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总督”称号的历史由来 总督的权责介绍

古代“总督”称号的历史由来 总督的权责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43 更新时间:2024/2/3 4:38:09

“总督”重定向至此。关于同名的其他意思,请见“总督 (消歧义)”。

總督(英语:Governor-general)是指一种获得皇室授权去监督地方政府的官职,实际权力不定,但象征统治意义浓厚。

在中国,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区域中名义上最高行政长官的官职。在明朝全部是虚位官职;但在清代,总督多被尊称为督宪、制军或制台,演变成常驻地方的封疆大吏。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总督一职。

西方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帝国时代,就设有与清朝总督职能相类似的职务“rector provinciae”,汉语一般也翻译为“总督”;和中国相反,后来西方列强进入殖民时代,在殖民地上设置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汉语中也译为“总督”,不过却变成虚位不具实权的形式,相当于殖民母国对殖民地主权的宣示。

中华地区的总督

来源

中文里的原“总督”一词源自16世纪的明朝时期,朝廷临时授予文臣监督军事的一种官衔,带有军事巡查性质,明末朱国祯《涌幢小品·总督总兵》卷8曰:“文臣称总督,武臣称总兵,皆是虚衔。”《大明会典》:“国初、兵事专任武臣。后常以文臣监督。文臣、重者曰总督。次曰巡抚。总督旧称军门。而巡抚近皆赞理军务。或提督。”与总兵一样没有品秩的差遣,如王守仁即以新建伯及兼职“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兵部尚书、都御史皆正二品,总督无品秩,散官衔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勋官位阶“柱国”为从一品,新建伯为超品三等爵)。如宣府、大同总督、陕西三边总督等,其巡查范围有遍及数行省者,也有限于一省内若干府州者。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开始常设两广总督。正德年间,一度将总督改称为总制。此后总督兼掌民政,成为地方军政首长。在明朝,凡有大学士头衔的总督,多半被称为督师。

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正式官衔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尊称为“督宪”、“制军”、“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任兵部尚书头衔高配至从一品。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在明末,有内阁大学士头衔者称为督师;惟督师并非正式官职,亦非有内阁大学士头衔者专属,如王之臣在辽东经略任内仍称为督师[1][2],同样的情形亦发生在督师三边的杨鹤、督师七省的卢象升,可见此处的师指的是军队,而非帝师或大学士。

督抚之别

清代,巡抚一般仅负责一省,而总督一般负责相邻数省事务,但总督也有负责一省的,如四川总督,直隶总督;也有如山东、河南,通常只设巡抚而无总督(有时设有鲁豫总督)。督抚的职能相当类似,都管辖地方民政、司法及军队,其区别只是官衔(官职级别)不同,总督与巡抚也互不隶属,而职能上却互相监督。 清朝制度,总督、巡抚的印信称为“关防”,为长方形,表示该官职为临时派遣。相对而言,布政使、知府、知州、知县的印信称为“印”,为常驻官职所用,正方形。总督、巡抚的关防俱为银制,大小相同,长三寸二分,阔二寸。

  • 总督的正式名称是:“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

  • 晋阶则“兵部右侍郎”改“兵部尚书”衔

  • 少数兼任驻省巡抚者(清末则为全部)加“兼巡抚事”,另外有的还兼理专务(如两江总督加“操江、统辖南河事务,兼理两淮盐政”)

  • 巡抚的正式名称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某某等处地方”

  • 晋阶则加“兵部右侍郎”衔

  • 有的还加“提督军务粮饷”,一般不兼理专务

  • 山西巡抚兼提督盐政

  • 江西、河南巡抚兼提督

  • (注:尚书、侍郎、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等都是一部堂官加衔,无上下隶属关系,其区别只是品秩上的。)

    总督官署称:某某总督部院或部堂衙门,民间或称“辕门”而非影视作品中的总督府,如:两广总督部院、两江辕门。部即兵部;院即都察院。总督的自称与部、院堂官相同,择一而称:本部堂或本院。

    近现代

    (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初期废止总督一职,由总督或巡抚变成该某省“都督”,1928年以后各省设省长,大致相当于清代的巡抚。

    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设大区局第一书记,其地位大于管理数省的大行政区主席和省长,统一辖区所有事务及地方军队系统。后来大行政区撤销,因而现在的省委书记在职务范围上都与清代督抚类似。而省长专门负责行政事务,与清代布政使相同,各省司法有高级人民法院负责,其院长大致相当于清代按察使。

    近代中国首次接触到西方殖民地体系时,借用“总督”这一名词来称呼欧美国家派驻殖民地的行政长官,有时和中文提督意义有相似之处。

    标签: 总督

    更多文章

    • 古代“御史”称号的历史由来 御史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御史

      御史是中国历史的一种官名,原为史官、与负责文书的官职,后改为监察官,其首领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后代的刺史(刺御史)、巡按(巡按御史)等都来自御史。类似于近代(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监察院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其主要任务为防范公

    • 历史上最强势的八位皇后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后

      在历史上,皇后的数量远远多于皇帝的数量,原因也很简单,皇帝有权力废后,然后给自己换个老婆,但皇后却无法废除皇帝。所以,导致了皇后数量多于皇帝的这种现象产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皇后虽然是一国之母,其实也无法完全的掌握自己的命运。没办法,中国古代毕竟是地道的男权社会。“休夫”偶尔

    •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天上吗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东方红一号卫星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事情,很多人也都知道这是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时间是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距离现在2021年已经过去了51年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天上吗?还在运行吗?对于这些问题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跟谁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1、东方红一号

    • 河西四郡的由来 河西四郡是谁设立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河西四郡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河西四郡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河西四郡的由来是什么呢?还有这个河西四郡的又是谁设立的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的有意思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解析分析了,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看看。1、河西四郡是谁设立的河西四郡是西汉时期西汉政府设立的,如果要指定到个人的话,那就是汉武帝

    • 十二生肖起源哪个国家 十二生肖起源于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十二生肖

      说起十二生肖,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国的社会当中。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十二生肖的起源确实迷雾重重,有人说是国产文化,也有说是进口文化,到底谁对谁错,至今也没有个定论。上个世纪70、80年代,在湖北与甘肃分别出土了一批秦朝时期的秦简,在这上面记载的内容在

    • “太守”称号的历史由来 太守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守

      太守又称郡守,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及近代大韩民国的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官。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并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

    • “三公”称号的历史由来 三公是指哪三大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公

      三公是中国古代的官名。泛指辅佐帝王处理国务的次高官员。[1]具体包括的官职内容则分为两种: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2][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位次上公,东汉无太师、太保,惟有太傅,为上公。北魏将太师、太傅和太保并称为三师上公。《晋书天文志》:“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

    • “郡望”称号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郡望

      郡望,又称姓望或地望[来源请求],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望是指望族世家,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望族或该望族的发源地。郡望始于六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盛行,各个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认的高门大姓氏,当时称为&ldqu

    • “郡主”称号的历史由来 郡主就是公主么?哪些女人能成为郡主?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郡主

      郡主,始于中国晋朝,时皇女封为公主,并以郡为封邑,因此称郡公主或简称郡主。自晋朝之后,郡主成为独立的称呼,郡公主不得再简称为郡主。唐朝:皇太子之女封为郡主。宋朝:皇太子、诸王之女封为郡主。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从蔡京之请,宋徽宗更公主号为帝姬,并改郡主号为宗姬,改县主号为族姬,但北宋亡后遂废[

    • “国相”称号的历史由来 国相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国相

      国相,简称为相,指中国汉朝、魏晋南北朝时代诸侯王或公侯领地的宰相,汉朝为郡国并行制,疆域内设有郡也设有封国,后诸侯王或列侯是虚位元首,封国内实际执政的其实是国相,国相可分“王国国相”与“侯国国相”两个等级,王国国相,即诸侯相,比照一个郡,与太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