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玄奘取经"传承佛教!那么道教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玄奘取经"传承佛教!那么道教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84 更新时间:2024/1/17 18:44:07

“玄奘取经”传承佛教!那么道教是怎么传承下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鲁迅(给徐寿堂的信)

玄奘取经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正是他不远万里取来真经,并倾注全力翻译成汉语,才得以让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

其实早在西汉时期,佛教便已经传入中国,但由于当时传到中国的佛教经书基本都已经是二手货了,使得产生了很多误解,成语胡说八道正是源自于此,这里的“胡”指的便是番邦外国人,八道便是佛教八正道(见注释1)。

由此可见,玄奘取经对佛教发展的贡献,而在中国本土道教发展历史中,也有一位类似玄奘的人物,他便是东晋南朝道士陆修静。

道士下山

魏晋南北朝时,伴随五斗米教(早期道教)在中原地区的普及,很多上层社会开始对道教感兴趣,我们熟悉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可见其影响之广。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陆修静(406年~477年),出生于东晋,成长于南朝,从小便遍览群书,并修炼辟谷道术,人到中年以后,便抛家舍业云游天下,并逐渐了解当时中原宗教的现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道教开始发展,早在西汉传入中国的佛教也不甘落后,文人雅士中也不乏出家学佛、研究佛典之人。当时人们对于道教和佛教貌似都不排斥,陆修静便曾说过:

在佛为留秦,在道为玉皇,斯亦殊途一致耳。.

可见其对佛教和道教之间的差异并不排斥,甚至有彼此借鉴的想法,事实也的确如此,后来陆修静在改革道教时,的确借鉴了很多佛教元素。

佛教发源于印度,并已经发展成型,属于一个相对成熟的宗教。佛教的经典文书可以由西域去印度求取,并通过翻译、改写而广为传扩。但同时期的道教,虽然是由中国本土文化衍生而来,却还处于成长和完善的阶段。当时的道士只能假托太上老君等形象降临诰授的形式来制作,这就有点容易乱套,因为谁撰写经书就拥有了制定规则的权利,所以由此派生的大量道经真伪混淆,杂乱无章。即使《上清》《灵宝》《三皇》等大批新经典问世,也因各派道士在传经过程中,以讹传讹,互相封锁,又使许多道经源流不明,互无统属,流失分散。

正本清源

编写于元代的道教传记《玄品录》中有一段关于陆修静的记载:

南诣衡湘、九嶷,访南真之遗迹;西至峨嵋、西城,寻清虚之高躅

从中可见陆为了整理道教典籍,曾遍访天下,并为后来勘正道教经典奠定的基础。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他刊正《灵宝经》,撰编了《灵宝经目》。三十年后,陆修静经过多年积累,开始修订《上清经诀》、《大有三皇经》等道教顶级经典。

在其期间,他还得到了当时南朝宋明帝的支持,在泰始七年(471)陆奉敕撰献《三洞经书目录》,共著录道家经书符图、方技方法1228卷。同时,首创在道教史上有深远意义的道教典籍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法(见注释3)。陆修静对于道教的改革,甚至连佛教文集《广弘明集》中都有记载,可见一影响之大:

金陵道士陆修静者,道门之望,在宋齐两代,祖述三张,弘衍二葛(见注释4)、郗张之士,封门受篆。遂妄加穿凿,广制斋仪,靡费极繁,意在王者遵奉。

从这段话中的描述,我们可以得知,如果说北朝寇谦之借用北魏太武帝、宰臣崔浩以政治的手段改革道教制度,跻身于朝廷。那么,南朝陆修静则从道教经典入手、通过规范教义教理使道教更加完善成熟,形成强大的宗教势力,影响政权统治者。

在东汉时期方士于吉编撰的《太平经》中提出了道教早期的思想“承负”说,大意就是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这也是道教追求长生的理论基础,但伴随陆修静对道教经典的改革,逐渐融入了类似佛教的三世轮回理论。如在《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智通微经》说:

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虽有我身,皆应归空。明归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岂复爱身?

生死观念变了,原本单纯追求长生的道教,又增加了在世修善功、积功累德、舍身济物、轮转因果的内容。并且接受了佛教三世轮回、因果报应教义。以度人无量为宗旨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广为流传开来。

两汉到魏晋时期,道教的传播和发展走的是底层百姓路线,其中典型的如太平道、五斗米,都是以底层百姓为信众基础的,经济来源也是依靠向教众征收租米。但通过南北朝的道教改革以后,道教逐渐走出市井草堂,而进入了道观精庐,成为上流这会的座上宾,其经济来源也改为帝王后妃、达官显贵的施舍,以及斋醮法事的收入。

充裕的经济基础,以及出家道士可以免除租役的优渥条件,使得道教信徒迅速增加,成熟的道教组织也应运而生,促使道士们模仿释氏寺院僧团,建立独立的道院经济体系,并逐渐与儒家、佛教鼎立,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1:佛教八正道是指: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注释2:《玄品录》是元代茅山道士创作的道教传记。

注释3:三洞为《洞真上清经》、《洞玄灵宝经》和《洞神三皇经》。四辅为太玄、太平、太清和正一。十二类指三洞中又分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

注释4:二葛是指东汉道教灵宝派祖师葛玄及其玄孙葛洪(东晋)。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探索中国的傩文化,它经过了怎样的变化与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傩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娱神舞蹈,是原始部落用来驱鬼、酬神、祈福的一种仪式,是一种古老的巫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傩起源于中国南方,即长江沿岸一带以水稻等农业为主要生存手段的地方。傩这个字并非汉族语言,它是古老的侗台族语言,这个民族将稻、田、人、鸟、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原典】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②。【注释】①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②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外名日“剥”。“剥”,落的意

  • 石碏的"假手计"是什么?"假手计"历史故事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假手计”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了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卫庄公,篡夺了君位。怕百姓不服,就叫自己的好友石厚去向他的父亲石碏讨主意,看怎么办才好。石碏是卫国的老臣,这时已退休在家。见儿子来问,便心生一计,想借人之手除掉州吁这个逆臣贼子。他说:“安定君位并不难,只

  • 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的由来是什么?又会有哪些气候变化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白露(WhiteDew)一、白露节气的时间:每年09月7~9日二、白露节气由来,白露节气气候变化,白露节气介绍: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

  • 海上画派是如何形成的?在内容上有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海上画派形成并兴盛于清朝末期的上海,又称“海派”、“沪派”,是国画画派之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时,因为鸦片战争造成了“五口通商”,上海不仅成为了西方殖民者的渗透点,在当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商埠和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人口的膨胀带来了市场的繁荣,这样的社会环境与海上商业模式吸引了不同阶层、不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埋儿奉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诗赞: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译文:汉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郭巨,家境非常

  • 五行都不缺怎么取名?五行取名有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对五行取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一看吧!其实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比较讲究按照五行取名的,电视剧里面有不少都是会在自己孩子出生之后算一算他五行缺什么,然后根据他缺什么来为他取名,一般都是缺什么就取一个什么类型的名字。虽然说现在很多人并不讲究这个,但还是有不少人会很在意这一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的成长,那

  • 现存的《山海经》是原版吗?最早的《山海经》有哪些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现存的《山海经》是原版吗?最早的《山海经》有哪些内容!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山海经》是一部志怪类型的古籍,展现了古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很多人都对《山海经》里的各种神兽感到好奇,很多影视创作也会借鉴《山海经》中的内容。不过现存的《山海经》并非是最早的版本,我们现在看到的也是后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孝感动天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天生就懂得大孝。他父亲脾

  •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的由来是什么?又会有哪些气候变化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大雪(GreaterSnow)一、大雪节气的时间:每年12月6~8日二、大雪节气由来,大雪节气气候变化,大雪节气介绍:“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