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米芾与他人的交游对其书法艺术风格有什么影响?如何具体看待分析呢?

米芾与他人的交游对其书法艺术风格有什么影响?如何具体看待分析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51 更新时间:2024/2/3 7:00:31

米芾是书法史上的一个“怪物”,聪明而狡猾,表现在书法上,就是会学习,到处“偷师”,把古人的技法“偷”了自己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集古字”。

我们都知道老米最佩服王献之,甚至王献之的《中秋帖》,很多人都认为是老米写的。

但你知道吗,其次老米早年是崇尚唐代书法的,他在颜真卿褚遂良上用功最多。

米芾有个特点,他初学人家时,老老实实,一旦学会了,转头就骂人家。比如颜真卿,老米把人家的“蟹爪勾”偷学了,转身就说“颜柳挑踢”。但他对褚遂良很尊重,他骂了那么多人,独独骂褚遂良,可见他对褚还是没有意见的。

回到题目,老米的书风有一次重大的转变,而这源于元丰五年他与苏轼的首次见面。

话说苏东坡被贬黄州后,1082年,老米大约是去湖南上任,绕了下路,跑到黄州去拜访下东坡这位文坛泰斗。

彼时东坡先生45岁,老米31岁。酒酣耳热之际,东坡先生就说,小米啊,你这样写来写去不是个事啊,唐代的那些老家伙,我们哪能写得过他们?你还是学一学魏晋书法吧,咱哥几个说不定可搞个“尚意书风”玩玩。

此处纯属在下胡编,反正东坡先生不知说了些什么话,竟然让高傲的米芾听从了他的建议,自此书风大变,这才有了书史上“八面出锋”的米老怪。

由此可见,一位眼光独到而又敢讲真话的朋友是多么重要。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笼统地说,可以概括为“功夫在书外”。如要仔细分析,米芾的交游从来都有很强的目的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米芾索帖的典故,原文

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米芾尝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王略帖》示之。芾惊叹,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攸遽与之。

(选自《石林燕语》)

所以,米芾的交游对他的书法成就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其书法风格,也正因为博采众家而而自成一体。

米芾在用笔上有哪些论述?

对不起!

没有研究过。

我来回答:

米芾留下真墨迹、精拓本皆多,大小字皆有,笔法丰富而明晰,故对今人迪最大。通观其流传的书法作品,并分析其理论著作,可以概括出以下特点:

八面出锋

『八面出锋』字面意思是指笔画、字形周围皆可锋棱外露。

米芾笔法之多,即『一字亦无一笔似』。『一』的长短、粗细、直曲、平斜等表面形状尚且不论,就出锋来说,一般就是两头出锋,即使如横向陈列的四边形也不过就是四个角,都在两端,但有哪个书家会写四边形的横画呢!

《复官帖》的第三个『一』字居然也一画三折,煞是耐看。其它出锋处有不同而同样可观的『一』还有很多,不再赘言。

此仅举如其大字《虹县诗》的『十』字,居然从中间过半处起笔,逆锋到如此夸张程度,真是出乎意外,恐怕也只有米芾敢如此写、写得如此好了。

在米芾看来,唐楷之弊,不独大小划一,状如算子,而用笔单调,更为不足。

刷掠迅疾

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米芾自云刷字,就形象生动得多,对此注解亦多,各有发明,大约皆含运笔迅速、丝丝留白等。

《虹县诗》体现更为显著,如『研』石旁一撇、『千』字一竖等,刷得尤为精彩,此外的大字如《多景楼诗》中『海』字末笔的长横『刷』的特点也甚为明显

大胆运用侧锋

米芾的高明处无非时常出人意料地中断中锋行笔,在笔画未到尽头时就出锋了,然后又换到中锋再走一段,这在其横向笔画中偶有体现。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垂露须顿笔回锋,下垂后微有上缩动作;悬针须出锋,多用在字之末笔,下字起笔应有呼应动作。

『帝』字的横画,自然也是『有往有收』的:起笔的逆入如同『惊蛇入草』,这是对上面一点作的映带呼应;横尾顿笔后的回收犹似『飞鸟出林』,此动作则为带出下面一点。

米芾的高明处是起笔处夹角可以在中心线之上也可以在中心线之下,可以是任何角度,都自然可观。

米芾《学书帖》云:『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又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浑然天成,如莼丝是也。又,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虽粗如椽亦褊。此虽心得,亦可学。』

运笔时有意笔笔生变,藏露兼备、正侧交用,粗细更替,较少雷同,或于轻重提按之际自然而变,多姿多彩,绝非简单使毫行墨而已。

米芾写大字作品也往往用其跌宕多变的笔法,有时显得动作过多了,不够沉稳,难免会招来『造作』、『俗气』之讥。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有关长江黄河的的故事,急急急?请找到答案的人快速回答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远古时,在须弥山外的青涧洞里,住着青黄二条孪生龙,它们嫉恶如仇,常常与那作恶人间的东海之滨的“魍魉”作战。有一年,人间大旱,山神土地纷纷告急天界,如来佛知道两条龙深谙人间世道,便差青黄二龙来到人间。不久,青黄二龙便查知,原来是“魍魉”二妖又在人间作怪,它让魔子魔孙分散到人间,到处放火。又使魔力让每个

  •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班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班超:东汉初年,被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带领36人到达鄯善,受到鄯善王的热情接待.过了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忽然冷淡起来.班超估计这时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的缘故,就对侍从说:不如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只有夜袭匈奴大营!夜半风起,他率领36人防火

  • 谁有在历史上关于书法家在未成名之前勤学苦练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书圣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练字故事已是千古美谈。王献之自幼受父亲的影响,与众兄弟习字。论天资,他确实是超出常人,然而更加超出常人的,是他的刻苦。王献之的书房中有一口大缸,专为其研墨而设。春华秋实,由于王献之习字刻苦,转眼间已经用去了三大缸水。王献之打算用这最后一池墨写出的作品请母亲评论,兴冲冲地拿着一个

  • 关于王羲之成才之道的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苦练成才王羲之,字逸少,曾官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穆帝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终年59岁。其所处时代正是战乱纷飞、政治黑暗之时。因与权贵王述不睦,故辞官誓墓,终老东土。阅读全文:41:18法界的泰斗-王羲之_650字文专稿未经允许不得王羲之

  • 有没有关于黄河的典故啊?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黄河百害,惟富一套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黄河落天走东海

  • 颜真卿的事迹包含一个成语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B试题分析:B不合语境。涸泽而渔,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含贬义。A:数米而炊,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C: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D: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点评:辨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有两个条件:一是

  • 丝绸之路上的感人故事不多于350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投笔从戎班超在为官府抄写文书时,每日伏案挥毫,常停下来扔下笔叹息说:“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以“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丝绸之路古代横贯

  • 丝绸之路的小故事(除了张骞、文臣公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西天取经的玄奘、投笔从戎的班超。玄奘我就不说了,“投笔从戎”讲的是东汉的班超的故事,后来用于形容文人从军、弃文就武。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

  • 为什么说米芾妙于翰墨?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是我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大家之一,对中国书法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七岁学帖,熟读颜,柳,欧,褚,沈,段,后又追“二王”,融汇诸帖,兼容并虚,铸古铸新,自然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妙韵之风。米芾作书,八面出锋,各取所需,手随心移,墨随意会,妙在一个“刷”字,承继二王,亦追唐晋,取法遂

  • 初唐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