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梼杌怎么读?"梼杌"和"棒槌"有什么关系?

梼杌怎么读?"梼杌"和"棒槌"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71 更新时间:2024/1/18 2:39:37

梼杌怎么读?“梼杌”“棒槌”有什么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说到梼杌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经性听说过的,毕竟这是个神兽,在中国历史上经常性出现,什么小说电视剧也非常的常见,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梼杌的传说是什么呢?还有这个梼杌要怎么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梼杌的读音还是比较难的,两个字都不好读,小编一直读的是突兀,其实并不是的,梼杌本来的读音:“táowù”,哈哈,读音同掏啊。那么关于这个梼杌的传说故事又有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往下看。

据《神异经》记载,梼杌是生活在偏远西方的怪物,它体格像老虎而类犬,毛很长,脸有点像人,腿有点像老虎,嘴巴长有像野猪一样的獠牙,尾长丈八尺,在西方称霸,能斗不退。

而“梼杌”,较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原文是: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大概意思就是,这小子油盐不进,好赖话不听,老百姓就喊他“梼杌”。从这个意义上讲,梼杌有点像北方人讲的“棒槌”。一窍不通,四六不懂。

因为梼就是舂的意思。《楚辞·九章·惜诵》:“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把香草捣成香草酱。“梼”也写作“擣”,而“擣”通“捣”。树木没有枝丫,光秃秃的叫“杌”。你看一根用来“擣”的光秃木头,不正是一根棒槌?

梼杌和棒槌属于一种东西。而棒槌也好,梼杌也好,都是实心的东西,所以梼杌的特点是“顽”。这里的“顽”,指不开窍,比如“顽石”,指实心的大石头,区别于太湖石这样的“巧石”(“窍”字也从“巧”),而不是通常我们说的调皮捣蛋的“顽皮”。

另外有一句骂人的话叫“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擀面杖同样是一根没有窟窿眼儿的“梼杌”。因为梼杌其人骜难驯的品性,以至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传说中的四凶之一。而其他三凶:混沌、饕餮、穷奇,也诸如此,都是出身名门望族的纨绔子弟。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对二十四节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电影《荒城纪》目前正在各大院线热播,此剧中,可以看出有若干的民俗历史元素,其中,让笔者最为感兴趣的,则是对二十四节气的传达。二十四节气,最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开始订立,经历春秋战国、秦朝,一直到汉代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是主要用来指

  • 中国寓言故事之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狐假虎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

  • "结束"一词是怎么来的?竟来自于女子的头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结束”一词是怎么来的?竟来自于女子的头发?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古代,头发被认为是人体最珍贵最神圣的部分,一个人头发的蓄养方式和造型选择都是它的主人身份的某种反映。妇女的头发被认为具有性感魅力,以致于结婚以后,头发都要被遮掩起来,以避免引起他人的欲望。古代的头发是比较难扎的,我

  • 竹筒琴是那个民族的乐器?其外形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竹筒琴,流行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瑶族、和壮族的主要打击弦鸣乐器。竹筒琴在不同的瑶族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南丹叫文筒,在田林叫当奴。因为用一节的竹筒弄成所以被称为竹筒琴,历史非常的悠久。竹筒琴的制作非常的简朴,琴的全身用的全是一节毛筒制作,全身长有55厘米左右,他的直径有长达6~10厘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百里负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诗赞: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译文:周朝的仲由,表字子路。(他是孔子的学生,他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

  • 秦始皇强娶孟姜女是怎么回事?这个故事是怎么以讹传讹起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秦始皇强娶孟姜女是怎么回事?这个故事是怎么以讹传讹起来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皇岛有个地名叫“孟姜”传说是孟姜女跳海的地方,一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秦朝时有一户姓孟的人家,夫妻两人生活了很多年一直希望上天能赐给他们一个孩子。也许是精诚感动了上天,到了年关的时候果然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一落生

  • 元杂剧的意义是什么?戏曲在元朝是怎么发展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国维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 为什么很多地方会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喝雄黄酒真的能辟邪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端午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与吃吃喝喝有关。端午节也不例外。在端午节这天,除了全民一起吃粽子(包括甜粽子和咸粽子)外,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还有喝雄黄酒的习惯。这个习惯,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白蛇传》:在南宋绍兴年间,有一条千年修炼的白蛇,和一条青蛇,化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九计隔岸观火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原典】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注释】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

  • "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有什么道理?为什么古人要这么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的理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经验杂谈,其中便包括了很多的俗语和谚语。中国人对后代的宠爱是有目共睹的,而古人之所以为我们付出之多,其实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