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萧规曹随"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

成语"萧规曹随"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06 更新时间:2024/1/17 10:56:40

成语“萧规曹随”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现在往往用来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惠帝二年,萧何死了,而曹参当初地位卑微时,跟萧何友好,等到做了将军、相国,两人有了隔阂。到萧何将死的时候,所推荐的贤相只有曹参。

于是曹参接替萧何做汉朝的相国,对此前所有的事务都没有改变,而是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进行。他在选拔郡和封国的官吏时,如果是呆板而言语钝拙、忠厚的长者,就召来任命为丞相史;而对那些说话雕琢、严酷苛刻、想竭力追求名声的官吏,他就斥退赶走。

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见到曹参不做事,有想要进言的人,可是人一来到,曹参就给他们喝醇厚的酒,一有空,官员们想要有话说,曹参又让他们喝酒,喝醉以后才离开,始终不能进说,相国官邸的后园靠近官员的住处,官员每天饮酒唱歌呼喊,曹参的随从侍吏内心厌恶,但不能对这些官员怎么样,于是就请曹参到园中游玩,希望相国看见了,能制止这些官员,可没想到,曹参不但没有制止,竟反而取酒设座,跟官员们呼应唱和。另外,曹参见到别人有小过错,也一心给隐藏遮盖,相府中没发生过事。

这些事被惠帝看在眼里,正好当时曹参的儿子曹窋任中大夫,惠帝就责怪相国不治理国事,曹窋休假以后回去了,乘机向父亲进言,按照惠帝的话劝谏曹参。没想到曹参愤怒,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说:“赶快入朝侍奉皇帝,天下的事不是你应当谈论的。”曹窋委屈地回宫去了。

等又一次入朝结束后,惠帝留下曹参责备说:“为什么给曹窋处罚呢?先前是我让他劝谏你的。”曹参摘下帽子谢罪说:“陛下自己考察,认为自己和高皇帝比哪一个圣明英武?”皇上说:“我怎么敢与先帝比呢!”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萧何比哪一个更强?”

皇上说:“你好像赶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正确。况且高皇帝和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指无为而治),我这样一类人恪守职责,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丢失,不也可以吗?”惠帝听了以后答道:“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妄自尊大"出自于哪里?"妄自尊大"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妄自尊大”出自于哪里?“妄自尊大”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妄自尊大】故事的主人公: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公孙述(?―36年),字子阳,新莽末年、东汉初

  • 历史文化探索:临渴掘井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临渴掘井,拼音是línkějuéjǐng,感到渴了才掘井,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那么典故临渴掘井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临渴掘井的来源春秋时期,鲁昭公因年轻幼稚,听信谗言,激怒了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大家

  • 如何解释成语"入室操戈"?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入室操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入室操戈【拼音】:rùshǐcāogē【解释】: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成语故事】:后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名叫郑玄

  • 成语"开诚布公"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开诚布公”?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开诚布公【拼音】:kāichéngbùgōng【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成语故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三国

  • 成语"发愤忘食"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发愤忘食”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发愤忘食”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来到楚国叶县。县官沈诸梁间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回答不上来。后来子路把沈诸梁的问题告诉给孔子,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呢,孔子的生活

  • 成语"众志成城"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众志成城”?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众志成城【拼音】:zhòngzhìchéngchéng【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成语故事】:周朝末年,周景王即位以后,为了个人行乐,下令把

  • 成语"一诺千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诺千金"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一诺千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一诺千金”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yīnuòqiānjīn【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成语故事】: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

  • 成语"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刚愎自用”?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刚愎自用【拼音】:gāngbìzìyòng【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成语故事】:“刚愎自用”成语由“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变化来,意思是倔

  • 历史文化探索:抱薪救火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抱薪救火,拼音bàoxīnjiùhuǒ,指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那么典故抱薪救火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战国后期,秦国渐渐强大,它取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向邻近的国家扩张。从公元前276年到公元前274年,秦国连续三次

  • 成语"半部论语"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半部论语”?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半部论语【拼音】:bànbùlúnyǔ【解释】: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言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