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的屠城到底有多残酷?

古代的屠城到底有多残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09 更新时间:2023/12/30 5:44:04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历史相关的地方看到这样一个词“屠城”,听上去非常的可怕,就像是要把一座被占领的城市里面的所有人都杀掉的意思。但其实如果所有人都死了,对占领者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那古代所说的屠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屠城到底是不是要把城里所有的人全都杀掉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屠城是什么意思

提起屠城,大家可能会不寒而栗,毕竟历史上有太多的例子了,比如是扬州十日,清军屠杀扬州的居民,最后剩下的人不过几十户,那可是个数十万人的大城啊!

再比如说是蒙古人的屠城,想当年蒙古人可谓是战无不胜,一直从亚洲打到欧洲,但是他的兵力并不是很多,蒙古人攻陷这座城的过程,害怕这座城的居民在留下来会反抗,如果派一些兵力留下来驻守,久而久之,本来不多的兵力,就会消耗很大,所以蒙古人想了一个办法,只要攻陷城里,无论男女老少通杀绝。一绝后患,就算你投降也不行,谁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投降有句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那么古代的屠城,是真的把所有的人都杀光吗?其实在历史上,屠城的例子并不很少,它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引起的,一是碰到了残暴之兵,将领杀人如麻,非常残暴,第二种情况,主要是为了泄愤,设想一下,攻陷这座城死伤了这么多人,而且城内的人还有顽抗抵抗之意,一方面也为了以绝后患,还有一方面就是泄愤。

举个例子来说,在古希腊的时候,屠城主要是把十五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全部杀掉,这个想必不用解释了,他们都是有战争能力的青壮年,只留下妇女儿童 ,把男性全部杀光,正好也不用费太大力气,就完成灭族。不过一般来说不会轻易屠城,毕竟影响也不是太好,屠城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毕竟都是青壮年,还有费大量的物力,财力,主要还是将妇女,儿童变成奴隶。这一点在古希腊的屠城里很常见。

2、古代屠城真的是把所有人都杀掉吗

那么古代中国式的屠城是怎么样的呢。其实这种例子在史书上记载很多,如前文提到的扬州十日,就是清军在扬州大肆屠杀,不管男女老少,妇女老幼全部杀光。这种惨绝人寰的行为的确很让人讨厌。由此也可以总结出城的时候,平民是最可怜的。不仅没有还手之力,还要忍受屈辱。

屠城之后,据说原本人数,数不清的扬州就只剩下了几十户。可谓天人共愤,惨绝人寰!屠城之后,还主要是掠夺金银财宝。毕竟谁也不会干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们会把居民的金银财宝全部搜刮得来,以战养战,而且牲畜也会全部搜刮得来。以犒劳军队,振奋士气。

还有一种就是蒙古人的屠城,他们主要是不留后患,其实也比较人道了,只要你放下武器不再抵抗他们,就不会杀你。但是如果你执意顽抗,他们便会屠城,总之还是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收入。

总之不管哪一种屠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种就是杀掉所有人搜他们的家产,掠夺金银。这种也是最常见的。

第二种,纯粹是振奋士气,大杀特杀。

第三种也就是减轻安全压力,毕竟,只要是还能走动的人。拿几个石头,也可以砸死人。害怕他们反扑,所以斩草除根。

总之屠城主要是把有战斗能力的人杀掉,不过会有一些技艺的工匠或者医生,妇女儿童,有时还会保护起来的。如果全城的人投降了,屠城应该不会。总之那种大杀特杀的屠城还是不常见的。

3、屠城是什么样

屠城也不一定是要把城中的百姓全部杀光,只要是屠杀那些毫无反抗能力的平民百姓,也称之为屠城。抛开之前所讲的成吉思汗不说,历史上爱屠城的也不少,像项羽曹操等。纵观古代屠城中,往往都是杀男不杀女。

杀男不杀女,在历史屠城中,比较有名的当属北宋末年,当金兵攻破城池后,男的被大肆砍杀,女性几乎没动,全部带到金国。这种“屠男留女”的潜规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第一、为了繁衍生息

在王朝不断更替过程中,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急剧下降。繁衍人口成为保持战斗力和保持胜利的关键所在,而女人的生育,是决定人口数量的重要条件。杀光男人,抢走女人,一方面能降低敌人的繁衍能力,减少其威胁。另一方面又能增加其自身的人口繁殖力。在古代,这也是一种战略。

第二、女性更容易被征服

在封建社会,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反抗意识比较薄弱,一旦被抓后,一般都不会反抗。尤其是有后代之后,更是死心塌地的不愿离开。

第三、至于第三个原因,大家都应该能猜到。

就是征服者的私欲了,战胜对手后,一切都是自己了。大到一国皇帝,小到一兵一卒,只要战胜了对手,除了钱财粮食外,就是女人了。并且古代对于功臣的奖赏,除了官职外,就是送女人了。

其实在古代军队也是配有官妓的,也需要大量的人员。像金军打败北宋之后,抓走的1万多名女子,大部分就成为了官妓。

标签: 屠城

更多文章

  • 名媛是什么意思 名媛是褒义还是贬义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名媛

    最近在网上出现一则什么这个名媛拼单群的说法,这个说法也比较有意思的,也就是说现在一些社交媒体上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名媛啊,其实都是假的,他们住的贵酒店,穿的贵衣服什么的都是拼单租的等等,好吧,现在这个名媛就变得十分的尴尬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就非常的怀疑了,这个名媛一词到底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呢?名媛最真实的

  • 中华民国8位大总统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总统

    从1912年到1948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孙文(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中正,李宗仁(代)。1、孙中山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

  • 雍正帝登基后其兄弟的结局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帝

    前言:康熙帝是一位英明伟大的皇帝,一生拥有35个儿子,由于可选择性实在太多,一直没有明确的确立王储,再加上后来数次废立太子,多数儿子对着皇位开始蠢蠢欲动,开展了一副浩荡的夺嫡大戏,后被称为“九子夺嫡”,最终以雍正帝的继位结束。为了自己的统治,自古皇家薄情,作为夺嫡中的失败者,

  • 北周宣帝宇文赟的一生共有几位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宇文赟

    宣政元年,36岁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因病去世,北周的江山还是落到了不成器的宇文赟手中。北周宣帝宇文赟是一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荒唐皇帝,他登基第二年就禅位于自己的儿子宇文阐,自己则沉溺于酒色之中,其后宫一度出现五后并立的罕见局面。结果,纵欲无度的宇文赟22岁就一命呜呼了。宇文赟死后第二年,他的岳父杨坚代周自

  • 欧阳修举荐的人才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欧阳修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被称为“千古伯乐”,最早可追溯到脱脱编修的《宋史》,其中,惊才绝艳如苏轼、文学成就如曾巩等不世出的大才,统统都是欧阳修的门生故吏。那么,欧阳修究竟举荐了多少人才?偏科的

  • 西汉历史上有哪些和亲公主?分别嫁给了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和亲公主

    在中国的历史上,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靠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逐渐强大起来,开始不断侵扰我国的边境。西汉时期,更是屡次进犯,对当时的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汉朝不得不采取和亲的政策,以此来打消匈奴进攻中原的野心。一开始,汉高祖刘邦想让自己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去和亲,吕后坚决不同意,最

  • 弄瓦之喜什么意思 古代“瓦”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弄瓦之喜

    弄瓦之喜这一成语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意思是祝贺他人家里生了女儿。这里的“瓦”和我们现代普遍理解的“瓦”字含义并不相同,弄瓦之喜中的“瓦”是一种纺车零件,古人把这种零件给女孩玩,是寓意她将来能胜任

  • 军事密码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军事密码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密码通讯最早的国家之一,由于早期的情报是使用书面公文的方式实施传递,一旦落入敌手,难免泄密,即使使用腊丸、虎符、口头传递等方式,如果信使被敌人俘获,经受不住严刑拷打而叛变,也是不安全的。因此,寻求一种只有极少数人明白,更安全的通讯方式,是军事家大力思考的重点。北宋《武经

  • 为什么宋代官帽有两根长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官帽

    宋朝长翅官帽 长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一天,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在京都东京(河南开封市)私访。当他和一个老头子谈话时,老头子对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乎异常的恭谦。寇准感到奇怪,故意发问:“老先生,鄙人乃一介书生,请你随便些吧。&rd

  • 为什么皇帝的女婿叫驸马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驸马

    “驸马”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置的一种官职,其全称是“驸马都尉”,专管副车马之事,是一种近侍官。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往往被封为这个称号,为什么呢?据《搜神记》载:西汉时有个人叫辛道度,外出求学行至庸州时,囊空如洗。不得已走进一家饭馆讨饭,老板是一位妙龄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