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时至惊蛰,气候是如何变化的?惊蛰三候指的是什么?

时至惊蛰,气候是如何变化的?惊蛰三候指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14 更新时间:2024/1/7 23:13:23

北京时间2023年3月6日4时36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开始,桃红柳绿,春水初涨;春雷乍响,蛰虫初醒;大地春回,韶光弥漫。关于惊蛰的意思,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虫蚁蛇鼠。但实际上,虫蚁蛇鼠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他们结束冬眠的最主要原因。

气候特点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有较为明显的增加,但因为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变化多端,昼夜温差较大,因此要注意及时保暖。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渐有春雷。南方大部分地区,年雨水,惊蛰时节也能闻春雷初鸣。一般情况下,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摄氏度以上。

惊蛰之后,气候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此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在农耕的地方,农民也逐渐开始忙碌起来。

惊蛰三候

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到斑鸠的鸣叫。可以看出,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一个“惊”字,把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相关诗词

《惊蛰》

(唐)刘长

陌上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来屏息似龟蟾。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乌孜别克族文化 乌孜别克族刺绣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乌孜别克族妇女善于绣花,灵巧的双手既为自己打扮,也常为丈夫的手帕、烟袋和衬衣上绣花,使他们的衣饰成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乌孜别克族的建筑中,有很多具有中亚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其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顶长形房屋,这种房屋造形别致,独具风格。“安集延墙”乌孜别克人称为“滑稽泥墙”,是一种用栅栏将土坯连接

  • 乌孜别克族文化 乌孜别克族特色文化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乌孜别克族注重礼节,尊重长者,说话行路均让长者先。骑马外出时若二人同行,则长者在前,幼者在后,男在前女在后。男的相遇,手放胸前鞠躬后握手。妇女相见,手放胸前鞠躬后可拥抱。用餐时,长者居上座,幼者居下,家庭人口多的人家,还分席用餐,一般情况下孩子和妇女要另设一席。过去许多食物都手抓食,因此饭前饭后都要

  • 2018年中元节是在哪一天?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鬼节,听起来就很刺激很神秘的节日。鬼节也叫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鬼节时间在农历的七月十五,传说这一天是鬼门大开的时候无数的鬼魂会在这时候返回阳间,享受子孙的供奉,因此这一天尤其是晚上不要乱跑,免得“见鬼了”。那么你知道鬼节还有什么禁忌吗?这里告诉你。2018鬼节是几月几日今年鬼节是几月

  • 闰月是怎么来的?农历"闰月"的推算方法和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闰月是怎么来的?农历“闰月”的推算方法和来历!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现代人其实已经习惯了看阳历的日期,也就是用公元纪年法计算出来的时间,而公元纪年法是近代才在我国普及开的,古人用的是我们现在称呼为阴历或者农历的纪年法。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在日历上面看到,有一些年份中,有一个月是有两次的,被称

  • 平安夜为何要吃苹果呢?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还有两天就到平安夜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平安夜为何要吃苹果。平安夜在西方又称圣诞夜,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而圣诞节的前夜被称为平安夜。平安夜其实也算是圣诞节日的一部分,一些传统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到教堂内举行聚会,或者举行烛光祈祷,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虽然中国的圣诞节是来自西方

  • 汉族文化 儒学发展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原始儒家是继承中华远古文明思想而来,并特别重视国家社群的维护及个人修养的实践的哲学,其中周文化的社会哲学理想更是儒学价值意识的根本基础。而先秦儒学的理论重点在于思想生活化的落实(如孔子的《论语》),与儒家社会哲学精神之提出,(如孔子的礼乐教化思想,及孟子的行仁政观点,以及荀子隆礼义知廉耻的说法等。)

  • 红楼梦中除了宝玉之后,能掌管荣国府的人还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荣国府,小说《红楼梦》中荣国公的府邸,位于宁国府以西不远处。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贾宝玉是贾政嫡出二儿子。与长兄贾珠,长姊贾元春都是王夫人所生。原本继承权和他们无关。不成想爷爷贾代善死后,荣国府的继承出了意外。贾政意外获得了继承权。贾家是勋爵世家。皇帝允诺他们有世袭的富

  • "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习俗是怎么回事?不是"死舅"是"思旧"罢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这首民谣,传唱了三百六十多年,岁月早已朦胧了原来的意思,倒给九州大地上的剃头师傅们,每年一个月的“年休假”。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依然恪守着正月不进理发馆的习俗。其实,这首民谣根本不是对人们正月剃头就一定会死舅舅的预言,而是在用“正月不剃头——思旧

  • 《红楼梦》荣国府中两个三等婆子,为什么可以不把少奶奶放眼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在古代“尊卑有序”的规矩之下,主子在奴仆们面前,有着绝对的权威。那么荣国府中两个三等婆子,为什么可以不把少奶奶放眼里?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儒林外史》中曾经讲过一件很耐人寻味的事情,有一个名叫万雪斋的大盐商,出手阔绰,家资富饶,是一位相当有头有脸的人物。可是,他也有

  • 黄泥习字的不是颜真卿?揭秘历史勤学故事黄泥习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颜真卿“黄泥习字”的故事,世间流传很广:颜真卿三岁丧父,母亲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法家,他们见颜真卿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字。颜真卿练字很认真,一写就是大半天。母亲见儿子练字这样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忧。喜的是看到儿子这么用功,愁得是家境不宽裕,哪有余钱买纸供他练字啊!颜真卿是个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