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朝时陆上丝绸之路是什么局面?

宋朝时陆上丝绸之路是什么局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963 更新时间:2024/1/25 1:26:46

宋朝时陆上丝绸之路的局面是日益衰落。北宋时期土地版图大幅缩减,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时期,更无法涉足西北地区,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而海上丝路崛起,逐渐有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迹象。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早在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丝绸之路”名称是德国学者的“发明”。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元代诗人海上丝绸之路路如发展?

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至迟公元前1世纪,中原朝已开始经海路进行对外交流。但是,作为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家,宋代之前的海上活动在国家事务中并不重要。宋代,由于北方长期战乱,朝廷开始注重商业,鼓励海外贸易,海上活动由此进入空前繁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元代是我国古代海上活动最为频繁、海外贸易最为发达的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超过了陆上丝绸之路。元朝海船远至波斯湾和红海海岸,欧洲和非洲的旅行者也经由海路往返于东西方世界,海外贸易和海上对外交流达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高峰,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奠定了基础。明代中后期和清代,实行海禁政策,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多重因素推动海上丝路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在元代之所以日益繁荣,源于多重因素。第一,元朝在征服过程中增加了对海外世界的了解。蒙古民族征服欧亚大陆后,其边境很快到达海岸线,并进一步展开海外征服。忽必烈统治早期,就不断遣使招降海外诸国。畏兀人亦黑迷失曾五次奉命出海,前往印度、斯里兰卡、占城、苏门答腊等地招谕。杨庭璧四次前往印度西海岸的俱蓝国,一路招谕诸国,令其奉表入贡。在招降的同时,元朝军队东征日本,南攻安南、占城,至元末年又远征爪哇。在这些战争中,元朝对海外世界的了解大大增加。

第二,元朝在与南宋作战和海运粮食的过程中锻炼了航海和造船技术。在征服南宋的过程中,元朝建立了一支强大水师,前后造船共8000艘。南宋灭亡后,元朝又接收了南方水军和船只,水军力量大大增强。元朝中央设立海运万户府,每年用海船把江南的粮食大批运往大都,海运变成常规的运输方式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航海的技术和经验。

第三,元朝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皇室对奢侈品和珍禽异兽的需求,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元朝政府在各港口设置市舶司,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此外,还出资设立“官本船”,依靠国家资本出海运营。这些船只除出海经商外,还肩负着寻找珍宝、药物以及运送使者的任务。在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的背景下,南海和印度洋的商人蜂拥而至,马可波罗描述泉州港时说:“假如有一只载着胡椒的船去往亚历山大港或者到奉基督教诸国的港口,那么按照比例,必有一百艘船来到这座刺桐(即泉州)港。”

此外,蒙古统治范围的扩张增加了东西交流的需求。元朝一直与伊利汗国保持友好关系,互派使者。在元朝与中亚诸汗国交战期间,陆路安全无法保障,双方联络多经由海路,亦是海上交通道兴起的重要原因。

海上丝路往来趋于繁盛

从13世纪后期到14世纪中期,中国作为海上主导力量的趋势开始显现。宋代之前,尚没有明确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证据证明中国海船曾经进入印度洋。而到了元代,国家影响力首次延伸到波斯湾地区,与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周边国家产生了密切联系。中国的海船与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地区保持频繁往来,在印度海岸建立了定期往返的商旅贸易点,与伊朗南部的忽里模子港长期密切联络,也有了中国航船到达非洲东岸的记载。可见,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空前扩大。

经过长期海外贸易,东西方物质文明交流极为繁盛,中国的瓷器、漆器、丝绸以及各种日用品遍及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根据《真腊风土记》记载,真腊人原本用树叶盛饭,以手抓取食用,大量中国货物进入后,当地人改用中国瓷盘或铜盘盛饭,地上铺着明州的草席,达官贵人出行仪仗中的伞盖用中国红绢制成。波斯史学家也多次提到,来自中国的货物包括丝绸、瓷器、纸、墨、孔雀、马具、毡、肉桂和大黄等,并强调丝绸和瓷器是中国最好的东西。

在海上活动空前频繁的背景下,元朝的造船技术快速发展。无数的海上旅行者为中国大帆船感到震惊,马可波罗提到,元朝前期的中国海船每艘需要300名水手,船上能装载50006000筐胡椒,有单层甲板、60个舱房、46面帆。伊本白图泰于元朝末期到达中国,他描述的中国海船每艘有600名水手和400名武士,有12面帆和4层甲板,船上有客房、套间、商号,每个套间包括客房和盥洗室。

由于海上交通便捷,大量商人、使者、传教士和旅行者通过海路出行,留下了珍贵的记录。欧洲旅行者马可波罗、鄂多立克,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都曾搭乘海船,经过东南亚和印度洋,来往于东西方之间,并分别留下了著名游记,记录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中国的大渊在青年时期两次出海,分别前往东洋和西洋海域进行游历贸易,留下了重要的海洋方志《岛夷志略》,记录了200多个国名和地名,其中不少是首次见于中国著录,涉及的地理范围东至菲律宾群岛,西至非洲。海路交通的发展也使得海外使者络绎而来,仅忽必烈统治时期,约有40个国家和地区入贡达110次。

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元代地图编纂也达到新的高峰。札马剌丁受命编纂元代地理总籍时,曾经全面搜集舆地资料,其中包括各种波斯文海图。这些海图被称为“海道回回文剌那麻”,回回文即波斯语,剌那麻是波斯语“路书”的音译。这些资料都被编入元代《大一统志》,其中包括一幅完整的彩绘全图《天下地理总图》,从“日出处”即太平洋海滨到“日没处”即西域以西。明代的《大明混一图》和《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也是基于元代地理总图修撰而成。

海上丝路构建交通网络

考古资料表明,在距今五千年前,已经有人类跨海航行的活动痕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海上不断有水手、商人、传教士和旅行者航行往来,寻找新的货物、新的土地或一切未知之物。这些航行者的往来,沟通了海洋两岸的陆地,通过海洋进行的交流,尤其是长距离贸易,使海洋成为一个共同空间。

从元朝初年起,中央政府开始实行“往来互市、各从所欲”的海外贸易政策。在这种政策鼓励之下,远距离贸易越来越频繁,各地区之间相互交换的不仅有商品,而且有知识、信仰、观念,国家之间的联系因之趋于密切。元朝使者杨庭璧带领使团到达印度东南部的马八儿国时,宰相马因的与不阿里二人热情接待他们,原因是“本国船到泉州时官司亦尝慰劳,无以为报”。不阿里的祖籍在阿拉伯半岛东岸阿曼的沿海城市哈剌合(Halhat),1112世纪,阿曼地区陷入混乱,当地居民不断经海路迁移到波斯湾和印度洋其他地区,不阿里的祖辈迁徙到马八儿国。他的父亲与马八儿国王以兄弟相称,但父亲去世后,不阿里却受到国王猜忌。因此,他多次派遣使者和商船与元朝交好,最终逃离马八儿国,由海路前往元朝,并在中国任官,官至中书省右丞,忽必烈将一位高丽女子蔡氏赐予他为妻。不阿里的经历是元代海上交通繁盛的侧影之一。这种通过远距离贸易往来而建立起来的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边界概念。

随着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中国、东南亚地区、印度次大陆、西亚、东非乃至地中海地区连接起来。各个海域不再是单独的地理和政治经济单元,而是结成了相互密切影响的交通网络,其范围在元代空前广泛。不仅如此,各地区之间通过海路相互交流的密度、强度和速度,使得以往相互隔绝的不同区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频繁活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一个海上交流网络。这个网络既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也包含多个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海上交流网络的形成,源于各部分不断累积的相互影响,因此显得既有秩序又充满无序,统一与离散同时共存。这个海上交流网络虽然还远远达不到今天的程度。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书法名家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有许多让人称道的故事:书成换白鹅王羲之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

  • 杭州是哪个省的省会景色优美素有什么之美誉又因产丝绸而闻名被誉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浙江省会杭州杭州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离上海180余公里,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设县治以来,杭州已有2200多年历史。五代吴越和南宋王朝都曾在这里定都。今天杭州己成为浙江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杭州,自然神秀,山水旖旎,素有“人间

  • 黄河文化故事的心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这篇作文让我了解到了黄河的历史,让我对我们的黄河有了更深的感情,我爱黄河,更爱我们的祖国1943年夏天,铺天盖地的蝗虫将秋庄稼苗吃个精光,村民只能靠拔野菜、挖草根、捋荆籽、剥树皮维持生命。但是侵略者比蝗灾残酷百倍。很多人干着干着就不见了,不是饿倒在路上,就是被打死在悬崖下。爷爷说,他亲眼见过往黄河南

  • 黄河的传说1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从来都是箭

  • 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50字内,要短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秋水暴涨,许多小河里的水汇聚到黄河里来,黄河顿时变得特别宽阔,都看不清对岸的牛马了。黄河之神河伯于是沾沾自喜,以为他是天下最壮阔的了。他顺流东行,不觉来到了北海,向东一望,只见白浪连天,茫茫一片,哪里望得见边岸!这时,河伯才感到十分惭愧,河伯抬起头来,仰天向海神叹道:“唉,我原先自以为了不起,现在看

  • 苏轼勤学苦练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苏东坡八岁到十岁之间,他父亲晋京赶考。落第之后,到江淮一带游历,母亲在家管教孩子。这段期间内,家中发生一件事,宋史苏东坡的传记与苏辙为他母亲写的长篇碑文里,都有记载。母亲那时正教孩子后汉书。书上记载后汉时朝政不修,政权落入阉宦之手,当时书生儒士反抗不阴不阳的小人统治。贪婪,纳贿,勒索,滥捕无辜,是经

  •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20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的故事20字: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主要贩运中国丝绸的商道。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人们家喻户晓的西游记的玄奘法师就是走丝绸

  • 王羲之画画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入木三分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王羲之17岁时他把父亲

  • 书法的故事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1、柳书之贵唐代书家柳公权书法名气很高。官至太子太师,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当时的公卿大臣都认为,碑刻或其墓志的书法若不能请到柳公权来写,就是子孙不孝。甚至外夷来向朝廷入贡,常另外出资购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带回去,可见他是如何的声名远播了。2、王徽之“雪夜访戴”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官至黄门侍郎

  • 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科学知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1、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根据路线与运输方式的不同,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它形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