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丝绸之路人物?

古丝绸之路人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447 更新时间:2024/3/6 6:35:03

在历经数百年的漫漫“丝绸之路”中,有着太多的英雄人物,他们为开拓丝路上下求索,为发展丝路不断探险,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往昔丝路上商贾来往穿梭繁忙的景象早已成为云烟,悠扬的阵阵驼铃声响也已从我们耳畔消散,但他们却是“丝绸之路”上永远矗立的不朽丰碑。

1、开辟丝绸之路的英雄张骞“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谈到“丝绸之路”,我们就不得不说开辟丝路的西汉时期杰出外交家和探险家张骞,张骞凿空打开中原与西域的交通,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西汉武帝赐旌节命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西汉时期,北方匈奴部落十分强大,而汉初物力、财力不足,对其也都只好采取“和亲”、馈赠及消极防御的政策,但匈奴贵族,仍寇边不已。汉武帝时期,当下达选拔出使西域各国联合抗击匈奴的征召时,满怀抱负而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他两次程前往边远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出使西域是冒险行动,在此期间,他在匈奴度过了十余年的囚犯生活;他观察了印度北部的生活状况;他注意到在大夏(在今阿富汗)有中国货;他派代表远至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甚至安息(今伊朗)。张骞出使到达西域的盛况“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写下的《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中的诗句,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汉初时,汉武帝首创察举制,张骞就是当时被推举出来的孝廉。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会见牛郎和织女,带回了天马。虽然天马的事只是传说,但张骞却在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发现了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据说它们快速奔跑之后,流汗似血色,它们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汗血宝马”。后来张骞返回大汉将此事告诉了汉武帝,因为武帝本人非常喜欢马,听说有这样的宝马,自然想得到。此时,汉武帝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认为虽然结盟不成,但通商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从而命人开辟通往西域的商道。陕西城固县张骞墓随着丝路的开辟,张骞定下了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来扩张汉王朝在中亚影响力的策略,虽然这个外交策略最伟大的实施者是汉武帝,但张骞作为提出者和实践者,更值得人们尊重。但可惜的是,张骞没有等到他的宏愿实现的一天,从乌孙国返回(公元前115年)的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如今,在陕西城固县城以西三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建有张骞纪念馆,内有张骞墓。墓地坐北朝南,东西宽15米,南北长15米,高8米,呈覆斗形,抗战间西北联合大学曾对此墓做简单发掘,出土汉代器具,确定为张骞真墓。后经数次修葺,纪念馆花木扶疏,竹影婆娑,景色宜人,颇受游客青睐。

2、重启丝绸之路的先锋班超东汉名将班超画像西汉末年,连年的战乱使得北方匈奴势力乘虚而入,控制了西域地区,刚刚开辟的丝绸之路中断,各国人民深受其害,利益大损。直到东汉明帝时期,日益强大的帝国才积累了足够的力量,明帝“欲遵武帝故事,击匈奴,通西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重启丝绸之路的先锋走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班超。“投笔从戎”的班超班超(公元32年~102年),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仲升,是东汉时期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与外交家。他生于书香世家,其父班彪(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过世前已约略完成《汉书》的轮廓)、兄班固(《汉书》的主要编纂者)、妹班昭(班固亡后续撰《汉书》),均为扬名后世的史笔,而班超却不愿子承父业,从小就想效法张骞,为国立功。公元62年,31岁的班超随母亲和哥哥班固来到洛阳。当时父亲已死多年,家境贫寒,他只得靠给官府抄书维持生活。这差事枯燥、劳苦且薪低。“为人有大志”的班超在得知匈奴犯边的消息后,把笔一扔,发出誓言,要像西汉张骞、傅介子那样,建功西域,以图封侯,报效国家,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班超跟随同乡、奉车都尉窦固离开洛阳,出击匈奴,于当年冬天到达凉州(今甘肃清水县北),开始了他“平生怀仗剑,投笔事戎轩”的战斗生涯。班超不仅是成语“投笔从戎”的语源,同时也是历代投笔从戎者的榜样及祖师。这时的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可谓大器晚成。班超出使西域路线图班超戎马一生征战万里,身处西域三十一年,不费汉家粮饷,不劳大军远征,却立下不世奇功。他出使鄯善(今若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击杀匈奴使节,而后相继安抚于阗(今和田),重定疏勒(今喀什),击败龟兹(今库车)、莎车联军,使西域诸国归附汉朝,同时北逐匈奴,西却月氏,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玉门关内外再次出现了牛羊布野,中西商旅不绝的太平景象。洛阳开建丝绸之路主题公园之班超浮雕烽堠边关和西域的苍野荒漠,既是班超立功的战场,也消损了他的健康,多年的“胸胁疾”,已将他折磨得“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公元100年,已经69岁的班超给和帝上疏,表明了自己落叶归根之情,留下了这段至今仍令人感慨不已的文字:“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并没有“空老”玉门关,而是于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八月回到了洛阳,遂拜为射声校尉(是掌宿卫兵、地位亲要的职务)。可惜的是,只过了一个月,班超病情加重,驾鹤西去,终年71岁。今在河南省孟津县朝阳镇有班超墓,故人已逝,但班超的故事和精神仍激励着后人。

3、西行丝绸之路的圣僧玄奘西行的圣僧玄奘“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剧《西游记》,而故事的历史原型,就是沿“丝绸之路”西行印度求法的大唐僧人玄奘。那么,圣僧玄奘真如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受尽八十一难才求得真经么,他的真实生活及其旅程的原貌到底如何,他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玄奘画像玄奘法师(602年-664年),俗名陈,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是唐代著名高僧,世人一般称其“三藏法师”或“唐三藏”,他是杰出的翻译家、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作家。玄奘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名臣陈(Shí)的后代,隋朝末年其家道败落,后其跟随兄长学习佛经,年少时就已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后洛阳度僧被破格入选。隋亡后,玄奘前往蜀地拜访名僧,后又重游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遍访佛教名师,潜心学习经论,造诣日深。但当时佛教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为探求答案,“以释众疑”,玄奘决心至佛教发源地天竺求取佛教经文。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贞观元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是并不像电视剧《西游记》中演的一样,玄奘的请允并未获唐太宗的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冒越宪章,私往天竺”,由此可见,唐僧被称为御弟,绝不是参照大唐皇帝李世民。根据当时的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所以玄奘西行的决定非常危险,但恰好当时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可以说,玄奘是一名执着于理想信念的勇敢“偷渡客”。那年,他刚好27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玄奘西游路线图玄奘取经始自长安神邑,沿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终达摩揭陀国王舍新城(今印度腊季吉尔以北数公里处),后经西域南道,于贞观十九年返祗唐都长安,历时约19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长途跋涉十余万里,沿途记录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弘扬传播佛法和大唐文化,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史载当时玄奘取经返回长安,出现了“道俗奔迎,倾都罢市”的场景,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被玄奘婉言辞谢。尔后其留长安组成完备的译场,据载,其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被后人称为新译。电视剧《西游记》剧照玄奘的西行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后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书中的以玄奘为原型的唐僧不仅在西行路上收服了四大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还带了观音的三宝:锦蝠袈裟、九环锡杖、三个金箍,及御赐的金钵等,神仙开道,白龙御行,何等威风。然而,现实中的玄奘西行取经简直是不幸。玄奘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地界时边关被封锁,后被当地一位和尚派了两名弟子趁夜偷偷护送才出了关。到达瓜州时买到一匹枣红色的马,但苦于无人相引,此时胡人石磐陀来请玄奘为他受戒,并自愿当玄奘的向导。有学者认为这个石磐陀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他是玄奘收的第一个弟子,而且身份是向导,剃度后成为胡僧,与孙悟空的俗称“猢狲”在发音上非常接近。但他并没有像孙悟空一样坚持到底,走到中途就一去不复返了,此时玄奘只好孤身一人向沙漠走去。在沙漠中,玄奘迷了路,祸不单行的是最后一个水囊也被打翻。在经过四天五夜滴水未进的折磨后,奄奄一息的玄奘被那匹枣红色的瘦马奇迹般地带到一口泉水旁边,助他走出沙漠,与英俊的白龙相比,这匹马甚至连原型都算不上。在现实中,玄奘收徒是在取经之后。第一个徒弟是玄奘在返回途中所收,相传其为西域神童,聪颖绝伦,过目不忘,神童大弟子的身份跟小说中神通广大的大师兄孙悟空也十分相符;第二个徒弟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侄子窥基,自幼通学儒典,熟读兵书,但其当和尚有三个条件:“不断情欲;准吃荤血之物;过午能食”。他最初出去讲经一般都是准备三辆车,一辆载佛经,一辆载酒肉,一辆载家仆妓女,因此被称为三车和尚,这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很是相似;第三个徒弟,是与窥基大师齐名的圆测大师,新罗国的王子,是个学术渊博的外国人。其中规中矩,从事佛经的弘扬,并且是贵族出身,跟西游记中的沙悟净也很相似。南京玄奘寺玄奘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旧唐书》本传作显庆六年,661年)圆寂于长安玉华宫,传世顶骨舍利,由于名声显著,各地都想迎请供奉,致使玄奘灵骨一分再分,目前,玄奘舍利在南京玄奘寺、南京灵谷寺、印度那烂陀寺等全世界九个地方被供奉。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其西行取经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印度、巴基斯坦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可以说,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丝路上的杰出人物绝不止我们上面提到的三位,东汉时期延伸丝路的使者甘英,两晋时期西行求佛的僧侣法显,元朝时期游历丝路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等等,他们都为丝路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历史不会忘记,后人将永远铭记。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黄河的来历是什么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神话传说: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民间故事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所以处处刁难

  • 柳公权有什么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话说,有一次唐文宗和柳公权在未央宫游玩,俩人看见如此美景自然心旷神怡。唐文宗突然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最近有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那就是关于给边境驻扎士兵们分发衣服的事。以前将衣服给士兵们发放下去需要很长的时日才能到达,现在缩短了时间。二月里,士兵们都能领到春天的衣物了。柳公权听后,对唐文宗庆贺了一番

  • 丝绸长裙包成木乃伊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保存完好的木乃伊是在一座古印加坟墓内发现的。这座坟墓位于秘鲁首都利马郊外,Puruchuco-Huaquerones遗址附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古印加坟墓。考古学家在墓穴内发现数十具古人遗骸和大量文物,年代可追溯到500多年前。使用蚕丝织品包裹的木乃伊既有成年人,也有儿童。中班课程丝绸的故事教

  • 丝绸之路传出去的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传出去的有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铁器,以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西亚、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最初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

  • 黄河治理重大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民间故事:栗毓美(17781840),字含辉,又字友梅,号朴园,山西浑源州(今山西浑源县)人。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由拔贡任西华县令调补宁陵县令,以后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任河东(今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他是一代廉吏,又是一位实心实力、勇于革新的

  • 黄河红色经典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193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了《十月份作战纲领》,即宁夏战役计划,要求红四方面军所属30军、9军、5军及红四方面军总部,于靖远渡过黄河,夺取宁夏,获得以苏联为主的共产国际对红军军事物资等方面的支援,打开西北抗日局面。随着战局的发展,我军渡河事宜刻不容缓。要渡河就得先有船,造船的任务

  • 黄河流域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回答:1、关于黄河的节日是黄河文化旅游节。2、黄河文化旅游节由河南省旅游局、河南省商务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南省委员会、中共三门峡市委、三门峡市政府联合主办。届时,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旅游、经贸、文体活动,搭建对外交流、区域合作有效平台,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全力打造“黄河之旅

  • 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成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此后,汉朝频繁的派出使节出使西方,汉武帝时期最远的汉使到了犁轩(今埃及亚利山大港),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中国丝绸。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东汉时的班超又重

  •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短一点的~~~谢啦~~~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望洋兴叹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他站在黄河岸上。望着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

  • 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郑国,战国末年韩国(今河南中西部一带)人,著名水工。公元前246年(韩桓惠王二十七年,秦王政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企图使秦国把注意力放在国内,无暇东顾。秦国采纳了郑国建议,并于当年开始凿泾水修渠。施工中秦王发现郑国来秦是韩王的“疲秦”之计,怒而欲杀郑国。郑国辩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