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自幼向父亲谁学习书法?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自幼向父亲谁学习书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2 更新时间:2024/1/20 7:23:34

王献之的父亲是书圣王羲之

王献之的书法虽然学其父亲,但是创新思维较强。洛神赋小楷作品能够明显看出来,他想冲破牢笼的创新思想。后来的钟绍京则选择了认真学习王献之的楷书,这是为什么?王羲之和钟繇不是更好吗?那是因为王献之与二位前辈有不同之处,更适合钟绍京的审美思想吧。

王献之的草书风格更趋向于流畅化,艺术感明显。书法里更能体现出一种自信,就是超越父亲的自信。这也是为什么王羲之那么多儿子只有王献之最具盛名的原因了。历史能够认可王献之,就说明他的艺术境界不会低于王羲之,有可能领悟还要超过其父亲。王羲之地位无可撼动,主要是因为其对书法历史及发展的强大贡献,被后世膜拜的结果。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自幼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临池苦学书法基本功

王献之是怎样炼成的?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父子合称二王。

古代练字流传千古的故事?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天台山的美景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同时不停地练字,不停的洗笔洗砚,竟然把一个澄澈青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练字到深夜,他逐个字逐个字地看着、思考着,对自己的字还是不甚满意,他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庭经》,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10大著名书法家的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小故事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

  • 书法名人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1、王羲之(321379)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传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个心无旁骛

  • 关于黄河的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

  • 陕西与山西哪个富?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古有秦晋之好,近有山陕会馆!秦晋祖上都曾经阔绰过,如今在海权时代的全球贸易大背景下,沿海地区人民先富裕起来了;相比之下,秦晋不免有点“黯然失色”,不过历史就是不断在变化中前进的,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相信未来秦晋一起携手,定会共克万难,再现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

  • 王献之八缸墨水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练字练完18缸水的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传说中是18缸水而不是8缸水,八缸水的故事是另一位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文章后面也有讲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王献之用18缸水练字的故事。王献之受父亲的影响,自幼爱好书法,但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开始时,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

  • 春联的故事(简要一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1.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莺

  • 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也对书法十分感兴趣。王羲之为了考验自己的儿子是否是练书法的胚子,在王献之聚精会神的写字时,悄无声息的走到王献之的身后,伸手用力的抽离王献之手中的毛笔,只见毛笔仍旧纹丝不动的紧握在王献之的手里。眼见儿子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握笔劲道,王羲之为此高兴不已,称赞王献之将来也会

  • 中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卧碑三日欧阳询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在隋朝就已声名远播,到了唐朝达到鼎盛,但他依然虚心好学。有一次外出,在路边看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写的章草石碑,瞄了几眼觉得也就一般,但心中又想既是一代大家,那肯定有自己的特点,于是静下心来反复观看,发现其中奥妙,在一旁研究

  • 求一副书法作品,要求有名字,故事,很急,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郑板桥受莒州知州之邀游历莒州。行至莒北山西山旺时,得当地王员外大宴款待,员外久闻板桥大名,并渴望得到其墨宝,就用当地名吃“糊涂菜”招待板桥。糊涂菜就是先用面浆把鸡、鱼、肉等包裹起来,小火慢慢油炸,炸至表面金黄。郑板桥品尝湖涂菜后,赞不绝口,就问王员外这些菜的名字,员外答

  • 洗砚池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洗砚池源于“书圣”王羲之。洗砚池位于临沂市洗砚池街,就坐落在王羲之故居内。当地广泛流传有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古代文人也称之为“墨池”。在洗砚池的北面有砚碑亭,亭内立“晋王右军洗砚处”和“洗砚池”石碑两块,字迹古朴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