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有哪些

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07 更新时间:2024/2/3 6:09:22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冯夷死后,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越短愈好。

传说西海之中有一条修炼万年的大蟒,听说玉帝到下界巡视,前来讨封不成,便窜人中原大河中兴风作浪。到禹时期,大禹率众治水,发现巨蟒作怪,挥剑与巨蟒交战七天七夜,终于斩杀恶蟒。蟒血流进大河,把河水都弄浑了,就成了黄河;百里蟒身化成蟒形山岭,这就是邙(蟒)山,又叫邙岭。

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

1.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2.大禹治水的传说。传说在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李福所铁的古文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你好朋友!看得出,你应该是一位书法艺术或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你想问的问题是“米芾索帖”的古文,对吧?这个故事出自与北宋书法巨匠米芾几乎同时代、仅比米芾小二十来岁的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一书。所以该故事的可信度是颇高的。以下就是你要寻找的这段古文: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米芾尝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

  • 长江历史上有没有跟黄河一样改道?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百川归大海,水往低处流。江河入海的大方向一般不会改变,但是江河在流动的线路上,一直改变的。无论是长江还是黄河,其实一直在摆动。黄河的摆动幅度较大,多次改变出海口,黄河中下游的河道多次改道,史书、地志多有记载。相对而言,长江的摆动幅度要比黄河小一些。但是长江改道的事情还是有的。例如古代的浙江地区就在长

  • 古代热爱学习的典故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程门立雪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 关于长江和黄河的故事来十个!急!急!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河

  •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急用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郑国,战国末年韩国(今河南中西部一带)人,著名水工。公元前246年(韩桓惠王二十七年,秦王政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企图使秦国把注意力放在国内,无暇东顾。秦国采纳了郑国建议,并于当年开始凿泾水修渠。施工中秦王发现郑国来秦是韩王的“疲秦”之计,怒而欲杀郑国。郑国辩解说:

  • 黄河故事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九渡的历史故事。这是成吉思汗攻灭西夏的最后一战。当时,成吉思汗由河西走廊进兵途中不幸坠马受伤,认为不太吉利,遂有退兵之意。于是遣使前往西夏,责问西夏无端之处,以便找个撤兵的台阶。哪知西夏国主不知实情,看到成吉思汗大兵压境,一场灭顶之灾不可避免,只好硬着头皮说强硬话。成吉思汗乃性格刚烈而心胸狭窄之

  • 盈盈小姐去上香,香头插在几案上,远看象俊秀才,近看是丑和尚,打一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秃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米芾求教北宋熙宁年间,著名书画家米芾,一日前去拜访王安石。那丹青妙手品茗笑云:“拗相公,吾曾听人巧借唐朝才子元稹的《莺莺传》制一字谜,久思不得其解,甚感惭愧,故特来叩门求教。”说罢,米芾故作学究夫子之状,摇头晃脑:“莺莺小姐去上香,香头插在案几上。远看好似俊秀才,近看却是丑和尚。”

  • 写一则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300字以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民间故事: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

  • 阅读米芾练字短文用自己的话概抬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在私塾学字,学了3年,仍把字写得歪歪扭扭,老师家长见了直摇头.有一天,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请教.秀才仔细看了米芾临帖写的许多字,说:“跟我学写字,必须买我的纸.每张5两银子.”米芾听了,下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是存心为(

  • 会议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似乎是的。“会议”一词,记载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释义:平津侯,公孙弘,字季,淄川郡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生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少时曾为狱吏,后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以文学征,对策第一,拜博士。元朔五年(公元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