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观察使”称号的历史由来 观察使的权责介绍

古代“观察使”称号的历史由来 观察使的权责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88 更新时间:2024/2/3 4:38:37

观察使,中国古代官名,原称采访使,别称观察廉车正使廉车廉使廉查唐玄宗设,原为一种监察官,近于御史,后变成军事、行政的官职。后人雅称明清的道员为观察使

唐朝

唐初,不定期派有巡察使、按察使之类监察各地之官。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采访使”(全称:“采访处置使”),以监察各郡县官员政绩之优劣,回禀朝廷。尔后采访使权位渐重,遂稍夺行政之权。安史之乱后,藩镇节度使往往自领“采访使”一职。采访使如在军区,则多兼任军事长官。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简称观察使,雅称廉帅廉使。因观察使职能以考察、协调、监督州县行政为主,不重军务,故大多不持节,权力略低于节度,其幕府官兵亦略少于节度使。

宋朝时收揽节镇兵权,观察使从一道牧守沦为仅有名而不任事的虚衔,为武将、宗室、内侍迁转阶官第三阶,正五品,位次于节度使与节度观察留后,高于防御使、团练使与刺史。

辽朝

辽朝时,一般观察使、节度使不并立,无节度之区,则立观察使。

金朝

金朝时,常以节度使兼管观察使事务。

元明清时期类似官职

元朝,观察使一职废除,另设职责类似的肃政廉访使

明、清时常雅称道员为观察使

民国初年

民国初年,改清朝之分巡道、分守道员为观察使,后又改称道尹。

标签: 观察使

更多文章

  • 古代“总督”称号的历史由来 总督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总督

    “总督”重定向至此。关于同名的其他意思,请见“总督 (消歧义)”。總督(英语:Governor-general)是指一种获得皇室授权去监督地方政府的官职,实际权力不定,但象征统治意义浓厚。在中国,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区域中名义上最高行政长官的官职。在明

  • 古代“御史”称号的历史由来 御史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御史

    御史是中国历史的一种官名,原为史官、与负责文书的官职,后改为监察官,其首领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后代的刺史(刺御史)、巡按(巡按御史)等都来自御史。类似于近代(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监察院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其主要任务为防范公

  • 历史上最强势的八位皇后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后

    在历史上,皇后的数量远远多于皇帝的数量,原因也很简单,皇帝有权力废后,然后给自己换个老婆,但皇后却无法废除皇帝。所以,导致了皇后数量多于皇帝的这种现象产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皇后虽然是一国之母,其实也无法完全的掌握自己的命运。没办法,中国古代毕竟是地道的男权社会。“休夫”偶尔

  •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天上吗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东方红一号卫星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事情,很多人也都知道这是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时间是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距离现在2021年已经过去了51年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天上吗?还在运行吗?对于这些问题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跟谁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1、东方红一号

  • 河西四郡的由来 河西四郡是谁设立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河西四郡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河西四郡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河西四郡的由来是什么呢?还有这个河西四郡的又是谁设立的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的有意思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解析分析了,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看看。1、河西四郡是谁设立的河西四郡是西汉时期西汉政府设立的,如果要指定到个人的话,那就是汉武帝

  • 十二生肖起源哪个国家 十二生肖起源于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十二生肖

    说起十二生肖,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国的社会当中。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十二生肖的起源确实迷雾重重,有人说是国产文化,也有说是进口文化,到底谁对谁错,至今也没有个定论。上个世纪70、80年代,在湖北与甘肃分别出土了一批秦朝时期的秦简,在这上面记载的内容在

  • “太守”称号的历史由来 太守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守

    太守又称郡守,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及近代大韩民国的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官。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并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

  • “三公”称号的历史由来 三公是指哪三大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公

    三公是中国古代的官名。泛指辅佐帝王处理国务的次高官员。[1]具体包括的官职内容则分为两种: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2][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位次上公,东汉无太师、太保,惟有太傅,为上公。北魏将太师、太傅和太保并称为三师上公。《晋书天文志》:“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

  • “郡望”称号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郡望

    郡望,又称姓望或地望[来源请求],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望是指望族世家,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望族或该望族的发源地。郡望始于六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盛行,各个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认的高门大姓氏,当时称为&ldqu

  • “郡主”称号的历史由来 郡主就是公主么?哪些女人能成为郡主?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郡主

    郡主,始于中国晋朝,时皇女封为公主,并以郡为封邑,因此称郡公主或简称郡主。自晋朝之后,郡主成为独立的称呼,郡公主不得再简称为郡主。唐朝:皇太子之女封为郡主。宋朝:皇太子、诸王之女封为郡主。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从蔡京之请,宋徽宗更公主号为帝姬,并改郡主号为宗姬,改县主号为族姬,但北宋亡后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