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48 更新时间:2023/12/10 22:17:15

解释成语“卧薪尝胆”?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卧薪尝胆

【拼音】:wòxīnchángdǎn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察言观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察言观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揣摩对方说的话,观察对方的脸色表情,以便摸清对方的真正意图。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察言观色”是一个成语,同时也是一个典故。那“察言观色”的典故出自哪里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提到“察言观色”,就要说说孔子

  • 成语"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路不拾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路不拾遗【拼音】:lùbùshíyí【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成语故事】: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邯郸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

  • 范蠡写了一封120字的信,竟贡献了6个成语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古代还有很多著名人士,比如范蠡。范蠡曾写了一封信,只有120个字,却贡献了6个成语,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遗大夫种书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免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

  • 成语"同仇敌忾"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同仇敌忾”?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同仇敌忾【拼音】:tóngchóudíkài【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成语故事】: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

  •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清代章回体长篇小说,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红楼梦》是一部从不同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级著作,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 关于磨杵成针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磨杵成针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向平之原"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向平之原"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向平之原”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向平之原”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向平之原】故事的主人公向平【向平之原】基本释义向平:东汉人向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原:同愿,表示心愿。比喻子女婚嫁事未完成。【向平之原】出处《后汉书》

  • 历史文化探索:门可罗雀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门可罗雀,拼音是ménkěluóquè,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出自《史记·汲郑列传》。那么典故门可罗雀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门可罗雀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下邽翟公有

  • 成语"一国三公"是什么意思?"一国三公"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一国三公”是什么意思?成语“一国三公”有哪些历史典故吗?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国三公】故事的主人公申生(?——公元前656年),姬姓,名申生,晋献公与夫人齐姜所生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太子。重耳,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

  • 历史文化探索:兵不厌诈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兵不厌诈,拼音是bīngbúyànzhà,意思是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出自《韩非子·难一》。那么成语兵不厌诈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