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笔筒是什么样的

古代笔筒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81 更新时间:2024/1/19 21:29:27

笔筒: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筒形插笔器具。笔筒是搁放笔的专用器物,据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

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今日笔筒,不得而知。从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元笔筒。

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畴,故这里不加以论述。

瓷质笔筒应该产生于宋代:故宫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 冯先铭先生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说“笔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始见于宋,流行于清,器型似筒状。宋代笔筒口径较小,传世不多”。?

笔筒是一种最为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

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笔筒的制作除了材质的不同,绘画技法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二十世纪初期,江西景德镇的瓷画艺人对传统粉彩画法加以改造,用粉彩原料在瓷器上绘制中国画,形成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名家流派。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历史记载

记载笔筒较多的是明代的文献;据《天水冰山录》记载,查抄明代一代权相严嵩家产的清单上,列有牙厢(镶)棕木笔筒、象牙牛角笔筒、哥窑碎磁笔筒等。

文震亨《长物志》笔筒专条云:“(笔筒)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

屠隆的《文房器具笺》笔筒条日:“(笔筒)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坐为雅,余不入品。”文、屠二人皆为明代晚期的著名文人,对当时的文房器具多有记述。只是二人钟情于竹木的雅洁,对其他质地的笔筒关注不够。

综上所述,对笔筒的明确汜载始于明代,实物方面,我们看到的笔筒多为明清以后的制品,传世的所谓宋代笔筒并不确切。故从实物和文献两方面看,笔筒应该出现于明代中晚期,并且很有可能始于竹笔筒,自此以后,成为中国置笔最主要的用具。

明代笔筒分类

竹制

截取一段适宜的竹子,并且留节,就是一件初创的笔筒,迄今所见最早的一件笔筒是南京博物院藏朱松邻制松鹤纹竹笔筒。

朱松邻为明正德嘉靖年间嘉定派竹刻的开山始祖。松邻其子名缨,号小松;孙稚征,号三松。三世相传,嘉定三朱,声名远扬。所制笔筒参用圆雕、透雕和高浮雕诸法,刀法深峻,立意古雅,题材纹样也是以人物故事为多。上海博物馆藏两件明沈大生的竹笔筒,沈氏师承朱三松,以朱氏雕镂法制笔筒,题材亦为人物故事。

瓷制

见有崇祯年制的,有直口和撇口两种,器壁直筒形或略有束腰,口至底胎体渐厚,器口露胎或施酱釉,题材纹样以人物故事为主。

木制

明万历年间的上海宝山朱守城夫妇合葬墓出有紫檀笔筒,上大下小,素面,口沿处有一周凸起的带状纹,附座,座下承三矮足。传世的明代木笔筒见有筒身浮雕蟠螭、花卉、云龙等。木笔筒中较多见的是浮雕花卉笔筒,构图或简练有致,或丰满厚重而不杂乱;刀法圆熟、流畅而古雅。

标签: 笔筒

更多文章

  • 扑灰年画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山东高密地区汉族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中国只有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集中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三十多个村庄。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

  • 扑灰年画是哪里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山东高密地区汉族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中国只有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集中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三十多个村庄。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

  • 镇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镇纸

    镇纸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

  • 盘点古代最有名的四位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后

    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对皇帝和皇后都有格外的偏爱,为何这样说,因为有太多的史料对他们有记载,皇帝自是不必多说,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以对他们的记载确实很多,而对于皇帝的正妻皇后而言,虽然封建王朝,很多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但是确实能在后位待着的只有一人,所以以古代来说,也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 唐朝有哪些鞠躬尽瘁的少数民族将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

    中国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历来一直自诩自己是天朝上国,因此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一直怀有戒备的心态。一直抱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里时刻提防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历来的中原王朝,特别是汉人建立的王朝对于少数民族都抱有不信任的态度,也鲜有少数民族大官的出现。就算有,那也都是文官多一点,掌管一方兵力的诸侯,

  • 诸葛亮家族中的“龙虎狗”分别说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

    《世说新语》曾经引用一条对诸葛三兄弟的评价,说三个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龙当然指的是卧龙先生诸葛亮,虎指的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至于狗,很多人误以为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均。诸葛均确实是诸葛亮的亲弟弟,就是《三国演义》里刘备二次光临草庐时,误将他当成诸葛亮的那

  • 清朝皇子多少岁开始读书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

    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通常,皇帝选择学问、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读书。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

  • 狗不理包子名字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狗不理

    说到这个天津狗不理包子其实也还是有很多很多这个故事的,小编也没仔细研究过,小编的初步印象这个狗不理包子其实就是狗都不吃的包子吧,但是狗都不吃的包子,为什么这个人还要吃呢?而且美誉享这么多年?这就很奇怪了,于是小编就想啊,这个天津狗不理包子很有可能并不是和狗有关系,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狗不理包子名字

  • 古代联谊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联谊

    古代不会像现代,有着发达的网络或是各种交友软件,男性想要解除寂寞除了上青楼和妓院解决之外再就是举办各种联谊会。在春秋战国时期,会举办“仲春会”邀请一些单身的男男女女一块联谊,若是有人没来还会遭受惩罚的。《周礼》指出,仲春(农历二月)时,圣人命令男女私下约会,在这个时候,私奔(

  • 密侦司是什么部门 古代存在密侦司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密侦司

    武朝密侦司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机构,也是让皇帝忌惮秦嗣源的原因之一。密侦司拥有很强的侦察能力,以及权力,是朝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能够对皇权产生威胁。不少观众提问,古代是否存在像密侦司这样的部门呢?其实是存在的,不过直接负责人都是皇帝,如果由某位大臣负责,那皇帝自然安不下心。密侦司原型是可以追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