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羲之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2、柳公权
唐武宗曾长时间对一名宫中女官生气,后来把她召来,对柳公权说:“朕对这个人很不满意,如果能得到学士你的一篇作品,朕就不怪罪她了。”于是把御案上的几十张蜀郡产的纸递给他。柳公权不假思索,立即写成一首绝句:“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二百匹锦缎,并命女官上前向他拜谢。
3、颜真卿
酷吏吉温因为私怨,曾陷害御史中丞宋浑,使其被降至贺州任职。颜真卿说:“怎能因一时气愤就想害宋Z(唐玄宗初年名相)的后代呢?”安史之乱时,任御史大夫的颜真卿仍遵守礼法,弹劾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及广平王府都虞候管崇嗣等人,使百官因此奉法守礼。晚年因刚正直言而相继得罪于宰相元载、杨炎、卢杞等人,最终因此遇害。
4、黄庭坚
中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泰和快阁是中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快阁雄踞在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
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年)赋下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5、赵孟\
元朝时,扬州有个姓赵的人,富裕而喜欢招待客人。他的家里有明月楼,人们替楼写春联,大多无法符合主人的想法。一天,赵孟\路过扬州,主人知道这件事,把他迎接到明月楼上,用丰盛的酒席款待他,席上所用的都是银制的器具。
酒过半巡,主人拿出纸笔,请求赵孟\替他写春联。赵孟\拿起笔即写道:“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到春联后,非常高兴,把酒具全部撤下并把它们送给赵孟\。
颜真卿生平有哪些主要事迹?
颜真卿(708~785),字清臣,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是北朝著名学者颜之推的后代,唐初学者颜师古的后世孙。颜真卿少年好学,文章做得好,书法也很好。开元年间考中进士,始入仕途。当他做监察御史时,一次出使到河陇地区,当时此地有冤狱,很长时间没得到正确的判决。适逢天旱,颜真卿做出裁决后,天下了雨,当地人称之为“御史雨”。由于颜真卿刚直,坚决不依附杨国忠,被贬出京师,出任平原太守。当安禄山反迹越来越明显的时候,颜真卿未雨绸缪,以预防连绵大雨为借口,修缮城池,招兵屯粮,而表面上泛舟饮酒,若无其事,以免打草惊蛇。安禄山范阳起兵后,河朔一带望风瓦解,唯独平原城起兵坚守。颜真卿与哥哥常山太守颜杲卿联军抗叛,河北十七郡云集响应,合兵二十万,极大地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力量。后来因为无兵救援,力寡难支,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颜真卿只得弃城奔灵武。颜真卿忠良耿直,恪尽职守,军国大事知无不言,屡为权臣元载、李辅国等人嫉恨,出为外州刺史、长史。代宗时再次回到京师任尚书左丞,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德宗即位后,杨炎也嫉恨他的耿直敢言,改任为太子太傅,表面上予以尊宠,实际上是夺取了他的实权。在唐玄宗刚刚听说爆发叛乱时,曾感叹地说:“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等听到平原派来的使者奏报后,极为高兴,对左右的人说:“朕不知颜真卿形状如何,所为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