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琵琶的历史起源

琵琶的历史起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73 更新时间:2024/1/1 5:48:00

犹记得,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开篇,长安街头,楼台一阁,红妆女子倚窗而坐,横抱四弦曲项琵琶,素手拨弦,余音绕梁,久而不绝。

镜头一转,酒楼一角,众人正听着小曲,琵琶、阮、竖琴,一曲暂歇,声尤不绝。

在热烈而奔放的盛唐,文娱产业如日中天,而在音乐圈子里,琵琶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它凭其细腻入耳的音色以及张力极大的音阶,成为古代中国乐曲演奏的重头戏。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更是将这件拨弦乐器捧上神坛,千百年来,无不让人心驰神往。

而同样是这首《琵琶行》,似乎也揭示了琵琶的兴衰历程。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彼时唐朝自创建已近200年,经历了贞观之治、武后以周代唐、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已从盛世转向衰败。

浔阳江头的琵琶女,也从“本属教坊第一部”沦为“门前冷落鞍马稀”,琵琶饭的命运仿佛也紧紧伴随着大唐王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千百年来,琵琶作为传统乐器,遇到过以古琴为代表的正统雅乐的排挤,也淘汰掉了自己家族中生命力不强的细种,但都无法阻挡它从边疆走入正统,牢牢扎根于大汉民族的音乐血统中,枝繁叶茂、声声不息。

秦汉:本土“琵琶”,最早记载为“批把”

关于琵琶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秦时,魏晋作家傅玄在他《琵琶赋·序》中记述了有关琵琶产生的传闻:

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乐。

同时期的杜挚则认为,琵琶的产生是在始皇修长城时期:

赢秦之末,盖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

即是说,最早在秦时,就有类似琵琶的乐器出现,当时流传着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称为“弦鼗”,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

东汉末年应劭编写的《风俗通义》中有所记载:

批把,谨按近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也,以手批把,因以为名。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汉武帝时期,江都王的女儿刘细君,也就是乌孙公主联姻出行前,想带走一件乐器聊以慰藉,长路漫漫,马儿作伴,为适应马上奏乐,又参考了弦鼗和琴瑟等乐器制成了后世所谓的“秦汉子”,“秦琵琶”。

至此,具有后世琵琶雏形的本土“琵琶”在历史中首次亮相。

魏晋:改制琵琶,文化交流下的融合

魏晋时期,人们以“琴瑟”等字为基础,改“批把”为“琵琶”。在那个纷乱杂陈、群魔乱舞的年代,文化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时秦琵琶已制作考究,取丹泽北部之嘉桐,于每年春日裁三尺五寸,张柞蚕丝四弦,加以刻饰流离,阮咸仍嫌其发音纤柔,无法诉尽生平志,经其对音箱和弦柱改良后流传至今,被后世称为阮。

自西汉张骞奉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就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动脉。随着西北边境少数民族的大量迁徙,一阵胡乐呼啸而来,西域乐人不仅带来了箜篌和四弦琵琶,也带来了曲项琵琶,当时称作 "胡琵琶"。

我国最早出现曲项琵琶的记载是在天山北麓发现的公元3世纪龟兹古都克孜尔地区的古壁画。壁画中既有圆腹直项的秦琵琶,也有曲项四柱琵琶,给我们呈现出一幅秦琵琶与曲项琵琶同台竞技的场景。

南朝王僧虔在《技录》记载:

魏文德皇后雅善琵琶。明帝尝引后衣乞为音乐,时杨阜在侧,问帝曰:‘太后,陛下嫡母,君礼岂在邪?帝愧然缩手,后乃出。倾之,帝谓阜曰:‘吾知卿敬节,然诚因吾心虑不平,今从卿言,不得茫茫湘水,见伊人焉?此言后之音律高妙。

可知在魏晋时期,“琵琶”便正式进入宫廷。

上有所好,下必兴焉。“胡琵琶”成为了当时最主要的乐器之一。

而在此期间,曲项琵琶就开始吸收秦琵琶的优点,向多柱方向演化。

最后,经过几代音乐人的努力,终于各取所长,相互结合,借鉴曲项琵琶的梨型大腹共鸣箱的琴身,增加柱位,创造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融汇而成的曲项多柱琵琶,从此,琵琶站稳乐器界的C位。

隋唐时期更是随着“龟兹乐”的传播而广泛流传,龟兹乐就是以曲项琵琶作为主要乐器的。这些外来音乐为中国乐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极大地影响,隋唐燕乐形成了中国音乐发展的高峰。

隋唐:发展成熟,制作演奏均至巅峰

至唐,琵琶已发展成熟,直趋高峰。

琵琶在唐朝受欢迎的程度,从它受众的阶层分布之广就可见一斑。

上至宫廷。宫中但凡有舞乐演奏,总是离不开琵琶的身影,《韩熙载夜宴图》图中能窥一二。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音乐发展,玄宗更是增设了梨园、教坊等宫廷音乐机构,以便于自己管辖。

下至寻常百姓家。王建在《凉州行》里说:“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可见在百姓阶层中,胡乐已经蔚然成风。而琵琶作为胡乐器的代表,早已深入群众。

远至边塞军营。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还有岑参的“中军置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都可算是佐证。

而当时乐器众多,琵琶由胡入汉,为何能达到如此兴盛的地步,究其原因,无外有三:

第一,有大量优质的琵琶独奏曲。一个乐器想要真正深得人心,其价值还要体现在独奏上。

隋唐时期,琵琶的独奏曲目繁多,得利于琵琶极开阔的音色特性,其曲目纷繁变化且有文武之别。

文曲重在抒情,或哀怨、或委婉、或缠绵;而武曲则重在写势、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提到了两首唐朝时早已广泛流传的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

第二,名家问世,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唐代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如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亦多有诗作赞颂,曹纲的演奏,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为宫廷乐师之一,他首创了琵琶手指弹法;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后与康昆仑琵琶比赛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

有了大师,自然就渐成风格流派,随之从学者众,桃李满天下,不久便百花齐放。

琵琶原有南北两派之分,但是后来,北派琵琶日渐萧条,而南派琵琶则大踏步向前发展。自南派中,又延伸而出浦东、平湖、汪派、崇明四大流派。各流派之间在演奏技巧、音乐表现力和擅长曲目上都有差别,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三,乐器形制愈加考究,可供鉴赏收藏。除了演奏所用,供收藏鉴赏也足以印证琵琶的兴盛。玄宗自己便私藏一把玉琵琶,除了当时数一数二的绝顶大师之外,轻易不肯示人。杨贵妃同样也有自己的珍藏绝版,后人称之为玉环琵琶。

从一件器具,变成一件艺术品。

宋元:形制丰富,琵琶成为伴奏乐器

宋、元时期,随着城市文化的繁荣,说唱音乐在民间流行,器乐独立性逐步增强,音域极宽的琵琶成为了首选,走向民间,成为了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同时,各种形制的琵琶和作为专有名词的“琵琶”的界定也变得更加明确。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对各类形制不一的琵琶作了明确的描述。《元史卷七十一·礼乐志第二十三》载:

琵琶,制以木,曲首,长颈,四轮,颈有品,阔面,四弦,面饰杂花。

明清:趋于稳定,琵琶发展第二高峰

到了明清,琵琶则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器乐合奏,在北方以弦索十三套为代表,在南方以江南丝竹、弹词为魁首,琵琶在民族器乐中异彩纷呈,迎来艺术史上的第二个发展高峰。

此时,琵琶的形制已经稳定并与现代的形制很相近了。在演奏方式上,指弹则完全取代拨弹,宋元时期由拨弹到指弹的过渡过程宣告结束。

回顾琵琶整个发展演变历程,不难发现,作为文化艺术的载体之一,琵琶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的命运捆绑在一起,所以回过头来看,琵琶为何能在唐朝达到发展巅峰,原因便也显而易见了。

唐是个空前的时代,兴则兴矣,衰则衰矣,一方面,开元盛世自由奔放的国风为琵琶的发展铺好了温床,另一方面,多元化的文化冲击又赋予了琵琶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唐朝国都长安是西北少数民族杂处之地,唐皇李氏一族更有胡人血统,所以勾勒出唐朝的气质开阖大气、海纳百川。民族大融合下的文化汇入给琵琶的兴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次,与君主的喜好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玄宗一朝,极大地推动了以琵琶为首的胡乐,就连庙堂之中的太常雅音,也开始并入胡声。上有癖好,下必甚之。

而在唐朝之后,宋明两代,琵琶虽屡见不鲜,但因为理学影响,儒学开始日渐复兴,国风日渐保守、含蓄,再无唐朝自由奔放之风,琵琶作为胡乐的代表,本不属正统之音,便开始遭到了全方位的排挤。

可即便如此,在中国传统文化日渐灿烂辉煌今天,在几千年历史长卷上,琵琶依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画上了浓墨重彩 、璀璨光芒的一笔。

琵琶乐曲雅俗兼具,不仅可以满足文人士大夫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又可以满足广大劳动群众对“粗犷质朴之美”的追求,即能反应人们的追求,又能发挥音乐的情感同化和伦理教化的作用,是可以起到“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惟乐不可以为伪”的教化效果的好音乐。

今天我们再谈及琵琶,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琵琶行》,另有一首《琵琶赋》,其描绘堪称精妙:

素手纷其若飘兮,逸响薄于高粱;弱腕忽以竞聘兮,象惊电之绝光;飞纤指以促柱兮,创发越以哀伤;时旌搦以劫寒兮,声檄耀以激扬;飞龙之秘引兮,逞奇妙于清商;哀声内结,沉气外撤,舒诞沉浮,徊翔曲折。

标签: 琵琶

更多文章

  • 竖中指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竖中指

    如果穿越回去,你对着秦始皇竖中指会怎样?那结局很可能是秦始皇要重赏你。如今我们都知道,书中是一个有着极其侮辱性的动作,充满着鄙视的意思。意思就是告诉对方:“你这个垃圾,你不行”。但是这个动作来源于欧洲中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跟秦始皇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1、竖中指的起源早在13

  • 燕云十八骑名单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燕云十八骑

    说到历史上的这个燕云十八骑,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个军队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所以名声早都声名远外了。但是在历史上,这个燕云十八骑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这个都不敢确定。而且他们也从来没有露过脸,所以并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面目!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历史上燕云十八骑有多厉害相传,燕云十八骑是

  • 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有几个 刘启下一个皇帝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的皇后汉景帝刘启共立了两位皇后,第一任皇后薄氏被废黜后新立了一位王皇后。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被废黜的皇后,刘启首开先例。立皇后在历史上是件大事,而且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确定皇后人选,就和皇帝立储一样,是一件国家大事。那么薄皇后为何被废呢?薄氏是薄太后的远房孙女,是薄家族人。薄太后是刘启的

  • 八段锦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八段锦

    八段锦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健身功法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

  • 历史上的女间谍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间谍

    在春秋战国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就提出了美人计,就有用间攻略。接下来,我们就盘点盘点史上最强十大女间谍,这些女人不仅漂亮,超越现在多数如林志玲级别的明星,而且间谍本事几乎个个都能秒杀詹姆斯邦德!第十名、海明威称赞的“最漂亮女人”约瑟芬·贝克约瑟芬&midd

  • 中国古代杯子的历史演变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杯子

    如今随处可见的杯子,叫法也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按照用途来分类,我们通常分为水杯、酒杯、茶杯、咖啡杯等,如今的杯子大都结构精巧,以玻璃、陶瓷、不锈钢、塑料等材料为主,虽然使用起来尤为方便,但到底是大同小异,相比古时的觥筹爵觞斛樽盏,却显得乏味多了。而纵览中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

  • 中国古代梳子的历史演变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梳子

    在当今,梳子可以说是人人必备的起居物件儿,以木梳或塑料梳为主,制作精美用材考究的梳子还成为礼物往来的佳品,而对于梳子上承载着的文化,很多人倒是说不清了,最为人所知的便是那“三梳美言”了,少数地区在女子成婚时,依旧保留着长辈为其梳头的习俗,一边梳理一边念念有词:一梳梳到尾,二

  • 中国古代椅子的历史演变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椅子

    如今随处可见的椅子,门道可多了,每一个细节无不透露出设计师的智慧,基于人体工程力学同时又美观好看,甚至自带按摩功能的椅子成为了现代人居家办公的首选。而出于对装潢风格的要求,椅子的风格也各式各样,欧式铁艺、中式红木、西式极简走进家居市场,光是椅子,就能让人挑花了眼。现在固有思维里,人的坐具主要有三,

  • 明成祖朱棣的朝鲜宠妃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成祖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明朝的时候,朱棣当时因为一位朝鲜的宠妃直接虐杀了后宫2800名宫女,这个事情在网上野史引起很大的争议,不过这个事情是记载在朝鲜的史册中。那么这个朝鲜宠妃是谁?真的有这个人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明成祖朱棣的朝鲜宠妃是谁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的发生在公元一四二一年的永乐

  • 64件国宝级文物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国宝

    说到这个64件国宝级文物是哪64件的问题也还是比较好解决的,因为这64件就是大家熟悉的国家永久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了,那么这64件到底是哪64件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一起来感觉看看,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试一试。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