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哀鸿遍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哀鸿遍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182 更新时间:2023/12/24 0:38:09

哀鸿遍野(āihóngbiànyě),哀鸿:哀鸣的大雁,这里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难民之悲惨景象,出自于《诗经·小雅·鸿雁》。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西周时期,周厉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对内残酷剥削,疯狂敛财,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派卫巫监督百姓的言行,搞得人心惶惶。愤怒的人们起来反抗,赶走了周厉王。周宣王即位,他带领卿士巡访城郊,见到处都是“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惨状。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众怒难犯"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众怒难犯”?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众怒难犯【拼音】:zhòngnùnánfàn【解释】: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平素

  • 刘表的势力如何?他手下有哪些良将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刘表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天下大乱时,单骑入荆,软硬兼施,多的荆州七郡,手下谋士良将也非常多,我列举几个:蒯良、蒯越、蔡瑁、黄祖、甘宁、文聘、魏延、黄忠、霍峻这些都是知名度较高的名将,由于刘表一直实行的是安邦定国的不扩张政策,所以这些将领在刘表手下时战功对比曹刘孙的将领少了很多,但是在保境安民上成绩

  • 成语"长袖善舞"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长袖善舞”?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长袖善舞【拼音】:chángxiùshànwǔ【解释】: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成语故事】:“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舞蹈

  • 成语"先声夺人"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先声夺人【拼音】:xiānshēngduórén【解释】: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成语故事】: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元公面前说两个弟兄的坏活。华登被迫逃亡到国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诬陷华驱,说他打算接纳逃

  • 成语"烛影斧声"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烛影斧声”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

  • 历史文化探索:草木皆兵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草木皆兵,拼音是cǎomùjiēbīng,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那么典故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草木皆兵的故事简介公元4世纪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

  • 成语"笑里藏刀"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笑里藏刀【拼音】:xiàolǐcángdāo【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成语故事】:唐太宗时,有个名字叫李义府的人,因善写文章,被推荐当了监察御史。李义府还善于奉承拍马,他曾写文章颂扬过唐太宗,因此,博得太宗的赏识。唐高宗时,李义府又得到高宗的信任,任中书令。从此,更加飞黄腾

  • 成语"乘兴而来"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乘兴而来"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乘兴而来”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乘兴而来”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乘兴而来】故事的主人公: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乘兴而来】是什么意思?乘:趁,因;兴:

  • 历史文化探索: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二桃杀三士,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借刀杀人。那么成语二桃杀三士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二桃杀三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比喻借刀杀人。这个成语来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

  • 成语"守株待兔"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守株待兔”?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守株待兔【拼音】:shǒuzhūdàitù【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