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围魏救赵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关于围魏救赵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85 更新时间:2024/1/18 12:25:14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历史典故】

齐威王三年,魏惠王想一泄失去中山的仇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既能解旧恨又能削弱赵国,可谓一举两得。于是,魏惠王调拨五百战车,由庞涓率领,直奔赵国。

庞涓治军有方,军队战无不胜,很快便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第二年,赵国迫于无奈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领兵前往救援。

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田忌本来打算领军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制止说:“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魏国的国都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军备空虚的地方,魏国国都被围困,魏王肯定会下令庞涓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自救。我们再在庞涓回师的必经之路,中途伏击他,必定可以大获全胜。这样,我们不但可以一举解救赵国之围,而且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成果。”

田忌听取了孙膑的意见,出兵围困魏国的都城大梁,魏王果然下令庞涓回军自救。庞涓收到魏王的命令后,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齐国军队大胜,赵国的危机也相应解除了。

【成长心语】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样的定理在科学研究领域,是成立的,但它并不一定适用于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身陷困境时,与对手发生正面的冲突,以此来解决问题,固然是一种方法,不过绝不是最聪明的方法。身处困境之中,只要我们不被自己的处境吓倒,静下心来,认真寻找对手的软肋,绕过对手的正面攻击,从其软肋下手,一样可以摆脱困境,甚至还有可能转败为胜。所以,有些时候,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理解成语"郑人买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郑人买履”?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郑人买履【拼音】:zhèngrénmǎilǚ【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成语故事】: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买双鞋,去之前他先把自己的脚长量了一下。走到集市,他才发现自己忘了

  • 成语"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风烛残年”?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风烛残年【拼音】:fēngzhúcánnián【解释】: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

  • 如何解释成语"请君入瓮"?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请君入瓮”?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请君入瓮【拼音】:qǐngjūngrùwèng【解释】: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成语故事】: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

  • 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画蛇添足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画

  • 如何理解成语"望洋兴叹"?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望洋兴叹”?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望洋兴叹【拼音】:wàngyángxīngtàn【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成语故事】

  • 历史文化探索:唯利是图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唯利是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wéilìshìtú,指只贪图利益,不顾及其他。出自晋·葛洪《抱朴子》。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期,秦恒公与晋厉公双方签订了友好盟约,约定双方今后保持和平相处的政策,不做任何

  • 成语"见怪不怪"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见怪不怪”?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见怪不怪【拼音】:jiànguàibùguài【解释】: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成语故事】:宋代有个文学家写过一篇《姜子家猪》,记载了一个奇怪的故事

  • 成语"作壁上观"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作壁上观"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作壁上观”是什么意思?“作壁上观”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为楚王,军威大震。已被秦朝灭亡的赵、魏、燕、韩诸国,也伺机复国,与楚

  • 成语"偃旗息鼓"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偃旗息鼓【拼音】:yǎnqíxīgǔ【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成语故事】:《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

  • 成语"妇人之仁"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妇人之仁”?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妇人之仁【拼音】:fùrénzhīrén【解释】: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