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老和尚为什么自称老衲?衲是什么意思?

老和尚为什么自称老衲?衲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109 更新时间:2024/1/24 7:47:56

我们经可以在一些影视剧里面看到,有很多老尚在自称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其中有一个就叫“老衲”,而这个称呼一听,基本上就知道对方的身份大概是什么了。那老和尚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自己,老衲是什么意思,衲字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在佛家当中,和尚的自称还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老衲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老衲”不是人,而是衣服。

和尚穿的衣服,叫作“衲衣”。“衲”本是“缝补”或“补缀”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缀合而成”之义。出家人的衣服,不求华丽,常用人们遗弃的碎衣片补缀而成,因此就称作“衲衣”。《佛祖统纪》中摩诃迦叶尊者说:“我今亦当随佛出家,即著坏色衲衣,自剃须发。”可见“衲衣”之称由来已久。通常写作“衲衣”,有人说,衲受五种旧弊而作成衣,如写“衲”字则违反了原义。

能够做衲衣的,还不是平常的布料。《释氏要览》介绍了五种衲衣:“粪扫衣有五种:一、道路弃衣,二、粪扫处衣,三、河边弃衣,四、蚁穿破衣,五、破碎衣。又有五种:一、火烧衣,二、水渍衣,三、鼠咬衣,四、牛嚼衣,五、奶母弃衣。以上衣,天竺人讳忌,故弃之。以不任用,义同粪扫,故共衲成衣,名‘粪扫衣。”俗人抛弃的最肮脏、最破烂的衣服,补缀缝衲为衣,叫作“粪扫衣”,也不算过分。实际上,佛教盛行后,僧尼衣服已非如此。

穿衲衣,是“十二头陀行”之一,每个和尚都得遵守。《佛祖统纪》谈到慧思尊者说:“平时御寒,唯一艾衲。”可见佛门生活的清苦。当然,穿衲衣也是有意义的。《释氏要览》宣扬“衲衣十利”:“十诵云,若衲衣不贴田相,不须披入聚落,此衣有十利:以、在粗衣数,二、少所求索,三、随意可坐,四、随意可卧,五、浣濯易,六、少虫坏,七、染易,八、难坏,九、更不衣,十、不失求道。”这“十利”,将衲衣的优点已讲得十分透彻了。

衲衣为人所共知,成了僧衣的代名词。和尚的帽子,也是衲缀细碎布片而成,因此也就称作“衲帽”。《续高僧传·景鸾传》就有“衣以袈裟,覆以衲帽”的记载。

到后来,“衲”也成了僧侣的自称或代称,诸如“老衲”、“贫衲”、“衲子”等。

2、和尚为什么自称贫僧

大家看吴承恩的《西游记》,唐僧最让大家熟悉的一句台词是:“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取经。”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大家最熟悉的台词是全真道士丘处机的:“贫道平生所学,稍足自慰的只有三件……”。可见,“贫”不是和尚的专用词,道士也用。

其实,我们知道佛教源自古天竺,也就是印度,但是印度的和尚并没有“贫僧”的自称,这个词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个本土化的名词,而这一个词则源于道教。因为道士自称贫道,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多东西沿袭了道教,所以和尚一开始也自称“贫道”,但是发展到后来,为了区别和尚和道士,和尚才开始自称“贫僧“。那么,和尚和道士为自称“贫僧”和“贫道”?是表示自己很穷吗?错了,这里的“贫”并不是指“贫穷”。

佛经的《百论疏》里有解释:“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沙门自己的谦称。”“贫”是“乏”、“少”,“道”是“圣道”、“修行”,对人自称“贫道”就是谦称自己修行还没到家的意思。所以,不管是道士自称“贫道”,还是和尚自称“贫僧”代替,尼姑则自称“贫尼”,都是自谦“道业不足”的一个道理。

3、和尚真的很穷吗

对于现在的和尚自称”贫僧“”老衲“,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现在哪里还穷啊,都穿的熠熠生辉的袈裟,哪里还有百衲衣,更没有和尚象以前那样托钵乞食了。那么,和尚到底穷不穷呢?真的象网络上所说,他们开豪车,用苹果吗?其实这都是一些少数现象,也是一种表象,真正的佛子是不会那么做的。

因为,真正的佛子都会恪守佛教戒律,佛教戒律规定:“一切亡比丘物,尽属四方僧。”意思也就是说,和尚是没有私人的财产的,寺庙是经济共有的,僧人的所有衣食供给、生老病死都是由寺院承担。所以,你看现在寺庙不管门票和香火收入多高,那都是属于寺庙的财产,而不是某个和尚的,所以有一句俗语叫“富庙穷和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和道理。

标签: 老衲

更多文章

  • 杨坚一共有多少个老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坚

    说到这个杨坚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话说这个杨坚虽然当了皇帝吧,但是前前后后好像只一位妻子啊,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杨坚一共有多少个老婆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杨坚前后就只有一位老婆,那就是孤独皇后,虽然在孤独皇后死

  • 浸猪笼是什么时候的刑罚?古代浸猪笼是干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浸猪笼

    “浸猪笼”是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古代或者近代的影视剧里面看到的情节,一般都是用来惩罚一些所谓不守妇道的女子的办法,但这样一种明显带有旧社会思想的手段早已经被取消禁止,我们也只能才从电视剧里面看到相关的情节,对人格是一种很大的侮辱。那么浸猪笼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一种惩罚,为

  • 叶公好龙的“叶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叶公好龙

    说起“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很多人就会想到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表里不一的人,说的就是一个人表面上喜欢一个东西,但是其实这个人的内心并不是真心喜欢这个东西。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典故。据汉朝的刘向所写的《新序·杂事五》中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

  • 中国古代颍川荀氏家族出了哪些谋士?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谋士

    颍川荀氏是汉晋时期的主要士族之一,当时有“汝颍多奇士”之说,而荀氏则是颍川众多士族的代表之一。荀氏见于史籍记载者达一百多人,且在朝廷当文臣谋士居多,主要是一个士大夫官僚世家。其中,就荀彧来说,无疑是最被大家熟悉的一位谋士了。荀彧(xún yù)(

  • 司徒是什么官职?盘点曹魏的11位“司徒”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徒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司徒是一个重要的官职。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对此,在笔者看来,司徒这一官职一度取代了丞相,负责协

  • 米芾为什么被称为米颠?米芾有哪些怪诞的行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米芾

    米芾,生于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

  • 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亚当斯密

    说起亚当·斯密(1723-1790),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非常的陌生,他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起主要作品有《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克克卡迪(Kirkcaldy)。其父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克克卡迪的海

  • 为什么吉林省市同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吉林

    如果你有生活在吉林省的朋友,那么他肯定会跟你说道吉林省下面还有个吉林市,而这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当中,省市同名,吉林省独此一家,别无分家。不信,可以去查查,看看中国哪个省下面还有和省份同名的城市,只有吉林省吧!那么为什么只有吉林省下面会有一个同名的城市呢?哪个出现的更早?很多人可能会想:应该是吉林省更早

  • 零丁洋在哪?文天祥为何会写下《过零丁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零丁洋

    说起零丁洋,对于文天祥来说,这是伤心之地了。早在公元1278年,南宋的景炎三年,42岁的文天祥乘船经过零丁洋,看到波浪起伏的海面,思潮涌动,悲壮满怀,创作出了一首传颂千古的著名诗篇《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知名度很

  • 马克吐温四大名著是哪四本小说?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四大名著分别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具体介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小主人公哈克贝里·芬是个孤儿,无人管束,但心地善良,爱憎分明。他帮助黑奴吉姆逃往废奴区,一路上遇见了各式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