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潼关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潼关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21 更新时间:2024/2/3 6:16:52

描绘了一幅磅礴壮丽的山河画卷。巍峨的雄关被苍云所笼罩,猎猎秋风吹散了马蹄之声。黄河自黄土高原奔涌而来,似乎嫌河床箍得太紧。连绵的峰峦,一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这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出这位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潼关故事?

潼关之战

北魏永熙三年(534),原北魏将军高欢逼得孝武帝离开首都洛阳,逃向长安,投奔原北魏的另一名将军宇文泰。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把都城从洛阳迁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史称东魏。第二年,长安的宇文泰将投奔他的孝武帝元修毒死,另立元宝炬为文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于是,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朝廷。此后的一二十年之中,东魏、西魏之间战争不休。潼关之战,是其中的一次。

割须弃袍壁画

守方:曹军至少十数万(包括王牌部队虎豹骑兵)参战的有夏侯渊、张、朱灵曹仁徐晃曹洪等将领由曹操统领

攻方:联军共十万分为十部: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分别统领各部不相统属

潼关之战是曹操与马超、韩遂为首等西方群雄发生的战争。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西方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附近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

曹操在此战将关中数个拥兵自重的军团打败,令他们不能结合反抗,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势力。后来,曹操进一步收降杨秋,派夏侯渊镇守长安,与徐晃、张等平定韩遂,虽然马超仍然不断聚集群众起兵反攻陇右,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只有逃到汉中的张鲁作客将。而曹操也在212年五月,把早就软禁在邺城的马腾一家杀害。

潼关之战是曹操彻底统一中国北方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曹操经过这次战争后,彻底的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形成了真正的三国之势。如果没有这次战争,中国的历史走向都会发生变化。这次战争可以说是关西军事集团与关东士大夫集团的军事斗争。从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到这次战争结束,彻底的奠定北方的统治集团和行政体系。这次战争也可以看出,曹操在赤壁的失败只能算是中等失败,远远不像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败的那样惨(十几年都没恢复过气来),在赤壁之战3年后竟然还可以集结军队和当时单兵势力最强的西凉军团作战。

古人进攻关中,为何必须要从函谷关或者潼关进,而不南渡黄河?

即使最终有人可以掌舵,我们还要关注风向,风力大小以便顺利通过。所以说古代人选择渡黄河来进入关中的话,受限的因素非常多。多数选择攻打函谷关或潼关。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霍尔果斯古丝绸之路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在塞外江南伊犁河谷的谷口,国道312线、陇海-兰新铁路的最西端,坐落着一座西承中亚五国,东接内陆省市的新城市霍尔果斯。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霍尔果斯在唐代就是古丝绸之路中段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一直以来守卫着我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在这里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齐心合力构筑的

  • 故都的秋杭州的文化底蕴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杭州,曾经因为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成为人们印象中天堂的化身,也曾因为“梁祝”、“白蛇传”而披上凄美浪漫的头纱。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情啦。但庆幸的是,西子湖的一潭碧水、龙井灵隐的茶园茂林和杭州人内敛隽秀的个性,让杭州至今仍保持着大家闺秀的风范。如果,把杭州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一定是一个有着明亮双

  • 之路的故事和史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正是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千年前的地下军阵秦兵马

  • 著名书法家的简短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1掘墓偷艺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地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有东

  • 概述一个有关黄河民间故事或历史人物 5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河的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治水六七年后,大

  • 我国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1、王羲之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2、柳公权唐武宗曾长

  • 欧阳洵的故事(30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

  • 王羲之的主要作品和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代表作: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

  • 关于柳公权的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作品特色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

  • 书法家的故事?(柳公权)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