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四大叛将盘点

刘备四大叛将盘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67 更新时间:2024/1/23 19:21:56

东汉末年,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平定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各地外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葬惠陵。对于刘备来说,因为仁义的品质和匡扶汉室的目标,从而获得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马超等众多名将的辅佐。当然,和袁绍、曹操等诸侯一样,刘备麾下也不是没有出现叛将的情况。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麾下四个投敌的叛将:三个坑了关羽,一个情有可原!

一、孟达

首先,孟达(?-228),字子度(小说《三国演义》中字子庆),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三国时期人物。东汉末年,孟达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不过,作为一个反复无常之人,孟达对于刘璋的忠诚度,自然是非常低的。在刘备率军进入益州的时候,孟达连抵抗都没有做,就立即归降了刘备。自此之后,孟达开始为刘备效力,并且在汉中之战后,孟达和刘封一起攻占了上庸等郡。在地理位置上,上庸郡距离荆州是比较近。但是,关羽围樊城、襄阳时,孟达和刘封却没有发兵救援,这无疑激怒了刘备。于是,孟达背叛了蜀汉,投奔了蜀曹魏。在来到曹魏之后,孟达官至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

诸葛亮准备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孟达又欲反曹魏而归蜀汉,结果事情败露,被司马懿斩杀。对于孟达来说,因为不救援关羽,导致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成为蜀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也即孟达不仅坑了关羽,更对蜀汉造成了不利影响。不过,作为受到刘备恩惠的武将,孟达为了逃避责任,所以背叛蜀汉,归降曹魏,这就更加令人所不齿了。考虑到刘备的性格特点,显然不会要孟达的性命。结果,孟达在蜀汉和曹魏之间反复跳跃,最终被司马懿斩杀,这可谓咎由自取了。

二、傅士仁

傅士仁,幽州广阳郡人,刘备手下将领。因为和刘备一样,都是幽州人士,所以傅士仁应该很早就跟随刘备了,甚至可以视为刘备的嫡系了。不过,傅士仁虽然受到刘备的重用,但被镇守荆州的关羽所轻慢。在吕蒙袭击荆州时,与麋芳一同不战而降,间接导致关羽被俘身亡。对于傅士仁这位东吴降将,《三国志》记载为“士仁”,《资治通鉴》记载为傅士仁,《三国演义》继承《资治通鉴》的说法作“傅士仁”。来到东吴后,傅士仁和糜芳一样,不仅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反而遭到了东吴将士的鄙视和嘲讽。因此,在笔者看来,傅士仁坑了关羽,最终也没有获得更好的待遇,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选择了。换而言之,傅士仁不仅没有获得实质的好处,更在三国历史上背负了骂名。

三、麋芳

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郡朐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在东汉末年,麋芳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来辞官,随刘备从徐州辗转至邺城、汝南、新野、长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麋芳后来背叛蜀汉,归降了东吴。不过,麋芳的前半生,显然是对刘备忠心耿耿的。彼时,麋芳如果归降曹操的话,显然是荣华富贵,但是,面对曹操的招揽,麋芳和他的兄长麋竺,毫不犹豫跟随了连立足之地的刘备。因此,对于麋芳来说,无疑和刘备一起经历了低谷。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等到富贵的时候,麋芳却背叛了刘备,并坑了蜀汉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为南郡太守,但受到关羽的轻慢。后来,因未完成供给粮草物资的任务而被关羽责骂,心中不安。在看到将军傅士仁投降孙权之后,麋芳也选择了投降孙权,导致关羽兵败被杀。此后,糜芳在吴国担任将军,并且为吴征伐。当然,成为东吴的降将之后,糜芳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最终的结局也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对此,在笔者看来,麋芳的背叛,固然是值得批评的事情。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关羽没有轻慢甚至威胁麋芳和傅士仁,或许就不会发生后方背叛的情况,也即关羽的高傲态度,显然成为麋芳和傅士仁背叛刘备的原因之一。

四、黄权

最后,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公元211年,在刘备进入益州之前,黄权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益州牧刘璋不仅没有听从黄权的劝谏,反而将其流放。不过,即便如此,黄权也没有怨恨益州牧刘璋,更没有在益州之战爆发的时候率先倒戈。公元214年,等到益州牧刘璋放弃抵抗之后,黄权这才归降刘备,从而被刘备拜为偏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黄权的气节和行为,无疑是值得称赞的,也因此赢得了刘备的赏识。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刘备称帝之后,准备讨伐,黄权和赵云一样,都对刘备进行了劝谏,结果都没有获得刘备的采纳。夷陵之战开始后,刘备将黄权晋升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也即此时黄权独自率领一支大军,可以说是独当一面的将领了。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吃到了败仗。而就黄权来说,回到益州的道路已经被陆逊切断。所以,此时的黄权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归降刚刚击败刘备的东吴,要么投降曹魏。无奈之下,黄权率部降魏。对此,在笔者看来,黄权的投降可谓迫不得已和情有可原,所以,刘备不仅没有责怪黄权,反而厚待黄权在益州的家人。

换而言之,相对于孟达、麋芳和傅士仁,黄权虽然背叛了刘备,却没有在历史上得到比较负面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黄权之后的表现,也体现出他对于刘备的感情。来到曹魏后,黄权得到魏文帝曹丕的赏识,被封为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黄初四年(223年),刘备病逝,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大小乔最后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小乔

    大小乔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美人,姐姐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妹妹小乔是周瑜的妻子,这两对都是才子配佳人的典范。曹操听闻大小乔的故事,也动了心思,据说他因争夺大小乔从而起兵伐吴,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周瑜和孙策都英年早逝,没能陪同心爱的人共度晚年。民间有关大小乔最后的结局一直存在多种说法,但直到

  • 古代满门抄斩和诛九族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诛九族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很多古代影视作品里面,经常会听到一些“满门抄斩”和“诛九族”这样的话,但是很多人都觉得这两个不是一个意思吗?其实并不是。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古代满门抄斩和诛九族有什么区别!赶紧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满门抄斩和诛九族有什么

  • 蟒袍是哪个朝代什么时候出现的 蟒袍女人能不能穿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蟒袍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蟒袍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蟒袍到底是哪个朝代出现的呢?又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还有女人是不是也能穿蟒袍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一起来相信的解析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蟒袍是明朝时期就有了,到了清朝时期就比较频繁常见了。具体出现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到了清朝女人

  • 隋朝皇帝世系图 隋朝都有哪些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

    隋文帝杨坚541-581-604隋炀帝杨广569-604-618秦孝王杨俊571-600隋孝成帝杨昭584-606齐王杨暕585-618秦王杨浩?-618隋恭帝杨侑605-617-618-619隋恭帝杨侗605-618-619隋王杨政道619-620-630-?追尊隋康王隋献王隋武元帝隋孝成帝统治

  • 如何评价隋炀帝及历史功绩?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3月11日,在位604年~617年)。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他杀死文帝及兄长杨勇后继位。在位14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时邗江区西湖镇。隋炀帝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的人,却以残暴著

  • 太平天国集体降清的八个王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平天国

    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太平军占领江苏省城苏州,忠王李秀成以苏州为省会建立苏福省,为了巩固得来的基地,太平军加固了苏州的城墙,并在各大城门上设置大炮,以防清军来袭之用。1863年9月,淮军在相继攻克攻上海、太仓、昆山等地之后,向苏州城发起强攻,但因苏州城防坚固而久攻不破。苏州守将是太平天

  • 角黍指的是什么 角黍是用什么做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角黍

    粽子是我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相信大家都有吃过。现在粽子的做法和口味都很丰富,每年还能看到一些不那么“传统”的粽子。那粽子这个名称其实是在明清以后才被人们这样称呼的,在此之前,粽子是叫角黍。角黍和粽子在制作方法上没有太大区别,不过使用的材料不同,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而角黍是黄

  • 九门提督与兵部尚书谁大 哪个掌握着兵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九门提督

    在古代的权利结构中,两者都是“从一品”,不过早期的时候,九门提督属于“正二品”。若是论非常时期的话,九门提督无疑比兵部尚书的拳头要硬。回看当年,慈溪太后要对付维新派的时候,危急时刻将亲信“荣禄”调往北京城,先是担任了九门提督,之

  • 古代“江南”具体指哪些地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江南

    江南,长江下游南岸,东南丘陵北部的江浙长三角地区。狭义上指代宋朝时的江南东路即江东和两浙路(现在长江流域下游南岸的浙江全境、苏南,皖南及上海地区)。广义上还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北岸、江西、福建、广东及湖北、湖南、广西部分地区。古代又号吴越、江东、江左。中国气象预报的江南地区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南岸、南

  • 古代“燕云十六州”具体指哪些地区?燕云十六州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或燕云之地,古代地理名词,即今北京、天津海河以北,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包括燕蓟节度使所辖的燕、蓟等十一州,与河东节度使所辖的云、蔚等五州。幽州为汉朝时北京名称,“燕云”一名见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东西宽约6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