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探索中元节各地区的习俗,中元节该吃些什么?

探索中元节各地区的习俗,中元节该吃些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880 更新时间:2024/1/20 22:42:59

中元节清明节、重阳节、除夕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祭祖在华以及海外华人地区都十分流行。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中元节是道教的一种叫法,民间俗称一般就是七月十五或者七月半,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焚烧纸锭、祭祖,还可以说这个节日就是追怀先人的一种传统的化节日,文化核心就是敬祖尽孝,不忘根本。

中元节的来历

七月十五原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日,到了东汉时期道教称之为“中元节”,而佛教称其为“盂兰盆节”,在唐代时期统治者开始推崇道教,因此道教的“中元节”开始盛行,节日设在七月十五,并一直延至迄今。

很多人认为中元节就是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半祭祖、中元节以及盂兰盆节分别属于民间俗信、道教和佛教的说法,三者呈现并列关系,而不是一个节日有三个称谓,在民间,七月半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就是敬祖尽孝,在佛教中“盂兰盆”是梵文的音译,大概的意思就是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而非“鬼节”,而道教中的“中元节”主要是祭祖,强调的是孝道,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所以如今的中元节可以说是世俗、道教与佛教的融合。

中元节国外习俗

了解了中元节的历史由来,再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节日习俗,关于中元节国内各个地区的习俗不同,如河北有些地区会携带水果、糕点、纸钱或者烧纸等物品前往祖先墓地上坟每个地区基本上都有各自的习俗,而且习俗不尽相同。中元节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也是世界的节日,国外很多国家也过中元节,只是各个国家叫法不同而已,最典型的就是日本,众所周知,日本被称为“盂兰盆节”,日本的盂兰盆节是由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并沿用至今,日本人非重视盂兰盆节,每到盂兰盆节全国上下不约而同的会放假一周,返乡团聚祭祖,因此这个节日也成为了仅次于新年的一个大节。除了日本,泰国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会举办“水灯节”,人们放天灯为逝去的亡灵祈福,朝鲜称为“百中节”。

中元节的饮食习俗

中元节既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当然跟其他节日一样,也有属于自己的饮食习惯,全国各个地区的饮食习俗都有各自的说法和特点,不过很多地方都有吃鸭子的习惯,鸭子取其谐音,“鸭”同“压”,寓意就是吃鸭子能压住鬼魂,其实排除这个说法,从科学养生角度来分析,秋季吃鸭子对身体也是大有益处的,中元节吃鸭习俗还是比较好的习俗。

除了吃鸭子,有些地区还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俗称“掐嘴节”,中元节过后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了,白露之后天气开始变,这个时节饮食调整要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油腻的大鱼大肉,所以吃粗茶淡饭也是一种比较养生的习俗吧。

中元节这天,在江苏的有些地区会有吃扁食的习俗,扁食是一种用面粉和糖做成的畚箕形的食物,类似饺子。在浙江地区中元节这天会吃“饺饼”,一种类似春卷的食物。其实关于中元节的饮食习俗还有很多,每个地区各有各的说法和吃法,无论什么样的饮食习俗其意思都是在中元节这天缅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

中元节后的养生

除了中元节的饮食习俗,这里还要讲一下中元节后的养生,中元节与白露相差几天,白露节气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开始转凉,早晚温差较大,这时候需要注意防寒,同时也要注意饮食上的调整,无论是蔬菜还是水果都要了解其性质,从而根据它们的营养特点来帮助身体获得健康,那么白露后什么可以吃什么要少吃或者不吃呢,接下来简单分析一下,白露正是秋意渐浓的时期,秋天是进补的最佳季节,进补需要先将脾胃调理好,所以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不要吃损伤脾胃的食物,最常见的西瓜就是其中之一,西瓜属于寒凉水果,夏天消暑止渴,但是过了夏天就不要再吃了。这个时候要多吃应季的水果,如梨、葡萄等,梨有滋阴润肺的功效,任食物再好也要摄入适量。秋季根据养生原则要多吃豆类、莲藕、银耳、大枣、茄子、胡萝卜等食物,饮食要清淡,不要油腻。

总结

中元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人了解的并不多,本篇文章从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的鬼神论、中元节的国外习俗、中元节的饮食习俗以及中元节后的养生等方面给大家做了分析,中元节从上古时代就是祭祖的节日,只是因为东汉后道教的理论思想演变成“鬼节”,其实中元节只是追怀先人的一种传统文化的节日,而七月也并非不吉利的月份,只是人们返乡祭祖和尽孝的日子。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汉族文化 汉族戏剧发展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元、明、清三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元代戏曲称为“元曲”,有杂剧与散曲之分。元曲音乐,来源于唐宋词曲、大曲、诸宫调中名曲及北方民间流行乐曲。其中,单个乐曲称小令,若干同一宫调七声音阶北曲的单体乐曲依一定的逻辑连成组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称为套数。南方戏曲独称为“南戏”,戏曲由五声音阶的南曲构成

  • 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它都有哪些历史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那肯定是筷子。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要学会使用筷子,小小的筷子虽然只由两根简单的小细棒组成,但它的功能却一点也不少,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除了不能取汤外,可以说非常的全能了,并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那么筷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筷子的

  • 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都佩戴哪些饰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1、德昂族人民很喜欢银饰,青年不论男女都喜欢戴银项圈,银耳筒,耳坠等。2、德昂族有纹身的习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自己喜爱的图案。德昂族男子过去一般在胸部、臂部或其他部位刺以虎、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以为装饰。3、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

  • 中国寓言故事之涸辙之鱼,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涸辙之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

  • 李珣《渔歌子·柳垂丝》:全篇写景指事,颇为宛转自如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李珣(855?-930?),晚唐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李珣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

  • 中国寓言故事之玉器和瓦罐,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玉器和瓦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有一位叫堂谿(xi)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韩昭候那里去,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

  • 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有着怎样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在壮族文化中,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它如一幅斑斓的画卷,形象地真实地展示了壮族社会的历史发展。它表现了壮族的斗争历史和社会生活,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悲欢、希望和期待。《百鸟衣》这个故事就是在广西壮族民间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它最具有百越民族特色。故事通过一对顽强不屈的青年爱情故事的描述,反映了壮族

  • 中国寓言故事之曾参杀人,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曾参杀人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

  • 木板年画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起源和发展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了很多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对联、窗花、剪纸等等,但其实还有一项历史悠久的手工艺,那就是木板年画。可能年画大家都知道,但这个木板年画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木板年画的起源和发展吧。木板年画存在的历史非常悠久,发源地是河南朱仙镇,距今

  • 汉族文化 "和而不同"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和而不同”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同”的这种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