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韦编三绝的典故出处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韦编三绝的典故出处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81 更新时间:2023/12/5 20:10:56

韦编三绝,拼音是wéibiānsānjué,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1、成语出处和典故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2、故事介绍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母只好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鹏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国的齐景公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作“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到齐国后,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想把孔子留下来。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

但是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对这件事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这些国家的国君没有一个采纳了孔子宣传的政治主张。

最后,孔子回到鲁国,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等,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改,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在认识论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主张。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门下弟子有上千人。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了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的学习精神非常好。相传,在他晚年攻读《周易》的时候,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奋读书。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穷图匕见有怎么样的历史典故?穷图匕见的故事分享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穷图匕见有怎么样的历史典故,穷图匕见是什么意思。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来一起看看吧。穷图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源自《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的强者,它不断蚕食他国,公元前二二八年向北进犯

  • 历史文化探索:南柯一梦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南柯一梦,拼音为nánkēyīmèng,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比喻梦幻的事。出自北宋·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那么成语南柯一梦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chún)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

  • 成语"不因人热"出自于哪里?"不因人热"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不因人热”出自于哪里?成语“不因人热”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不因人热】故事的主人公:梁鸿,字伯鸾,生卒年不详,约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不因人热】是什么意思?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

  • 成语"洋洋得意"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洋洋得意【拼音】:yángyángdéyì【解释】: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成语故事】:晏婴,字平仲,人称晏子,春秋时齐国人,他是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相国,是当时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晏婴有一个车夫,他很为自己能替晏子驾车而骄做。他每次替晏婴驾着有华丽的车盖、并有四匹马拉着

  • 关于孙膑膑膝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膑膑膝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历史文化探索:削足适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削足适履,汉语成语,拼音是xuēzúshìlǚ,足:脚。履:鞋。意思是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出自《淮南子·说林训》。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

  • 成语"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言九鼎”出自于哪个典故?“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

  • 成语"覆巢无完卵"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覆巢无完卵”?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覆巢无完卵【拼音】:fùcháowúwánluǎn【解释】: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成语故事】:“覆巢无完卵”这则成语的意

  • 成语"自相矛盾"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自相矛盾【拼音】:zìxiāngmáodùn【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说自己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路上有人听见后,忍不住说:

  • 完璧归赵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