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代画家李方膺《游鱼图》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清代画家李方膺《游鱼图》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23 更新时间:2023/12/9 10:55:33

还不知道:清代画家方膺《游鱼图》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如鉴赏?这是李方膺的代表作,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画作内容

画幅右边款题“三十六鳞一出渊,雨师风伯总无权。南阡北陌槔声急,喷沫崇朝遍绿田。晴江李方膺。”钤“晴江的笔”白印、“虬仲”朱文印。

此画描绘随着混浊河水的暴涨,鲤鱼纷纷跃出深渊,伴随着“南阡北陌的槔声急”,逆水而上,争相穿越于水稻田间,遍布于一片绿田。它们三五成群,或潜入水底,或冲出水面,或在水中徜徉,或摇头摆尾,或展翅跳跃,姿态各异,神形俱全。

创作背景

根据画面的风格和题诗,可以推断此图是李方膺罢官(乾隆十三年,1748年)之后的作品。画中作者以游鱼自拟,隐喻他久困樊笼,终得返归自然,表现了作者往自由生活的思想及其品格情操。明清文人以“四君子”题材直抒胸臆,表现闲雅高洁的品行。李方膺也善画梅,而在晚年,他选择了游鱼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艺术鉴赏

在画面位置经营上,此图也与众不同。5尾姿态不同的游鱼组成一条反“S”形曲线,鱼头、鱼尾相互呼应,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渲染了腾跃而出的气氛。右边题诗一到底,字体浑厚雄肆,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从而成为诗、书、画统一的佳构。

此画用笔洗练娴熟,行笔快速,又准确有致,墨色浓淡,深浅富有变化,能把握自如,层次分明,虽不着一笔背景,即水面不着一笔,亦无任何陪衬,但能使人们很快地会领悟到不但有水,而还会进一步联想到江南碧水绿田,鱼群欢跃的动人景象。

此画景物虽少,且十分简单,却达到了“意到笔不到,风景在画外”的艺术效果。从此幅画中游鱼跃跃神态和题画诗意来看,可以推想到此画是李方膺罢官之后所作,画中以游鱼自拟,隐喻他久在樊笼里,要复大自然,追求自由舒畅心情的写照。此画题识和款署与众不同,字形较大,书写贯串画幅右侧上下,上不留天,下不留地。

乍看,此画似乎有本末倒置,但细细品味,才体会出画家的深意所寄。

尽管游鱼画得如此之好,倘没有这首题诗来衬托,只是孤孤零丁的几尾游鱼,其画意义不大,故长题诗的作用有三:其一,补充此画的内容;其二,在构图上起到了统贯全局,使对整幅画面起到了平衡作用,避免了因游鱼的分散,给人们以疏散之感,从而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这是此画在布局上最成功之处;其二,右边长题诗一贯到底,且字体雄肆浑厚,与画相得益彰,成为诗、书、画完美结合的佳作。

作者简介

李方膺(音yīng)(1695—1755年),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江苏南通人。曾以父荫出任山东乐安、兰山,安徽合肥等地县令。为官清正,为民着想,因不肯随上级俯仰而被诬罢官。寄居南京项氏借园,常往来于扬州,卖画为生。

善画松、竹、梅、兰及小品,主绘画创作应直接向生活学习,以创造出自己独立的风格。李方膺的画风如其为人性格,落墨雄肆浑厚,沉着痛快,用笔横涂竖抹,脱略恣纵,以气势胜。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原典】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①。静不露机,云雪屯也②。【注释】①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②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此卦象为雷雨并作,

  • 2020金鼠年,如何结合五行八卦给金鼠宝宝起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如何结合五行八卦给金鼠宝宝起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这不知不觉已经到了2020年了,2020年是60年不遇的金鼠年,所以这个年份出生的男宝宝要怎么起名字呢?其实也简单的,起一些顺口的,好听的就好了,下面小编也收集了很多,有需要的可以看看,如果没有满意的,文章的末尾还有专

  • 怎么看坟地风水的好差?风水师下葬口诀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怎么看坟地风水的好差?风水师下葬口诀有哪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古至今,我国人们在各方中都讲究个风水,在选坟方面自然也不会例外了。所谓坟地,指的就是“阴宅”,坟地风水是咱们传统风水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从古至今,咱们老祖宗经历了多少年的岁月和无数的实战经验才给如今的我们总结出了很

  • 探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俗,为何出现那么多不正常的婚姻现象?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政权更迭十分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姻习俗是怎样的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一、早婚。早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早婚在上层社会和民间都普遍存在。东晋孝武定王皇后16岁出嫁,南朝梁高

  • 梼杌怎么读?"梼杌"和"棒槌"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梼杌怎么读?“梼杌”和“棒槌”有什么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梼杌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经常性听说过的,毕竟这是个神兽,在中国历史上经常性出现,什么小说电视剧也非常的常见,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梼杌的传说是什么呢?还有这个梼杌要怎么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梼杌的读音还

  •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对二十四节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电影《荒城纪》目前正在各大院线热播,此剧中,可以看出有若干的民俗历史元素,其中,让笔者最为感兴趣的,则是对二十四节气的传达。二十四节气,最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开始订立,经历春秋战国、秦朝,一直到汉代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是主要用来指

  • 中国寓言故事之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狐假虎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

  • "结束"一词是怎么来的?竟来自于女子的头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结束”一词是怎么来的?竟来自于女子的头发?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古代,头发被认为是人体最珍贵最神圣的部分,一个人头发的蓄养方式和造型选择都是它的主人身份的某种反映。妇女的头发被认为具有性感魅力,以致于结婚以后,头发都要被遮掩起来,以避免引起他人的欲望。古代的头发是比较难扎的,我

  • 竹筒琴是那个民族的乐器?其外形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竹筒琴,流行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瑶族、和壮族的主要打击弦鸣乐器。竹筒琴在不同的瑶族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南丹叫文筒,在田林叫当奴。因为用一节的竹筒弄成所以被称为竹筒琴,历史非常的悠久。竹筒琴的制作非常的简朴,琴的全身用的全是一节毛筒制作,全身长有55厘米左右,他的直径有长达6~10厘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百里负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诗赞: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译文:周朝的仲由,表字子路。(他是孔子的学生,他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