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381 更新时间:2024/1/9 18:12:09

【成语】:以人之心,度君之腹

【拼音】:yǐxiǎorénzhīxīn,duójūnzǐzhīfù

【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原作“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出自《左传·昭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府告状,梗阳大夫魏戊无法判决,便把案子报给了魏献子。这时,诉讼的一方把一些歌女乐器送给魏献子,魏献子打算收下来。魏戊对阎没和女宽说:“人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阎没和女宽答应了。

退朝以后,阎没和女宽等候在庭院里。开饭的时候,魏献子让他们吃饭。等到摆上饭菜,这俩人却连连叹气。饭罢,魏献子请他们坐下,说:“我听我伯父说过:‘吃饭的时候忘记忧愁’,您二位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这是为什么?”阎没和女宽异口同声地说:“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人,昨天没有吃饭,刚见到饭菜时,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菜上了一半,我们就责备自己说:‘难道将军(魏献子兼中军元帅)让我们吃饭,饭菜会不够吗?’因此再次叹气。等到饭菜上齐了,愿意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内心,刚刚满足就行了。”魏献子听了,觉得阎没和女宽是用这些话来劝自己不要受贿,就辞谢了梗阳人的贿赂。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成语,是从“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演来的。用来指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小人:指道德品质不的人;度:推测;君子:旧指品行高尚的人。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亡羊补牢”?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亡羊补牢【拼音】:wángyángbǔláo【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成语故事】:楚顷襄王

  • 成语"借花献佛"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借花献佛”?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借花献佛【拼音】:jièhuāxiànfó【解释】: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小镇,闹蝗虫闹得很厉害,所以,不管种什么植物都长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兽下山吃鸡鸭,让镇民感到很不

  • 成语"走马看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走马看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走马看花【拼音】:zǒumǎkànhuā【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成语故事】: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

  • 成语"一夔已足"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夔已足【拼音】:yīkuíyǐzú【解释】: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成语故事】: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行走如飞;眼睛发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阳;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非常

  • 成语"不识时务"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不识时务"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不识时务”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不识时务”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东汉献帝时,政权完全操众在大臣的手中,汉室已经面临危机,作为皇帝的子孙刘备想找机会挽救汉朝的危机,可是他始终找不到好的根据地。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访当时很有才学

  • 如何解释成语"日暮途远"?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日暮途远”?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日暮途远【拼音】:rìmùtúyuǎn【解释】: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成语故事】:“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这是伍子胥

  • 成语"一字之师"该怎样理解呢?又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

  • 成语"食不甘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食不甘味”?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食不甘味【拼音】:shíbùgānwèi【解释】: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成语故事】:战国后期,有齐、秦、楚、燕、韩、魏七国,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是最为

  • 成语"竭尽全力"出自于哪个典故?"竭尽全力"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竭尽全力”出自于哪个典故?“竭尽全力”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这句成语原作竭尽心力,见于《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东汉末年,有一个叫杨沛的人,字孔渠,当过新郑长。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部

  • 成语"兔死狗烹"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兔死狗烹”?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兔死狗烹【拼音】:tùsǐgǒupēng【解释】: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成语故事】:越王句践大夫范蠡,曾经替越国出过了不少力,使得越国得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