

《礼记·文王世子第八》记载:“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

按照这一记载计算,周武王享年93岁,死前十三年继位,死前三年克殷,因此就是90岁高龄亲征纣王,还亲自对纣王尸骨动枪射箭。我们都知道,即便科技发达如斯的今天,九十岁的老人都鲜有远行,更别说亲自率领大军远征了,因此尽管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礼记》这一记载,但《礼记》记载的确非常违背常理。既然如此,周武王最合理的年龄到底该多大呢?

商周交替之际,历史人物的年龄是一笔糊涂账,如果只看一些典籍记载,只能让人感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姜子牙等都是高龄传奇。

姜子牙70岁遇见周文王,武王伐纣时姜子牙大约90岁左右,但《诗经·大雅·大明》里用“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来描述,显示出姜子牙身手凌厉,一点都不像80、90岁的老人。不过,或许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就是这么传奇。

周公旦是周武王四弟,参与孟津观兵、武王伐纣战争,《大戴礼记》记载“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十五而生武王”,周文王15岁时武王出生,因此周公旦与周武王年龄估计相差应该不大,应该在80岁左右。

周文王一共18个儿子,长子伯邑考,次子是周武王,武王伐纣之后分封十六个亲兄弟,说明大部分健在。史书记载周武王、周公旦参与克殷战争,其他人是否参与没有记载。但从常理来看,估计在世的大部分都参与了。而根据周武王年龄推断,他兄弟们的年龄都不小,估计都在50岁以上。

最终,就是这一帮颤颤巍巍姬姓老头与姜子牙等,竟然率领大军以少击多,打败了年富力强的纣王,怎么看都是神话。既然如此,周武王合理年龄应该多少呢?

关于周武王的年龄,《竹书纪年》中有一段明确记载:“武王(享)年五十四”。问题在于,这一年来是否合理呢?

欲要确定这一年来是否合理,首先要确定文王去世、武王继位、孟津观兵、武王伐纣等的时间点,由此看周武王年龄与史料中记载的大事能否对应。如果对应,那么就存在合理性;如果不对应,那么很可能就不合理。

1976年,在陕西临潼出土的一件青铜利簋,上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期,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管师,赐有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中国古人把周天分为12分,木星每年位置不同,古人就用木星所在位置来纪年,以六十甲子为运转周期,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史称岁星纪年法。因此,天文学家根据岁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终于大致确定武王伐纣时间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早晨。

确定武王伐纣这一时间坐标,就可以定位周文王、周武王一些生平: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去世,周武王继位,前1048年孟津观兵,前1046年武王伐纣,前1043年武王去世。

之所以说周文王前1050年去世,是因为《竹书纪年》记载:文丁十一年(前1102年)“王杀季历(文王之父)”,以及“帝乙二年(前1100年),周人征伐商朝”,周文王为报父仇伐殷,帝乙采取“归妹”的办法,即把女儿嫁给姬昌,缓和了两国矛盾。另外,各种史书又记载“文王在位五十年”或“文王立国五十一年而终”。因此,周文王在位时间应该是公元前1101前1050年。其中,文丁与帝乙在位时间,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

如果周武王享年54岁,那么就应该出生于前1097年。由于“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因此周文王出生于公元前1112年,享年62岁。

1,文王之父季历去世时,周文王十岁,十二岁时伐殷报仇,于是“帝乙归妹”,以和亲方式解决两国争端。如果周文王享年97,“帝乙归妹”时就是47岁,那么归妹就不太可能嫁给周文王,而是会选择周国未来储君。原因很简单,殷国是大邦,周国是小邦,“归妹”不可能嫁给无足轻重之人,要么是周文王,要么未来储君。因此,从婚姻年龄来看,周文王不太可能享年97岁,而应该是62岁。

2,周文王中后期,大约4050岁时,正值黄金年龄,遭到纣王猜忌,于是将他囚禁。如果周文王年纪太大,七老八十了,纣王还会太担心周文王吗?况且,周文王出狱之后,遇见姜子牙,并亲自率军横扫诸多诸侯国,根本不是老人该有的举动。

3,周文王去世时,周武王47岁,49岁孟津观兵,51岁率军克殷,符合基本常理。反之,90岁高龄率军征讨纣王,就严重违背常理了。

4,周武王的王后是姜子牙女儿邑姜,而姜子牙在周文王中后期加入周人集团,并在营救被纣王囚禁的周文王一事中表现突出,由此才飞黄腾达,成为不可或缺的军师。因此,邑姜嫁给周武王,还成为王后,应该是在公元前1056年之后。如果周武王享年93岁,那么邑姜就是嫁给了一个80余岁的老头,而如果周武王享年54岁,那么邑姜就是嫁给一个40余岁的中年人。

5,周公旦大约死于周武王十三年之后,即前1030年,儒家典籍说周公旦总共活了60岁。因此,周公旦大约出生于1090年之前,作为周武王四弟,两人年龄相差应该不会太大,因此周武王出生于前1097年比较可信。

可见,“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之说很不可信,“武王(享)年五十四”、“文王享年六十二”之说尽管没有100%的得到证明,但无论从史料还是从常理来看,都更接近历史真相。后世,经过文人墨客的神化、演义,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的年龄也成为他们传奇事迹的一部分了。

其实,以当时医疗条件来说,能活到五十岁已是人生圆满,如果一家人几乎都长寿至百岁左右,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标签: 周武王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屠城到底有多残酷?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屠城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历史相关的地方看到这样一个词“屠城”,听上去非常的可怕,就像是要把一座被占领的城市里面的所有人都杀掉的意思。但其实如果所有人都死了,对占领者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那古代所说的屠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屠城到底是不是要把城里所有的人全都杀掉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名媛是什么意思 名媛是褒义还是贬义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名媛

    最近在网上出现一则什么这个名媛拼单群的说法,这个说法也比较有意思的,也就是说现在一些社交媒体上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名媛啊,其实都是假的,他们住的贵酒店,穿的贵衣服什么的都是拼单租的等等,好吧,现在这个名媛就变得十分的尴尬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就非常的怀疑了,这个名媛一词到底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呢?名媛最真实的

  • 中华民国8位大总统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总统

    从1912年到1948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孙文(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中正,李宗仁(代)。1、孙中山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

  • 雍正帝登基后其兄弟的结局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帝

    前言:康熙帝是一位英明伟大的皇帝,一生拥有35个儿子,由于可选择性实在太多,一直没有明确的确立王储,再加上后来数次废立太子,多数儿子对着皇位开始蠢蠢欲动,开展了一副浩荡的夺嫡大戏,后被称为“九子夺嫡”,最终以雍正帝的继位结束。为了自己的统治,自古皇家薄情,作为夺嫡中的失败者,

  • 北周宣帝宇文赟的一生共有几位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宇文赟

    宣政元年,36岁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因病去世,北周的江山还是落到了不成器的宇文赟手中。北周宣帝宇文赟是一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荒唐皇帝,他登基第二年就禅位于自己的儿子宇文阐,自己则沉溺于酒色之中,其后宫一度出现五后并立的罕见局面。结果,纵欲无度的宇文赟22岁就一命呜呼了。宇文赟死后第二年,他的岳父杨坚代周自

  • 欧阳修举荐的人才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欧阳修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被称为“千古伯乐”,最早可追溯到脱脱编修的《宋史》,其中,惊才绝艳如苏轼、文学成就如曾巩等不世出的大才,统统都是欧阳修的门生故吏。那么,欧阳修究竟举荐了多少人才?偏科的

  • 西汉历史上有哪些和亲公主?分别嫁给了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和亲公主

    在中国的历史上,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靠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逐渐强大起来,开始不断侵扰我国的边境。西汉时期,更是屡次进犯,对当时的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汉朝不得不采取和亲的政策,以此来打消匈奴进攻中原的野心。一开始,汉高祖刘邦想让自己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去和亲,吕后坚决不同意,最

  • 弄瓦之喜什么意思 古代“瓦”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弄瓦之喜

    弄瓦之喜这一成语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意思是祝贺他人家里生了女儿。这里的“瓦”和我们现代普遍理解的“瓦”字含义并不相同,弄瓦之喜中的“瓦”是一种纺车零件,古人把这种零件给女孩玩,是寓意她将来能胜任

  • 军事密码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军事密码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密码通讯最早的国家之一,由于早期的情报是使用书面公文的方式实施传递,一旦落入敌手,难免泄密,即使使用腊丸、虎符、口头传递等方式,如果信使被敌人俘获,经受不住严刑拷打而叛变,也是不安全的。因此,寻求一种只有极少数人明白,更安全的通讯方式,是军事家大力思考的重点。北宋《武经

  • 为什么宋代官帽有两根长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官帽

    宋朝长翅官帽 长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一天,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在京都东京(河南开封市)私访。当他和一个老头子谈话时,老头子对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乎异常的恭谦。寇准感到奇怪,故意发问:“老先生,鄙人乃一介书生,请你随便些吧。&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