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的姓氏最初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的姓氏最初的作用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644 更新时间:2024/1/18 15:46:00

最初“姓”是区别贵贱婚姻的需要

关于姓氏之现象,历代学者都在研究。

姓氏是由“姓”和“氏”组成,现在是一个意思,但在先秦时,两者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作,“姓”和“氏”之间,如果讲究先后的话,那是“姓”在前,“氏”在后。

“姓”意?东汉许慎《说解字》是这样说的:“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清马骕《绎史》引《三坟》所作的解释则相对好理解:“男女媾精,以女生为姓。”

许慎和马骕所说的,大概意思是,“姓”的产生最早与女人生子现象有关,无数个女性繁衍后代,再后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为了把从同一个老祖母传下来的人加以区别,这样便产生了“姓”。

因为这个原因,上古时的“姓”,直接写作“生”,如《尚书·舜典》中所谓“帝座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其中的“生”就是“姓”,此外,“姓”还写作写作“X(生下自)”、“X(人+生)”等。

这些不同的写法,说明了“姓”在早期的发展情况。

以“X”来说,此字上下结构,由“生”和“自”两部分组成,为何用“自”字?因为“自”在早期代表“鼻”,有“初”、“始”之意。《方言》释“鼻”时便说,“梁益之间,谓鼻为初。”

“氏”则是“姓”的下级代码,“姓”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的符号,说明是哪个老祖母的后代,“氏”则是姓的分支和发展,是老祖母不同子孙的代码,南郑樵《通志·氏族略》称,三代之时“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就是这意思。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汉族文化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奴隶社会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受文化教育,孔子认为这样太不公平,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学生有贵族子弟,也有平民,据说他的学生有3000人,其中最优秀的有72人。孔子讲学的地方,有庭院、有卧室、有讲堂、有郊外,有时在旅途中的马

  • 二月二龙抬头为啥要剪头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大凡是华人,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

  • 汉族文化 汉族礼乐文明有何重要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礼乐的表达需要有一定的形式,玉帛荐献、进退揖让;黄钟大吕、干戚羽旄是礼乐之美,但是欣赏盛美的仪式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耳目之欢,更重要的是要体会礼乐文明引领人向善的本义。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礼记·乐记》说:“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

  • 山东梆子剧《玉虎坠》的主要剧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想知道山东梆子剧《玉虎坠》的主要剧情是什么吗?该剧以东汉初年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了冯王两家恩恩怨怨、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的故事,剧情曲折,矛盾复杂,情感丰富,展示了山东梆子的剧目特色。马武占据太行山,下山访贤,路遇卖卜人王滕,同至酒肆饮酒,与冯昭之子冯彦口角相争。马武不敌,爱慕冯彦武艺,拟请其上山聚义

  • 白露节气时,该如何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白露时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农历的八月初一是白露节气。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之说,这时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变大,空气变燥,人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燥咳、大便秘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也是

  • "龙"是这么创造出来的?古人造龙的根据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龙”是这么创造出来的?古人造龙的根据是什么?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龙应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动物。龙并非真实存在,而是通过古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一个神灵,那他们到底是根据什么创造出的龙呢?其实各个朝代对于龙的描述都不完全一样,西汉时期的龙更像是蛇,而且分为有翼和无

  • 汉族节日 汉族传统节日冬至有何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

  • 满洲里的俄罗斯族"木刻楞"究竟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初到满洲里,漫卡在边城的街头,最令人感兴趣的,莫过于具有浓郁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木刻楞房。它极富雕塑感,被人们称之为“彩色雕塑”。它是人们视觉能观赏到的一个立体形象,也是人们内心能衡量的艺术形象。它给人们以精致和恬静的感受,产生一种磁力,获得异国情调的美感。每当路过木刻楞房时,您会不得不去欣赏,或者要站

  • 圣女果为什么叫圣女果?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圣女果名字由来,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关于圣女果很多人很好奇这个名字的叫法,究竟是为什么圣女果叫圣女果而不是其他的XXX果?那么,圣女果名字由来有哪些说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圣女果的传奇故事吧。圣女果为什么叫圣女果在很久以前,有一座靠近大山的小村庄。里面住着一对善良的夫妇,他

  • 中国寓言故事之杨布打狗,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杨布打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