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笔筒的雕刻名家有哪些

笔筒的雕刻名家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051 更新时间:2024/2/3 5:16:38

笔筒我们都很熟悉,是用来放笔的器物,在古代就是用来搁放笔。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笔筒,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具有收藏价值。那么笔筒雕刻有哪些名家呢?

早中期几位著名的人竹刻名家分别是吴之璠、周颢、西凤、邓渭。他们雕刻的笔筒是什么样的呢?有多精美呢?

吴之璠

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嘉定人,活跃于康熙年间。

所制笔筒从技法上可分为两类:是继承明代三朱雕镂法,用深刻作高浮雕,深浅多层。此类深刻高浮雕笔筒在清代早中期较为多见;二是摹仿龙门石刻的浮雕法,创制出“薄地阳文”,即去地浮雕法,金元钰《竹人录》云:吴之璠“所制薄地阳文,最为工绝”。

由于吴之璠深明画理,故能在薄地阳文有限的高度上,;表现出画面的远近、层次透视感。吴之璠另一手法是在笔筒的局部浮雕纹样,其部位则去地铲除,留下大片空白(妙用中国书画:“留白”特色),也有在空白处刻字题诗落款的,这样就在笔筒上形成一边景物,一边文字的格局。

周颢

周颢(1685年至1773年),字晋瞻,号芷岩,又号雪樵、峰山人、芷道人,晚号髯痴,嘉定人,为清雍乾时期的竹刻大家。

周颢既是竹人又兼画师,上海博物馆就同时收藏有周颢的竹刻与书画。周颢所制笔筒以山水、竹石为题材,并且以阴刻为主要技法,刀法纯熟,能以一刀表现纹理的宽窄、长短、深浅,极具画意。笔筒画面的布局有两种形式。一是通景,多为山水题材;二是一边景物,一边文字布局。

潘西凤

潘西凤,字桐冈,号老桐,浙江新昌人,寓居扬州,刻竹于清雍乾年间,潘西凤善以各种技法雕镂笔筒,浅刻、深刻及留青皆佳,所制留青笔筒晕褪变化,如墨分五色,精妙绝伦。又如竹根笔筒(广东民间工艺馆藏),以竹根数节琢制,保留竹根的天然外形,盘根错节,虫蛀斑痕,极尽自然之妙。

邓渭

邓渭,字德璜,亦作得璜,号云樵山人,嘉定人,活跃于清乾嘉时期。邓渭善镂花卉、人物,更长于刻字,浅刻行楷,书迹秀劲,工整雅致。

上述四位为清代早中期最著名的刻制笔筒大师,所制笔筒既有继承明代刻法的作品,又有创新技艺。

以他们为代表,清代早中期竹笔筒的风格是:技法上,深刻高浮雕、浅浮雕、薄地阳文、留青、深刻、浅刻等无所不备、无所不能;题材上,山水人物、庭园楼阁、花卉竹石、行楷文字等题材成竹于胸,并能以刀代笔,笔到意至,令后世只能望其项背,为中国笔筒发展史上之高峰。

乾隆以降至清末,竹刻制品由以笔筒为主演变为以臂搁、扇骨为多。笔筒雕刻之法也有所变化,深刻高浮雕、浅浮雕、薄地阳文、深刻等已极为少见,浅刻与留青是此时的两种主要技法。总体情况是,此时笔筒无论在技法还是题材上都趋于简化。

标签: 笔筒

更多文章

  • 古代笔筒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笔筒

    笔筒: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筒形插笔器具。笔筒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据文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和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

  • 扑灰年画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山东高密地区汉族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中国只有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集中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三十多个村庄。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

  • 扑灰年画是哪里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山东高密地区汉族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中国只有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集中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三十多个村庄。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

  • 镇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镇纸

    镇纸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

  • 盘点古代最有名的四位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后

    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对皇帝和皇后都有格外的偏爱,为何这样说,因为有太多的史料对他们有记载,皇帝自是不必多说,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以对他们的记载确实很多,而对于皇帝的正妻皇后而言,虽然封建王朝,很多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但是确实能在后位待着的只有一人,所以以古代来说,也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 唐朝有哪些鞠躬尽瘁的少数民族将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

    中国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历来一直自诩自己是天朝上国,因此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一直怀有戒备的心态。一直抱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里时刻提防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历来的中原王朝,特别是汉人建立的王朝对于少数民族都抱有不信任的态度,也鲜有少数民族大官的出现。就算有,那也都是文官多一点,掌管一方兵力的诸侯,

  • 诸葛亮家族中的“龙虎狗”分别说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

    《世说新语》曾经引用一条对诸葛三兄弟的评价,说三个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龙当然指的是卧龙先生诸葛亮,虎指的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至于狗,很多人误以为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均。诸葛均确实是诸葛亮的亲弟弟,就是《三国演义》里刘备二次光临草庐时,误将他当成诸葛亮的那

  • 清朝皇子多少岁开始读书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

    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通常,皇帝选择学问、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读书。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

  • 狗不理包子名字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狗不理

    说到这个天津狗不理包子其实也还是有很多很多这个故事的,小编也没仔细研究过,小编的初步印象这个狗不理包子其实就是狗都不吃的包子吧,但是狗都不吃的包子,为什么这个人还要吃呢?而且美誉享这么多年?这就很奇怪了,于是小编就想啊,这个天津狗不理包子很有可能并不是和狗有关系,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狗不理包子名字

  • 古代联谊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联谊

    古代不会像现代,有着发达的网络或是各种交友软件,男性想要解除寂寞除了上青楼和妓院解决之外再就是举办各种联谊会。在春秋战国时期,会举办“仲春会”邀请一些单身的男男女女一块联谊,若是有人没来还会遭受惩罚的。《周礼》指出,仲春(农历二月)时,圣人命令男女私下约会,在这个时候,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