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四大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四大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92 更新时间:2024/1/27 8:27:01

1、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著名的大书法家。父与子之间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临走时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个字。

王献之也受好写字,他偷偷地把父亲题的字擦掉,照原样题写上自己的字。王献之写好后,仔细端详了一番,自以为写得不错,能够以假乱真了。

王羲之回到家中,看到墙壁上的字,仍旧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字,很不满意,不觉叹气说:“我离家时真是喝得大醉了。”

王献之听了,内心非常惭愧。从此,他更加认真刻苦地练字也成了一个与父样齐名的书法家。

2、颜真卿为唐代三朝旧臣,忠正刚正,名重海内。但是因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因此衣食也常不能自给。他曾写一封乞米的信给当时的李太保,表明他拙于生产,家里食指浩繁,全家喝粥度日已经数月了,现在又没米了,感到十分扰心,希望看在以往的交情上,请求救济一些米给他。那种情况实在令人同情。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一直为后代尊崇,多少都受到了他的人格感召之故。

3、学书法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

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4、柳公权

轶事典故:

致力学术

柳公权特精于《左传》、《国语》、《尚书》、《毛诗》、《庄子》,每讲说一词一义,常写满好几篇纸。他通晓音律,却不喜欢听演奏,他常说:“这是由于听音乐容易使人产生骄慢情绪的缘故。”

以笔为谏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宋代苏轼在诗中曾说:“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四大书法家故事?

1、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书法家的作品和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书竹扇。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

  • 有人说秦腔凄凉悲壮是因为西夏灭国,后人沿着黄河逃难去的陕西,是这样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家本秦也,能为秦声”是古人书信里的原话。当然现在的陕西不能囊括秦国故土的范围,它还触及现在甘肃毗邻陕西的一大块儿。关于秦腔的起源,结论并未定于一尊。现在陕西有了“沿黄公路”,可以濒临黄河岸自由愉快地行动。但“西夏灭国”,其后人循着“九十九道弯”的“天下黄河”风尘仆仆千里跋涉,不是太绕弯子太辛苦了吗

  • 丝绸之路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汉朝政府对它的维护和管理十分重视。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使丝绸之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西汉末年和王莽“新”政时期,丝绸之路完全中断。公元25年东汉建立以后,在其统治时期,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丝绸之路曾几经中断,史称为丝路的“三通三绝”。123年,丝绸之路

  • 陕西的洛河有多少年历史?它是怎样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1、洛河的历史:陕西的洛河大概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因为距今七、八千年的伏羲时代有对河图洛书的最早记载。2、洛河的形成:洛河发源于秦岭山脉,是由部分落到地面的雨水沿地面流动形成径流,径流汇入河槽形成的洛河河流。现在一般人都认为是黄河水!还有传说中的龙门,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陡立

  • 丝绸之路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

  • 黄河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流域概况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黄河

  • 五两金子一张纸的书法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宋朝米芾的书画流传千古、天下闻名。但他在成名之前,曾经历过一段长达三年的沉寂期。这三年里,他每天坚持苦练书法,但成果极微。就在米芾略感泄气之际,这时发生了一件事。一天,一位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位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秀才对米芾说,“你想跟我学写字也可以,但你得买我的纸。五两银子一张。”米

  • 黄河的传说!!!,要简短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的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治水六七年后,

  • 俟河之清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一、俟河之清[sìhézhīqīng]成语释义: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二、详细释义(1).河水变清。多指黄河水清。《后汉书襄楷传》:“案春秋以来及古帝王,未有河清及学门自坏者也。”《宋史河渠志四》:“近因野水冲荡沿汴堤岸,及河道淤浅,若止役河清,功力不胜,望俟农隙顾夫开修。

  • 黄河的由来三十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黄河上游有个黄家庄,一个叫“黄河”的姑娘被恶霸给逼死了。她的家人听说她是投河自尽的,便驾船沿河而下,寻找她的尸体,一路走一路呼唤着她的名字。“黄河”之称便由此而来。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事实上,在两千多年以前,黄河只是叫“河”。那时的河水还很清亮。黄河上游以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