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兔死狗烹"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成语"兔死狗烹"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50 更新时间:2023/12/19 14:20:44

解释成语“兔死狗烹”?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兔死狗烹

【拼音】:tùsǐgǒupēng

【解释】: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成语故事】:

句践大夫范蠡,曾经替越国出过了不少力,使得越国得以打败吴国,成为霸王。对越国来说,范蠡可是个大功臣,本来他是可以安享富贵的,但是范蠡却没有这么做,他宁愿舍弃荣华富贵,而自行引退,过着淡泊的生活。就在众人一片惋惜声中,范蠡又托人带了一封信给从前的同事大夫种,他劝文种也舍弃功名富贵,以免招惹灾祸。范蠡为什么会这样劝文种呢?原来,他早就看出越王是个只能共患难,却不能共享乐的人,所以他在信中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狗烹”就是从信中这几句话引申出来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虽然同样出自这一个地方,但意思却不同,因为在鸟尽的时候,弓是用来收起来的,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但狗的命运就不相同了,等到狗没有作用的时候,还会被主人烹来吃了,连性命都不保,这就是两者不一样的地方。

例如,甲乙两个国家发生战争,甲国派人混到乙国去刺探军情,结果,甲国获胜,但是那人却被诬指为卖国,终于被杀,这就是“兔死狗烹”,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有事就用你,无事就给你一个罪名”这句话。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欣欣向荣"出自于哪个典故?"欣欣向荣"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欣欣向荣”出自于哪个典故?“欣欣向荣”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陶渊明是古时候的一位大诗人,当过好几种官,由于对黑暗现实不满,毅然辞官回乡。回到家里,他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院子里茂盛的树木,心中十分的高兴。酒足饭饱之后,他来到

  • 成语"众叛亲离"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众叛亲离【拼音】:zhòngpànqīnlí【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成语故事】:春秋时,卫国第十三代君主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一个是公子州吁。州吁有些武艺,喜欢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便阴谋篡位。就在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动身上洛阳

  • 成语"天下无双"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天下无双"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天下无双”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天下无双”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tiānxiàwúshuāng【解释】: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成语故事】: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追究,避

  • 历史文化探索:抱残守缺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抱残守缺,拼音是bàocánshǒuquē,“保”今作“抱”,守住不放松,意思是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接受新事物。出自《汉书·刘歆传》。那么典故抱残守缺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抱残守缺的典故刘歆(xin辛)字子骏,西汉时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

  • 成语"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韦编三绝”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

  • 成语"兵不厌诈"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兵不厌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兵不厌诈【拼音】:bīngbùyànzhà【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成语故事】:“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

  • 成语"好好先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好好先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好好先生【拼音】:hǎohǎoxiānshēng【解释】: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成语故事】: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

  • 历史文化探索:取而代之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取而代之,汉语成语,拼音是qǔérdàizhī,意思是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西汉时期,项羽年少时读书不肯用功,学剑又不精通,叔父项梁骂他不务正业。可是项羽却反唇相讥道:“读书不过是记个名姓而

  • 历史文化探索:哀鸿遍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哀鸿遍野(āihóngbiànyě),哀鸿:哀鸣的大雁,这里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难民之悲惨景象,出自于《诗经·小雅·鸿雁》。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它的意思是说:鸿雁

  • 成语"众怒难犯"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众怒难犯”?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众怒难犯【拼音】:zhòngnùnánfàn【解释】: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