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抱残守缺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抱残守缺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66 更新时间:2024/1/17 19:31:14

抱残守缺,拼音是bàocánshǒuquē,“保”今作“抱”,守住不放松,意思是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接受新事物。出自《汉书·刘歆传》。那么典故抱残守缺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抱残守缺的典故

刘歆(xin辛)字子骏,西汉时著名学者的儿子,年少时以_诗书善于写章为汉成帝召用,拜为黄门郎(内廷侍从官)。嗣后与父亲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广泛研究各种学术。

汉哀帝即位,刘歆继承父业,总校群书。在校勘工作中,他阅读了许多秘藏的古籍,发现了一本古文《春秋左氏传》,大为爱好.

当时丞相史尹咸与刘歆一起校勘经籍,对《左传》很有研究。刘歆跟随尹咸和丞相翟方进学习了《左传》,并经过自己刻苦钻研,精通了《左传》的义理。

《左传》多古语古字,一般学者只是用作训诂(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而已。刘歆研究的方法不同,他用《左传》娜《春秋〉经文,把章句义理阐发得比较明白。因此他建议为《左传》等古籍建立学官。

汉哀帝知道后,就叫刘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左传》等一批古书的义理。诸博士不同意为《左传》等建立学官,都不肯讨论研究这件事。

刘歆对诸博士不肯参加讨论的态度很气愤,给管博士的太发了一封公文,论述了历代以来,由于政府实行禁止私家藏书的法律,致使学术濒于灭绝,国家有大事往往暗昧不知,危害不小。

在公文中,刘歆指出了诸博士抱残守缺的原因。这些博士因陋就寡,没有真正的学问,怀着害怕别人识破他们的私意,没有服从真理的公心,所以宁愿因循守旧,而不肯探求新的学问。由于他言词痛切,引起博士们的怨恨。

刘歆因此遭到众儒诽镑,得罪了执政大臣,不得不请求及帝放他去做地浦,以免被害。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韦编三绝”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

  • 成语"兵不厌诈"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兵不厌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兵不厌诈【拼音】:bīngbùyànzhà【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成语故事】:“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

  • 成语"好好先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好好先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好好先生【拼音】:hǎohǎoxiānshēng【解释】: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成语故事】: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

  • 历史文化探索:取而代之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取而代之,汉语成语,拼音是qǔérdàizhī,意思是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西汉时期,项羽年少时读书不肯用功,学剑又不精通,叔父项梁骂他不务正业。可是项羽却反唇相讥道:“读书不过是记个名姓而

  • 历史文化探索:哀鸿遍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哀鸿遍野(āihóngbiànyě),哀鸿:哀鸣的大雁,这里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难民之悲惨景象,出自于《诗经·小雅·鸿雁》。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它的意思是说:鸿雁

  • 成语"众怒难犯"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众怒难犯”?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众怒难犯【拼音】:zhòngnùnánfàn【解释】: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平素

  • 刘表的势力如何?他手下有哪些良将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刘表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天下大乱时,单骑入荆,软硬兼施,多的荆州七郡,手下谋士良将也非常多,我列举几个:蒯良、蒯越、蔡瑁、黄祖、甘宁、文聘、魏延、黄忠、霍峻这些都是知名度较高的名将,由于刘表一直实行的是安邦定国的不扩张政策,所以这些将领在刘表手下时战功对比曹刘孙的将领少了很多,但是在保境安民上成绩

  • 成语"长袖善舞"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长袖善舞”?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长袖善舞【拼音】:chángxiùshànwǔ【解释】: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成语故事】:“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舞蹈

  • 成语"先声夺人"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先声夺人【拼音】:xiānshēngduórén【解释】: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成语故事】: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元公面前说两个弟兄的坏活。华登被迫逃亡到国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诬陷华驱,说他打算接纳逃

  • 成语"烛影斧声"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烛影斧声”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