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脍炙人口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脍炙人口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22 更新时间:2023/12/7 16:40:48

脍炙人口,kuàizhìrénkǒu,脍,细切肉;炙,烤肉。脍、炙皆人间美味,“脍炙人口”指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或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语出唐.林嵩〈周朴诗集序〉。后亦用“脍炙人口”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那么成语脍炙人口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成语典故】

唐.林嵩〈周朴诗集序〉(据《全唐文.卷八二九.林嵩》引)

干符七年,闽城殒贼。悲夫!先生名朴,字见素。生于钓台,而长于瓯、闽,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

【成语注解】

1、闽城:地名。地约当今福建省福州市。

2、殒贼:被贼所杀。指周朴遇黄巢之乱,于闽城遇害身亡。

3、朴:周朴(?~公元878),字见素,唐朝时人。工为诗,隐居嵩山,无功名之念。后避居福州,黄巢陷闽,欲用朴,朴不从,遂为黄巢所杀。朴为诗极尽雕琢,当时诗家称“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

4、钓台:山名。地约当在今福建省闽侯县南。

5、瓯、闽:地名。瓯,地约当今浙江省永嘉县。闽,地约当今福建省福州市。

6、李建州频:即李频,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睦州寿昌人,累迁至都官员外郎,僖宗时为建州刺史。

7、方处士干:即处士方干,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字雄飞,睦州清溪人。其诗作清润小巧,为人有清才,隐居镜湖,日以诗酒自娱。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成语出处】

1、唐.林嵩〈周朴诗集序〉:“先生名朴,字见素。生于钓台,而长于瓯、闽,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源)

2、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着,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又『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皆脍炙人口。”

3、宋.杨亿〈西昆酬唱集序〉:“时今紫微钱君希圣、秘阁刘君子仪并负懿文,尤精雅道,雕章丽句,脍炙人口。”

4、《朱子语类.卷一○九.朱子.论取士》:“不知时文之弊已极,虽乡举又何尝有好文字脍炙人口?”

5、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一》:“非特意语天出,尤工于用字,故卓然为一代冠,而历世千百,脍炙人口。”

6、《宣和书谱.卷一○.行书四.韩偓》:“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7、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此词脍炙人口,盛传于世。”

8、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乔景叔世宁己酉岁以楚藩参入贺万寿,余时见之,短而髯,温然长者也。所有行卷,仅百余篇耳,颇脍炙人口。”

9、《花月痕.第一回》:“不想寻常歌伎中,转有窥其风格倾慕之者,怜其沦落系恋之者!一夕之盟,终身不改,幸而为比翼之鹣,诏于朝,荣于室,盘根错节,脍炙人口。”

10.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姑言其浅处。如少陵〈黑鹰〉、曹唐〈病马〉,其中有人;袁凯〈白燕〉诗,脍炙人口,其中无人,谁不可作?画也,非诗也。”

【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

使用类别用在“广受欢迎”的表述上。

【脍炙人口造句】

1、桌上摆满了脍炙人口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2、这家的小笼汤包脍炙人口,许多人慕名而来,天天高朋满座。

二、

语义说明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广受欢迎”的表述上。

【脍炙人口造句】

1、李白〈静夜思〉一诗脍炙人口,几乎人人会背。

2、谈到武侠小说,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金庸的作品。

3、凡一代文学作品,有脍炙人口者,亦有默默无闻者。

三、

语义说明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广受欢迎”的表述上。

【脍炙人口造句】

1、〈阳明春晓〉是首脍炙人口的国乐曲子。

2、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樱花季,素来脍炙人口。

2、这部电影必定有其特色,否则为何能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近义词】:口碑载道

【反义词】:乏善可陈

【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唐僖宗干符年间,周朴因遇黄巢之乱,不屈从黄巢而被杀。朴死后,僧人楼浩搜其诗百篇,编成《周朴诗集》二卷。唐人林嵩为《周朴诗集》写了一篇序文,文中说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纵心灵于山林宇宙之中,视富贵如浮云。与当时的建州刺史李频、处士方干结为诗友,其间往来之诗作,都是“脍炙人口”,为人所称美传诵的好作品。文中“脍炙人口”原用于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后则亦用来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逐客令"的说法是怎么来的?"逐客令"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李斯被下逐客令的故事。在战国的末期出现了一个集大学者、大权谋家、大政治家于一身的人,他就是李斯。李斯本是楚国人,为了能做求得荣华富贵,他勤奋求学,到齐国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荀子为师,同荀子一起研究怎

  • 南辕北辙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历史文化探索:人微权轻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人微权轻,即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微即低下的意思。出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齐国危如累卵的时侯,田穰苴被任命为统帅指

  • 成语"害群之马"是什么意思?"害群之马"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害群之马”是什么意思?成语“害群之马”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害群之马】故事的主人公: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 成语"一傅众咻"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傅众咻【拼音】:yīfùzhòngxiū【解释】: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成语故事】:孟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继承者,有“亚圣”的美称,人们尊称他为孟子。有一年,孟子听说宋国的君王说要施行仁政,这正是孟子所竭

  • 成语"坚壁清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坚壁清野"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坚壁清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坚壁清野”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坚壁清野出处《三国志荀或传》:“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H,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2、坚壁清野意思加固防御的工事,将四野的居

  • 历史文化探索:片言折狱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片言折狱,拼音是piànyánzhéyù,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出自《论语·颜渊》。那么成语片言折狱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秒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他身强体壮,粗暴好斗,在孔子的教育下有了改变,便以孔子为师。孔子出

  • 历史文化探索:怙恶不悛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怙恶不悛,怙:坚持。悛:悔改。读音是hùèbùquān,意为一贯作恶,不肯悔改。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那么典故怙恶不悛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出现混乱,一些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独立的政权,史称16国时期。前赵的国君刘濯,本为匈奴族,他依仗武

  • 如何解释成语"轻如鸿毛"?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轻如鸿毛”?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轻如鸿毛【拼音】:qīngrúhóngmáo【解释】: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成语故事】:司马迁,字子长,汉夏阳人。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他自幼受父亲影响

  • 成语"肝脑涂地"出自于哪里?"肝脑涂地"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肝脑涂地”出自于哪里?“肝脑涂地”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肝脑涂地】故事的主人公: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娄敬(生卒年不详),后因刘邦赐姓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