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想表达的主题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想表达的主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502 更新时间:2024/1/3 12:33:13

》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其四大悲剧之一。故事来源于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作品主题

伦理思想

从权力角度考察《李尔王》中的伦理思想,对李尔王分封国土的举动也不能给予彻底的否定。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认为李尔王分封国土的情节不可信,但是却忽略了中外历代统治者尤其重视继承权问题。在家天下的思想支配下,李尔王在没有儿子继承王位的情况下,考虑自己百年以后的权力继承问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亲情的角度考虑,准备将国土分给自己的三个女儿也是他的唯一选择。在家天下的君主政权统治下,这样的分封是无可指责的,也是君王企求自己家族的统治千秋万代的唯一最佳选探,即通过父权与王权的双重作用,保证统治者继承权的延续。

在李尔王的意识里,作为君王,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是属于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尔王的分封是合理的,其中不包含任不正义的行为。而柯苔莉亚以道德的名义不赞成李尔所要求的花言巧语,虽然其中没有任何欺诈和抢劫的意愿,但是,在李尔看来,反对一方的柯苔莉亚的“真话。对他的权威构成了不可饶恕的挑战,她不但得不到她所应该得到的一份应有的财产(国土),而且被李尔视为是“非正义“、“非道德”的举动,在李尔一方借助了君王的伦理,同时,在柯苔莉亚一方也借助了道德伦理的力量,而最后,大多读者是倾于后者的。

权力欲望

从拥有到失落、被剥夺,到最终的放弃,李尔完成了他由一个至尊的王者沦落为绝望的贸者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生存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还有“拥有”的可能和希望,他无情剥夺了考狄利亚的缓承权,他相信他还拥有其他两个女儿的忠诚和爱戴;他毅然离开里樱的塌地,他相信他还拥有高纳里尔的爱,被高纳里尔逐出城堡后他在暴风雨的荒原上无所顾忌煌诅咒呼啸,他相信他还拥有呼唤自然的威力来报复这无情世间的力量。但是,当他终于意识到他已经一无所有的时模,那种支撑他精神和心灵的柱子便袭然倒塌,疯癫也成为李尔无可逃脱的宿命。

可以说,李尔王疯癫的根本原因是曾经“拥有权力”这现实以及由此带来的虚荣和欲望。他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个权力使他被奉承和谄媚所包围.而这种气氛中人往往趋向于“不受自己的秘密性质的控制,而成为世界表象一切诱惑肉体和灵魂的事物的牺牲品。”在头上那顶王冠的光芒的笼罩下,任性成为李尔性格的主要特征。

他被剥夺了权力之后.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都显得不中用,或者说他的任性不再被任何人所包容和接受,而且这一切都产生一种后坐力,使他成为必然的猎物。

更糟糕的是,当人们在使用权力缓解自卑感的同时,并不能真正赋予权力者以精神的力量,于是内心上更为实在而根本的空虚导致了人类权力的滥用和意志的绝对不满足。只有在面对贪婪时,意志才是自由的。

而现代社会解决矛盾的方法的逻辑则是这样的一既然个人对权力的欲望不可能消灭并且一方压迫另一方的局面不可避免,那么干脆以整个教会或者国家主体作为剥削者对每个个人进行奴役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在这个意义之下人类才有可能是平等的。权力是看似邪恶,但确实为生命的本质

而不可消灭,任何入对其权力的剥夺都不可避免地沦为李尔王的“彻底的空虚”,所以权力的“温和转化”比权力的消灭来得更加实际。而这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便是权力在概念上驯化为“权利”(温和的政治权力)与“金钱”(可量化操作的财产权力)。

翻开现代明史,权力与疯癫的矛盾随处可见,就连极力鼓吹权力意志的尼采也最终滑入疯癫的泥潭。于是;同样关注权力的福构格探究的目光投向权力规训下的人,他明确提出,人应该回归自我。而回归自我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忍耐和节制”正像般斯多葛主义者所提倡的那样.每个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世界的最佳状态,国王与平民对自然而言同等重要。所以,人只有彻底承认人类自己的不自由性,放下自我的先入为主与情感的固执,彻底的顺应自然而不仅仅地顺其自然,才有可能静地看到人生的真伤,避免老李尔王的悲剧。而反过来说,如果人类无法看见自己的不自由性,无疑便会在自由意志的重重迷雾下四处碰壁,永远也无法达至真正的自由。

艺术特色

《李尔王》这部剧作中,众多的自然意象被纳入其中,从广度与深度上极大地拓宽了文本所及的领域。自然意向的使用不但使得整个作品架构更加舒张,气势更加宏大,也使得自然本身超脱了其物质性,而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性意义。

从整个剧情的发展上看,自然的变化始终与剧情的起伏变化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起到了铺垫、承接、抒情,与激发观众思索的作用。为剧本增添了极其丰富的阐释空间。第一幕开时,天气晴好,展现出了生活的有序和人物生命状态的平静。第一幕第一场之后,却出现了不详的预兆,为接下来李尔王命运的转折做了暗示与铺垫。李尔将王权给予了两个女儿,却将朴实真诚的小女儿驱逐出自己的国度;爱德蒙凭借阴谋手段愚弄了葛罗斯特,使自己的兄弟爱德伽被驱逐。此时的葛罗斯特已经朦胧地预感到,“最近这一些日蚀月蚀果然不是好兆;虽然人们凭着天赋的智慧,可以对它们做种种合理的解释,可是接踵而来的天灾人祸,却不能否认是上天对人们所施的惩罚。”“我们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只有一些阴谋、欺诈、叛逆、纷乱,追随在我们的背后,把我们赶下坟墓里去”。随后,放弃了王权的李尔王被两个女儿逐出家门。一时问暴风席卷,大雨倾盆。接下来的第三幕,在李尔“渺小的一身之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比暴风雨的冲突更剧烈的斗争。这样的晚上……狮子和饿狼都不愿沾湿它们的皮。他却光秃着头在风雨中狂奔,把一切付托给不可知的力量。”在这里,天气的变化既推动了剧情发展,也将人物心理、情感上的变化很好地给予了诠释。

悖论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设计了不少人物对白的悖论,这些悖论背后隐藏了社会的秩序、人物的情感、甚至作者对剧中人物或当时的社会的情感倾向。

作品影响

伊丽莎白时代之后,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宜在上演《李尔王》的各种翻版:在俄国,屠格涅夫发表了《草原上的李尔王》;在日本,黑泽明导演了被称为“东方李尔王”的电影《乱》。

作品评价

英国诗人雪莱:“《李尔王》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戏剧诗的样本。”

莎士比亚专家布拉德雷:《李尔王》经常被称为莎翁“最伟大的作品、他戏剧中最好的一部”,如果人们被迫不得不失去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只保留一部,也许大部分最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的人会选择保留《李尔王》。

标签: 莎士比亚

更多文章

  • 东汉末谋士陈宫贡献过哪些计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陈宫

    陈宫原来是曹操的谋士,背叛曹操后投靠了吕布,再后来和吕布一道被擒获。在曹营,陈宫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谋士,在吕布处也是如此。那么,陈宫在三国的谋士当中,能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上呢?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和黄巾军作战时阵亡。陈宫对曹操说:“兖州现如今没有主官,而朝廷的能力又管不到这儿

  • 范蠡在思想上有哪些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范蠡

    陶朱公范蠡是中国的商圣,也是道商的始祖,曾被司马迁高度评价为“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称其“三迁而有荣名”。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经济思想春秋末年,范蠡提出的"农末俱利"的思想有重要意义。这表现在:首先,

  • 范蠡在商业上有哪些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蠡

    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丘,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勾践灭了吴国之后,功劳很大的范蠡孑然一身的就走了,后来范蠡辗转来到齐

  • 范蠡的军事思想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蠡

    范蠡服务的越国,位置偏僻,地域狭小,人烟稀少,资源贫瘠,将寡兵少,是典型的小国、弱国,而对手吴国则是位置优越,地域广大,人口稠密,资源丰富,将多兵众著名将领夫差、伍子胥、孙武、伯嚭、王孙雄等,常年保持着陆师、水师10万以上精锐兵力(是当时各大国常备军的极限),连年同楚国齐国等周边国家交战,战斗经验

  • 范蠡有哪些政治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范蠡

    范蠡的政治成就都与勾践有关,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大获成功后,范蠡也最终功成身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政治成就(1)劝服勾践保全性命;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然而在檇李(浙江嘉兴)之战中大败,被击中脚趾,因伤势过重,不久死去。吴王阖闾且死,告其子

  • 岳飞的师傅是谁?岳飞的同门师兄弟都有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

    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以及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也许在大家的印象中,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都是梁山上的好汉,这三个人也许还能有点关系,但是大家不熟悉的,这三个人之间,以及这三个人和岳飞之间,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个关系就是这四个人是师兄弟,这四个人

  • 皇帝的曾祖母称什么?皇帝如何称呼自己的曾祖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帝

    其实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一般皇帝在登基之后,原先的皇后都成了太后,如果皇帝的祖母活得够久,她就成了太皇太后,但如果说皇帝的曾祖母还在世呢?在很多影视剧中,太后和太皇太后出现的概率还是很大的,然而再往上就很少见了,那么作为皇帝,他该如何称呼自己的曾祖母?如果曾祖母还活着的话,她又该叫什么呢?下

  • 理塘具体在哪里什么位置?理塘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理塘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理塘”,这个地方其实很早的时候就很火,喜欢旅游的人这个地方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最近又由于丁真这个地方又火爆起来了,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理塘在哪里呢?这个理塘到底属于西藏还是属于四川呢?又具体到哪个省哪个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

  • 什么是“和亲政策”?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亲

    “和亲”,又称“和蕃”,是指中国古代皇帝将自己的女儿或皇室宗族中的女子,当作和亲公主嫁于边疆少数民族或藩属国的统领来彰显两国友好情谊的一项政策,是带有明确目的的政治上的联姻。值得注意的是,和亲二字的应用主体与范围是有确定界限的,一般多指中原大地上的以

  • 曹魏开国三公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魏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三国之一的曹魏从此正式建立了。曹丕登基后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贾诩为太尉。但因为贾诩当时年老多病,所以钟繇很快就取代贾诩成为曹魏太尉。因此华歆、钟繇、王朗并称为“曹魏开国三公”。但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真实历史,华歆、钟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