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说米芾妙于翰墨?

为什么说米芾妙于翰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38 更新时间:2024/1/17 0:58:11

米芾是我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大家之一,对中国书法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七岁学帖,熟读颜,柳,欧,褚,沈,段,后又追“二王”,融汇诸帖,兼容并虚,铸古铸新,自然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妙韵之风。

米芾作书,八面出锋,各取所需,手随心移,墨随意会,妙在一个“刷”字,承继二王,亦追唐晋,取法遂良,亦融公权,杂糅诸家,神韵飞扬。他师法先师而不泥古,注入自己的个人情感,最终形成自我的独特书风。

他的主要代表作《张季明帖》《中秋帖》(传米芾临)、《十二月帖》在结字与用笔上,米芾都有自己创作的独到之处,书体的大小错落,谋篇布局,上下承接,左右顾盼,前后照应,行笔讲究枯润相济,刚柔互融,大气淋漓,跌岩恣意,大璞不雕,金古高古,风貌出新

米芾的书对后世学书者深远影响,当今社会,学习米芾书法的书法爱好者与日俱增,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亲,为繁荣和进步都做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他独特的书风对于当今学习书法的人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米芾的书法,宗法于“二王”,遍习晋唐诸名家。《宋史.本传》说:“米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宋范成大也说:“米礼部行草正用大令笔意,稍跌宕遂,自成一家。”米芾虽然推崇王羲之,但在论及王献之的书法时,却说:“子敬天真超越,岂父可比也,”题赞《中秋帖》谓:“藐百川,会北海。人那知,冠千载。”米芾对献之的评价比羲之更高。米芾服膺王献之,并且心仪手追这种“天真超逸”的意趣。称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大观录》谓:“书法古厚,墨彩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勾填,恐是宋人模仿,一般认为元章所临无疑。故有史称“米芾行草入大令室”

米芾既善于学古,也善于思考,更重于创新,反映出他强烈的书法革新之心声,而且不乏有许多书论思想。

曾有说献之学书,王羲之从后掣其笔不得。米芾认为,实际则把笔太紧,运笔不能虚灵。米尝谓“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促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故“把笔轻,自然手心虚”。为世人认可。

米芾还有一个观点:“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但古人真迹,那能人人得而习之,虽在理,实难做到。

他还有一句狂言:“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其实,他自己的书法,每每有恶札之笔。

米芾说:“小字展大令,大字促令小,”是张颠教颜真卿谬论。其实,究竟谁说的正确,是有待商榷的,也许是颜真卿、米芾两人表达的并非一个意思。

米芾的书论思想,有些是书法的经典理论,有些是值得推敲的,而有些却是完全不对的。这些书论连同他书法八面生姿,气势飞动以及风华毕露的风格,形成了他的有别与宋四家其他三人、妙于翰墨的书法人生。

宋朝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是如何靠癫狂活出了自我的?

米芾之怪,书法界享有盛名!

洁癖,迷奇石,书画更痴狂,早年字集古字称著,也已擅于临摹书画闻名当时,后世!

现代的很多人把米芾的个性彰显的过于突出,以为米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书界地位是他的个性使然,有个性就会不同于古人,就会不同于其他人,所以能写出自己的字,也只有自己的字才不是书奴!

我想说,这么说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我也喜欢说艺术是个性的完善,绝不是共性的再现!

只是,个性不能是凭空想象,个性不能天马行空啊!臧克家有句话说的好,诗歌是带着脚铐的舞蹈!这句话也适合其他艺术,包括书法,没有艺术的基本功,哪里有艺术啊?

米芾的书法与他独特的个性是息息相关,没有他独特的个性,或许就不会有他书法艺术的高度,但是,为什么大家都把他早期的集古字给忽略呢?集古字是什么?遍临百家啊!学谁像谁啊!米芾可以把自己的临摹作品与原作放在一起,而让总有原作的人混淆的人物啊!这得需要多么高超的技能啊?我试问那些张口闭口书奴的人,你能做到吗?

能做到米芾那样可以称呼自己是集古字了,你可以自由发挥,自由创作,因为你到达了那种境界。不能呢!还是老老实实地临古帖,练笔法。至于什么时候写自己的书法,还是等到你能达到米芾的集古字程度再说吧!

米芾(1051-1107)字元章,祖籍山西,出生于襄阳,北宋四大家之一,善诗文,工书画,性格怪异,举止癫狂,曾遇石称兄,膜拜不已,人称“米颠”,徽宗诏其为书画博士,米芾每日临池不辍,勤研书法,康有为曾言:“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米芾书法点画之间个性十足,意趣盎然,为很多后人临摹。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初唐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

  • 有关黄河的比较有意思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1黄帝和炎帝都出生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当时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传说他们都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后裔,“昔少典娶于有氏,生皇(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里所说的“生”,并非说黄帝和炎帝是少典氏亲生,而是说他们都是少典氏的后裔。“黄帝以姬水成”,是

  • 五年级下册语文2课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fdasd汉朝统一中国:在中国,秦朝灭亡以后。汉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汉朝从建立之初就背负着与匈奴斗争的使命。匈奴绮常袭击汉朝的北部疆域,以致于发生了汉高祖刘邦在山西白登山被围事件。自此以来,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赠送许多物品,并下嫁了王女。汉武帝在公元前159年,汉武帝即位,此时,汉朝国内安定,绮

  • 介绍丝绸之路的作文360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为了突出山和水的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和黄河风情旅游线综合开发工程,把黄河市区段40公里两岸道路桥梁建设、河堤修砌加固、航运河道疏浚、旅游景点开发、城市建筑风格以及绿化美化亮化融为一体,将丝绸之路

  • 有关王羲之的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的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一生过的非常精彩。那么,关于王羲之的人生经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人生经历,希望能帮到你。王羲之的故事介绍王羲之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书法大家,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

  • 历史上都是黄河水患,为啥最近几十年变成了长江水患了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上黄河多水患,可是近几十年长江却泛滥成灾的情况逐渐增多,这种情况和人为堵塞河道、气候变暖、以及水土流失有很大关系。据文献记载,在1946年前的四千年来,黄河下游决口1593次,因河水泛滥改道26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历史上因黄河泛滥和决口,多次导致开封城被黄河淹

  • 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快啊!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

  • 米芾是如何玩转“八面出锋”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曾经非常自负地说:“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米芾说唐人是书法只有一面,而他自己则能“八面出锋”,那么这八面是怎么做到的呢?八面出锋的涵义我们知道笔法是为了结字和章法服务的,米芾的“八面出锋”指的就是米芾作书的笔法,米芾对笔法的运用可以说是打破了之前的成法和规则。米芾

  • 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

  • 李福所铁的古文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你好朋友!看得出,你应该是一位书法艺术或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你想问的问题是“米芾索帖”的古文,对吧?这个故事出自与北宋书法巨匠米芾几乎同时代、仅比米芾小二十来岁的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一书。所以该故事的可信度是颇高的。以下就是你要寻找的这段古文: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米芾尝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