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衡的地动仪的灵动性如何?地动仪正确率有多高?

张衡的地动仪的灵动性如何?地动仪正确率有多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579 更新时间:2024/1/24 7:47:56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名人,他的身份是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其中的《归田赋》、《二京赋》更是当时风靡一时的“爆文”。不过,我们一般现在认为他只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尤其是他的地动仪更是被大家广为流传。不过,张衡的厉害之处可远远不在发明了地动仪,他还发现了月球是不发光的,靠太阳光而发光: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

我们现代人只知道古人编造了一个“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然后就以为古人是一群迷信而又愚昧的人,并且以为古人不知道月球不发光。其实不然,古人一方面既乐于编造许多神话故事(其实背后还有更深的秘密)。另一方面也乐于发明许多“黑科技”。这一点后来沈括写得更清楚:

““日月之形,如丸邪?如扇邪?若如丸,则其相遇岂不相碍?”予对曰:“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指阴历月初,初见月光),日在其旁,故光侧而所见才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日、月,气也,有形而无质,故相值而无碍。””

张衡不仅仅发明了地动仪,还发明了许多“黑科技”。比如:宇宙模型浑天仪;自动日历瑞轮荚;自动导航车指南车;自动记录行程的车子计里鼓车;不耗油的飞行器独飞木雕。可以说,张衡就是汉朝的一个自动化专家,他的许多发明,现在也无法复原。但是张衡的地动仪却被移除语文教材,被教授嘲讽:房梁上吊块肉都比他的强!

那么,我们就单独来说地动仪吧,实际上地动仪到现在也没有真正的复原,只是被部分的复原了。而张衡的其他发明更是无从复原起,因为太复杂了,而且张衡也没有把这东西当做伟大发明详细记载。不过,张衡的地动仪倒是被后来写后汉书的范晔给详细记录了一下大概的模样: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地动仪的大概外形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像一个酒樽一般,酒樽的外面有八条龙含着8颗珠子,龙下面对应的是八个蟾蜍,一旦哪个地方发生了地震,对应方向的龙就会把嘴里的珠子给吐出来,皇帝就可以根据这个前去对应的方向组织抢险救灾了。而且一条龙吐珠子,不会影响其余的七条龙因为震动而把珠子吐出来。

很多人对这个地动仪的灵验性表示怀疑,但是范晔在书中对地动仪的灵验性表示“百分之百”,为什么说是“百分之百”呢?因为他在后面写了“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八个字,古人对概率是很敏感的,但凡有一次不对的,范晔也不会这么写。毕竟,连“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占卜的正确率,他的弟子也是这么写的:

“夫子亦信其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

也就是百分之七十,哪怕是古代文人最敬爱的孔子,他们也没有胡说孔子占卜“合契若神”,地位远远不如孔子的张衡何以得到文人们的庇护,把不怎么灵验的地动仪说成“合契若神”呢?答案就是,范晔他们真的是实事求是的记载的,他可能也是怕后人不相信,所以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所以你看我们汉朝的史书就很有特色,尤其是张衡之后的《汉书》、《后汉书》,经常在文中写到某某地方在某某时刻“地震”,这正是因为张衡地动仪让当时的官方能够快速得到第一手的地震数据的原因,反之我们对比一下,西方人根本就没有在历史书中严谨的记载那一年发生了地震、日食的习惯这一点儿都不科学。

但是,为什么张衡的地动仪会遭到老教授的嘲讽“房梁上吊块肉都比他的那个强!”这个原因其实倒不完全是在老教授的身上,根本原因是在于:现代人完全跟不上张衡的智力。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范晔在《后汉书》当中完整的记载了地动仪的形状和基本原理,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人真正的仿制出张衡的地动仪。

1936年的王振铎就曾经根据古代的一些资料记载手绘了一幅地动仪的地动仪的结构图,然后他交给了专门的人员去制作,可是由于技术原因并没有打造出来;不甘心的王振铎在1951年又按照一比十的比例制造了一个木制的地动仪这东西只能说是“形似而不神似”了,根本没法使用。

2004年河南的专家冯锐专门成立了一个复原地动仪的科研小组 ,他的这个课题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在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之下,他终于“复原”了地动仪,这是在张衡制造地动仪1700年之后了。但是,他这地动仪真的跟张衡的地动仪的效果一样吗?现在资料看来,并不是的,冯锐他自己都没敢说“合契若神”。

因为他“复原”了地动仪,所以教材把张衡地动仪给收录了。但是,又因为后面的老教授认为这地动仪根本不能预测地震,乃至于“房梁上吊块肉都比他的那个强!”,所以人们又选择把地动仪移出教材。其实这很搞笑,冯锐造的地动仪,跟张仪的地动仪有啥关系?为啥张衡地动仪得随着冯锐地动仪的效果来改变是不是收入教材呢?

标签: 张衡

更多文章

  • 老和尚为什么自称老衲?衲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老衲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影视剧里面看到,有很多老和尚在自称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其中有一个就叫“老衲”,而这个称呼一听,基本上就知道对方的身份大概是什么了。那老和尚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自己,老衲是什么意思,衲字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在佛家当中,和尚的自称还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

  • 杨坚一共有多少个老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坚

    说到这个杨坚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话说这个杨坚虽然当了皇帝吧,但是前前后后好像只一位妻子啊,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杨坚一共有多少个老婆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杨坚前后就只有一位老婆,那就是孤独皇后,虽然在孤独皇后死

  • 浸猪笼是什么时候的刑罚?古代浸猪笼是干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浸猪笼

    “浸猪笼”是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古代或者近代的影视剧里面看到的情节,一般都是用来惩罚一些所谓不守妇道的女子的办法,但这样一种明显带有旧社会思想的手段早已经被取消禁止,我们也只能才从电视剧里面看到相关的情节,对人格是一种很大的侮辱。那么浸猪笼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一种惩罚,为

  • 叶公好龙的“叶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叶公好龙

    说起“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很多人就会想到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表里不一的人,说的就是一个人表面上喜欢一个东西,但是其实这个人的内心并不是真心喜欢这个东西。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典故。据汉朝的刘向所写的《新序·杂事五》中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

  • 中国古代颍川荀氏家族出了哪些谋士?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谋士

    颍川荀氏是汉晋时期的主要士族之一,当时有“汝颍多奇士”之说,而荀氏则是颍川众多士族的代表之一。荀氏见于史籍记载者达一百多人,且在朝廷当文臣谋士居多,主要是一个士大夫官僚世家。其中,就荀彧来说,无疑是最被大家熟悉的一位谋士了。荀彧(xún yù)(

  • 司徒是什么官职?盘点曹魏的11位“司徒”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徒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司徒是一个重要的官职。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对此,在笔者看来,司徒这一官职一度取代了丞相,负责协

  • 米芾为什么被称为米颠?米芾有哪些怪诞的行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米芾

    米芾,生于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

  • 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亚当斯密

    说起亚当·斯密(1723-1790),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非常的陌生,他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起主要作品有《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克克卡迪(Kirkcaldy)。其父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克克卡迪的海

  • 为什么吉林省市同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吉林

    如果你有生活在吉林省的朋友,那么他肯定会跟你说道吉林省下面还有个吉林市,而这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当中,省市同名,吉林省独此一家,别无分家。不信,可以去查查,看看中国哪个省下面还有和省份同名的城市,只有吉林省吧!那么为什么只有吉林省下面会有一个同名的城市呢?哪个出现的更早?很多人可能会想:应该是吉林省更早

  • 零丁洋在哪?文天祥为何会写下《过零丁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零丁洋

    说起零丁洋,对于文天祥来说,这是伤心之地了。早在公元1278年,南宋的景炎三年,42岁的文天祥乘船经过零丁洋,看到波浪起伏的海面,思潮涌动,悲壮满怀,创作出了一首传颂千古的著名诗篇《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知名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