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战国时期六大刺客盘点

战国时期六大刺客盘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393 更新时间:2024/1/26 1:14:27

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些人,他们成就了历史,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行为,甚至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留下的只是在故事里、史诗中字里行间的几个不起眼的代号;他们用生命来诠释生命,用生命来成就事业,用生命来眷顾爱人,不管成败,他的惟一代价就是生命;他们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明知道前面是一条死路却还一往无前,这是何等的气概!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刺客是六大刺客,即曹沫、专诸、要离豫让聂政、荆轲

1、曹沫

春秋早期人,是鲁国的刺客。在六大刺客中,年代最早。古书对他的名字有许多不同写法,其中一种是曹刿。这两个名字是属于同一个人(详拙作《为什么说曹刿和曹沫是同一人》)。过去,我们在《左传》中见过这位先生,名作曹刿。他曾在长勺之战,为鲁庄公出谋划策,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治气之术,出人意外地打败了齐桓公,因而受到毛泽东的称赞。此人出身卑贱,但足智多谋,想为鲁庄公献计献策。他的老乡说,打仗是人家贵族的事,你不要多管闲事,他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一定要插手,结果证明,他确实是优秀的军事家。毛泽东说“卑贱者最聪明”,举例很多,其中就有他。

这是一种记载。另一种记载,是《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司马迁笔下的曹沫主要是勇士,他“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任为将。鲁与齐战,三战皆北,被迫在柯地签订不平等条约。在庄严的仪式上,曹沫突然用匕首顶住齐桓公,逼他退还鲁国的土地。在死亡的威胁下,桓公被迫答应。一经承诺,曹沫立刻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脸不变色心不跳,说话和原来一模一样。

这些记载,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曹沫不是贵族,而是卑贱者中的聪明人,他不会像贵族那么死心眼(如相信“蠢猪式的仁义道德”的宋襄公)。卑贱者爱使用非常手段,即贵族不耻的糙招,特别是在实力悬殊、强弱不敌的战争中;第二,曹沫参加的战争,正是这样的战争,齐国非常强大,鲁国非常弱小,他以奇谋侥幸打败齐桓公,但三战皆北,不能扭转战局,万般无奈,才铤而走险。他的成功是靠两点:一是齐桓公地位高,名气大,他老人家怕死,曹沫不怕死;二是齐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说话非同小可,不便在庄严的会盟仪式上出尔反尔,管仲劝他不可背约。这两条都是抓住了贵族的弱点。当然,在其他古书中,还有汉画像石中,这次劫持,参加者还有鲁庄公。逼急眼了,鲁庄公也放得下架子。

道理很简单,穿鞋的打不过光脚的(当然,这只是事情的一面)。 现在,在上海博物馆藏楚简中,我们发现了曹沫的兵法,名叫《散蔑之陈》。它的出土有一个意义,就是证明了我的看法,恐怖活动和兵法有不解之缘,两者不一定是对立的东西。正规的战法是战法,不正规的战法也是战法。

2、专诸

年代比曹沫晚,是春秋晚期人,事见《刺客列传》,乃吴国的刺客。他和曹沫不同,只是个重诺轻死的亡命徒,类似侠客。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善遇专诸,答应死后为他赡养老母弱子,目的很明确,就是派他搞刺杀。刺杀是为了政变。其结果,必然是一死。这些都很清楚。但他和曹沫不同,曹沫所行,其实是劫持,不是刺杀,严格讲,是属于下面要谈的另一类。劫持,是以被劫持者为人质,提出各种要求(如赎金),杀人并不是最终目的(虽然其结果,常常和刺杀一样,人质还是死于非命)。

专诸和曹沫,共同点是不要命,勇敢。孙子讲御兵之法,说吴、越世仇,同舟共济,也会齐心协力,关键是死无退路。人心都是肉长的,勇是逼出来的。当兵的也是人,没有多余的命,令发之日,泪流满面,效死拼命靠什么?曰“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孙子兵法·九地》),“诸”就是专诸,“刿”就是曹刿(即曹沫)。他们是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刺客(注意,劫持者也算刺客)。

3、要离

也是吴王阖闾的刺客。吴王派他刺杀另一个吴公子,名叫庆忌。要离是个枯黄干瘦风吹都要倒的弱者,庆忌是个武艺非凡膂力过人的壮汉。要离断臂刺庆忌,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刺客列传》不载),也是惊天动地。这事在战国时期很有名。如唐且使秦,拒绝秦王的无礼要求。秦王威胁说,您难道没有听说过“天子之怒”吗?“天子之怒”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反问说,那大王听说过“布衣之怒”吗?“布衣之怒”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当时,他举了三个刺客,一个是专诸,一个是要离,一个是聂政,其中就有要离。说罢“挺剑而起”。结果是“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四》)。

4、豫让

战国早期人,是秦朝' target='_blank'>晋国的刺客。此人也是亡命徒,他受过智伯的大恩,非常忠诚。赵襄子杀智伯,漆其头骨以为饮器,他发誓要为智伯报仇。为此,不惜残身毁容,隐姓埋名。先装受过刑的残废,给厕所刷墙。后装麻风病人,把自己弄成哑巴。两次刺杀都不成功。襄子感其诚,解衣令之刺,让他撒气,然后伏剑自杀。这是决意恩仇的个人行为(和《游侠列传》有交叉),不是由政治家导演,也许够不上“主义”。但刺杀和劫持,从法律角度讲,是最低级的犯罪形式,它们和称为 “主义”的活动在形式上无法区分。

5、聂政

战国中期人,是韩国的刺客。聂政刺韩累(韩国的相邦),也属于快意恩仇。事见《刺客列传》,不必多谈。他的故事之所以出名,是烈士背后还有烈女,即聂政的姐姐,名叫聂荣(也作“聂嫈”)。弟弟死了,无人收尸,姐姐发现,终举其名,最后哭死在尸体旁边。郭沫若写过一个剧本,叫《棠棣之花》,就是歌颂聂政和他姐姐。

6、荆轲

战国末年人,是燕国的刺客(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又入燕),也见于《刺客列传》。这是距司马迁最近,他亲自做过调查(向熟悉此事的公孙季功、董生和夏无且请教),着墨最多,记述最详,也最震撼人心的刺客。故事比较复杂,大家都很熟悉,这里不必多谈。有趣的是,最近陈凯歌拍了《刺秦》,正是讲荆轲刺秦王。电影主题很前卫(但艺术水准不怎么样,窃以为),秦王要搞“全球化”,但杀人盈野,太残酷,荆轲代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祖国人民和各国人民,想去除掉这个暴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乃千古绝唱的慷慨悲歌。但他这么干,岂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有人会提傻问题

标签: 刺客

更多文章

  • 什么是考据学?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考据学

    考据学,是一种治学方法,又称为考证学或朴学,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对于考据学,梁启超在“概论”中有几句扼要的话:其治学之根本方法,在“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其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

  • 围棋的历史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围棋

    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智力游戏。也有人说它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用最简单的一黑一白、横竖交错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自然、社会、人生无不包罗,它就是围棋。从仰韶文化带有纵横交错棋盘图形的陶器出土,围棋的发展历程已被拉伸逾5000年。围棋的起源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

  • 山东及十七地市名称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山东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

  • 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夫

    在我国远古时期,由于医学技术不发达,人们生病了通常认为是神明的降罪,所以就会请巫师来驱邪辟凶,用巫术治病,因而那时的人们处于巫医不分的阶段。我们从医字的两个繁体字“醫、毉”也可以看出来,其中一个字下面就是“巫”字。直到春秋时期开始,巫、医才逐渐分开,

  • 羽扇纶巾这一词原本是形容谁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羽扇纶巾

    我国历史悠久,很多典故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转变,很多都变换了意思。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表达兄弟感情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了表达男女之情的诗句。羽扇纶巾,这个词一开始应该是形容周瑜的,周瑜是个青年将领,深受孙权赏识,而且他和孙策还

  • 董卓有哪些著名的部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董卓

    189年何进召地方诸侯进京共诛十常侍,第一个赶到洛阳的是在河东观望的董卓,董卓在收降了中央禁军和吞并了丁原部分并州军之后实力大盛,一举掌控了东汉朝局。董卓的势力至少有三个派系,除了自己的嫡系西凉军之外,还有吕布的一部分并州军和东汉朝廷的中央禁军,实力不容小觑,他们在董卓死后各奔东西,除了段煨之外其

  • 诸葛亮有哪些后人?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瞻,诸葛亮

    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各种故事,由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畅销,可谓是妇孺皆知,本文不再啰嗦,今天只来探讨一下诸葛亮后人的结局如何?诸葛亮早年无子嗣,便将其兄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过继为自己的养子,只是诸葛乔早逝,在228年

  • 周邦彦的代表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邦彦

    周邦彦(1057 1121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的著名词人,他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又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的成就,开创了格律词派的先河。宋神宗元丰六年(1084),在汴京作太学生的周邦彦,写了一篇七千字的《汴都赋》,来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宋神宗、王安石主导的新法,获得了宋神宗的赏识并

  • 古代帝王对于自称都有哪些称呼?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

    中国历史上,古人用第一人称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吾、在下、老朽、愚兄等等。现代人比较普遍的都是称自己为我,当然这只是在普通人世界中的称呼,而历史上的帝王又是如何称呼自己的?皇帝贵为天子,便是九五之尊,自然不可能像平民百姓那般称呼自己。这要体现出皇帝的身份和地位的高贵,其次又要有威严。我们从电视中得知

  • 陆游的第一任妻子到底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游

    男儿身上,除了会发生那些撼天动地的保家卫国之壮举,也会有那些让人扼腕哀叹的生活不顺。铁骨柔情,往往更是动人,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便是这样一个人。人们无法忽视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豪情壮志,也无法忘却他对国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刻骨深情。而在这些之外,他的爱情悲歌,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