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什么是考据学?

什么是考据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44 更新时间:2024/1/26 1:14:23

考据学,是一种治学方法,又称为考证学或朴学,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对于考据学,梁超在“概论”中有几句扼要的话:其治学之根本方法,在“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其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佚,等等。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发展概况

在中国学术史上,考据学同所谓汉学是密切联系的,是汉学家所使用的治学主要方法。汉学是对宋学的一种反动,滥觞于明末清初,大盛于乾嘉时代,考据学大体也是这样。

考据学产生在明代中后期,“它与清代考据学不论从时间的前后衔接,还是从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学术成果的继承和发扬上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清代考证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惠栋、戴震、段玉裁、引之、王念孙,等等,考证方法大同小异。到了章学诚,又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论点,又前进一步。

产生原因

学者尝以为清代考据学之兴盛缘於清初的字狱政策。清代考据学与文字狱的关系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清人从事考据学是为了逃避文字狱的迫害而躲入故纸堆中。较早持这种观点的有章太炎、梁启超等一代大家,鲁迅、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郑天挺等先生都持类似的看法,文字狱成因说几成定论。例如孟森说:“乾隆以来多朴学,知人论世之文,易触时忌,一概不敢从事,移其心力,毕注於经学,毕注於名物训诂之考订,所成就亦超出前儒之上。”(《明清史讲义》)。萧一山说:“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在异族的钤制政策下,不甘心作无耻的应声虫,又不敢作激烈的革命党,自由研究学问,也怕横撄文网,那还有甚么办法?只好'明哲保身','尚友古人',向故纸堆里去钻了。”(《清史》)

作用及影响

关于清代考据学对后世的作用和影响,有些学者认为,考据学“了无益处”、“究复何用”,完全否认考据学的价值和对后世的贡献。实际情况到底怎样呢?我们知道,清代考据学者不仅对传统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而且还对诸子百家、史部、集部等更大范围内的传统文化典籍进行了清理和爬梳。他们通过校勘、辨伪、辑佚、注疏、考订史实等多种手段,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做了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工作,使许多面目全非、久已散佚、真伪混杂的文献基本恢复了本来面目,使许多晦涩深奥、不能卒读的典籍,大体可供阅读研究。

如果没有清代考据学者的整理与研究,近现代学者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不知要走多少弯路,耗费多少精力。尽管其研究和整理尚未能进入理性的批判与反思这一层,但他们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较为翔实可信的资料。诚如郭沫若所说:“欲论古人或研究古史,而不从事考据,或利用清儒成绩,是舍路而不由。”

的确,清代考据学是研究传统文化学术最基本的方法。不论是近代学者,还是现代学者,无论其承认也好,讳言也好,只要是以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为研究领域或研究对象的,都或多或少地要运用清代考据学的成果和方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代学者对清代考据成果和考据方法的广泛运用和借鉴,充分说明了考据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特别是清代考据学所具有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怀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于超越前人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攘人之美”、反对抄袭的学术规范,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学术研究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正如梁启超所言:“考证学直至今日还未曾破产,而且转到别个方面和各种社会科学会发生影响。”

标签: 考据学

更多文章

  • 围棋的历史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围棋

    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智力游戏。也有人说它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用最简单的一黑一白、横竖交错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自然、社会、人生无不包罗,它就是围棋。从仰韶文化带有纵横交错棋盘图形的陶器出土,围棋的发展历程已被拉伸逾5000年。围棋的起源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

  • 山东及十七地市名称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山东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

  • 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夫

    在我国远古时期,由于医学技术不发达,人们生病了通常认为是神明的降罪,所以就会请巫师来驱邪辟凶,用巫术治病,因而那时的人们处于巫医不分的阶段。我们从医字的两个繁体字“醫、毉”也可以看出来,其中一个字下面就是“巫”字。直到春秋时期开始,巫、医才逐渐分开,

  • 羽扇纶巾这一词原本是形容谁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羽扇纶巾

    我国历史悠久,很多典故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转变,很多都变换了意思。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表达兄弟感情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了表达男女之情的诗句。羽扇纶巾,这个词一开始应该是形容周瑜的,周瑜是个青年将领,深受孙权赏识,而且他和孙策还

  • 董卓有哪些著名的部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董卓

    189年何进召地方诸侯进京共诛十常侍,第一个赶到洛阳的是在河东观望的董卓,董卓在收降了中央禁军和吞并了丁原部分并州军之后实力大盛,一举掌控了东汉朝局。董卓的势力至少有三个派系,除了自己的嫡系西凉军之外,还有吕布的一部分并州军和东汉朝廷的中央禁军,实力不容小觑,他们在董卓死后各奔东西,除了段煨之外其

  • 诸葛亮有哪些后人?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瞻,诸葛亮

    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各种故事,由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畅销,可谓是妇孺皆知,本文不再啰嗦,今天只来探讨一下诸葛亮后人的结局如何?诸葛亮早年无子嗣,便将其兄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过继为自己的养子,只是诸葛乔早逝,在228年

  • 周邦彦的代表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邦彦

    周邦彦(1057 1121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的著名词人,他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又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的成就,开创了格律词派的先河。宋神宗元丰六年(1084),在汴京作太学生的周邦彦,写了一篇七千字的《汴都赋》,来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宋神宗、王安石主导的新法,获得了宋神宗的赏识并

  • 古代帝王对于自称都有哪些称呼?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

    中国历史上,古人用第一人称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吾、在下、老朽、愚兄等等。现代人比较普遍的都是称自己为我,当然这只是在普通人世界中的称呼,而历史上的帝王又是如何称呼自己的?皇帝贵为天子,便是九五之尊,自然不可能像平民百姓那般称呼自己。这要体现出皇帝的身份和地位的高贵,其次又要有威严。我们从电视中得知

  • 陆游的第一任妻子到底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游

    男儿身上,除了会发生那些撼天动地的保家卫国之壮举,也会有那些让人扼腕哀叹的生活不顺。铁骨柔情,往往更是动人,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便是这样一个人。人们无法忽视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豪情壮志,也无法忘却他对国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刻骨深情。而在这些之外,他的爱情悲歌,也分

  • 清朝九门提督权力有多大 九门提督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九门提督

    “方且凭藉权势,无复顾忌。”这句话是史书上对于隆科多的评价。他曾经历朝二代,侍奉过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可以说是荣极一时,如果不是他后来渐渐地有了不臣之心,想必他还是能够拥有一个好的结局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隆科多一样担任“九门提督”。也不是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