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一个小故事: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有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儿童睡前故事大全王羲之入木三分?
儿童睡前故事大全是王羲之的入木三分:东晋时,皇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北郊祭土地神,让王羲之呢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师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后,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白色的本板底!
刻字工匠大大惊叹这位将军书法家的笔力雄劲,说:“太厉害了!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可是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尽皆知的成语了。
王羲之典故?
入木三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透彻。成语出自唐朝张怀的《书断》:“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功力很深,博采众长,却自成一家,数代人都称誉他为“书圣”(书法圣贤),至今有不少他的书法真迹和拓本流传世间。说到书法,通常“秀丽体”以秀美见长却不免笔力柔软;而“苍劲体”笔力雄浑却常显粗硬。而王羲之的书法却脱俗得既秀丽又苍劲,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摹着字的结构、间架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虽然这个传说本身有些夸张,但是用以比喻书法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十分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