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超级巨作《出警入跸图》画的是什么场景?

超级巨作《出警入跸图》画的是什么场景?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78 更新时间:2024/1/18 13:32:14

明朝的《出警入跸图》画的是什么场景?这幅画人物众多,场面宏伟,是历代绘画作品中少见的超级巨作。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大家一起分享。

这两幅作品,均未署名作者姓名。但可以确定是许多宫廷画师的合力创作,才能完成这两幅布局精采生动的巨作。《出警图》与《入跸图》虽是各自分开的两幅长卷,但是所绘的却同是扫墓、巡视的过程,因而通被合称为《出警入跸图》。画家将皇室谒陵的整个时空历程出发→抵达→返回,浓缩于两幅长卷之中。传统观赏《出警图》是由右往左;《入跸图》则由左往右。

这幅画描绘出明朝皇帝出京谒陵盛况的宫廷画卷。描绘的是皇帝在宫廷侍卫的护送下,骑马出京,声势浩大的来到京郊的十三陵拜先祖,然后再坐船返回北京的情景。皇帝一出一入,相互呼应,气势壮观,栩栩如生。

《出警入跸图》描绘的是一支庞大的皇家谒陵队伍,由北京城德胜门出发,画家沿途铺设盛大的卫仪阵容,直至皇帝谒陵的目的地——离京城四十五公里外的天寿山——这里是明朝历代皇帝的陵寝区。《出警图》与《入跸图》虽是各自分开的两幅长卷,但是所绘的却同是扫墓、巡视的过程,因而通常被合称为《出警入跸图》。画家将皇室谒陵的整个时空历程出发、抵达、返回浓缩于两幅长卷之中。

《出警图》绘皇帝骑马,由陆路出京,《入跸图》画皇帝坐船,走水路还宫。这两幅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手卷画作中最长的两幅,人物众多,场面宏伟,更是历代绘画作品中少见的超级巨作。这两幅作品,均未署名作者姓名。但可以确定的是,得出动许多宫廷画师的合力创作,才能完成这两幅布局精采生动的巨作。

“跸”的意思是帝出行的车驾,“警跸”的意思是清道,禁止路上行人,以利帝王车驾通行。出警入跸,意指皇帝出巡归来。

此两幅图实系一个主题就是帝王扫墓,出行归来沿途浩荡的队伍包括护卫、仪仗、侍从、随行百官,虽系一个主题,但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出行时走陆路,返回时走水路,故产生不同的画景,为区分两画,把警跸两字分开,警给了出行,跸给了入行,如是两者合而为出警入跸图。

《出警入跸图》描绘的是明朝皇帝在宫廷侍卫的护送下,骑马出京,声势浩大的来到京郊的十三陵拜先祖,然后在坐船返回北京的情景。皇帝一出一入,相互呼应,气势壮观,栩栩如生。

《出警入跸图》构图简洁明快,武百官队列整齐,迎接皇帝归来。画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皇帝一个正面形象,其只是侧面形象,皇帝乘船归来的样子也是生动传神。

这支庞大的皇家谒陵队伍,由北京城德胜门出发,画家沿途铺设,盛大的卫仪阵容,直至皇帝谒陵的目的地——离京城四十五公里外的天寿山,这里是明朝历代皇帝的陵寝区。

画家将皇室谒陵的整个时空历程出发→抵达→返回,浓缩于两幅长卷之中。传统观赏《出警图》是由右往左;《入跸图》则由左往右。这两幅图不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手卷画作中最长的两幅(《出警图》的横长有26米,《入跸图》超过30米),人物众多,场面宏伟,更是历代绘画作品中少见的超级巨作。

这两幅作品均未署作者姓名。但可以确定的是,需出动许多宫廷画师的合力创作,才能完成这两幅布局精彩生动的巨作。

据考此二卷是描绘明世宗谒陵之路线,以陆路出,而以水路还,全图以皇帝及其仪卫为主,衬以桃红柳绿,郊野春景之自然景色。出警图自右而左,人马行列路上行进,队伍整齐,前后导从,次序井然。入跸图则自左而右,循水路而归,车辂仪仗,以及大部分之羽林军士不能乘船者,则傍岸而行。全卷绘画,中规中矩,一丝不苟。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的姓氏最初的作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最初“姓”是区别贵贱和婚姻的需要关于姓氏之现象,历代学者都在研究。姓氏是由“姓”和“氏”组成,现在是一个意思,但在先秦时,两者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作,“姓”和“氏”之间,如果讲究先后的话,那是“姓”在前,“氏”在后。“姓”何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这样说的:“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

  • 汉族文化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奴隶社会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受文化教育,孔子认为这样太不公平,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学生有贵族子弟,也有平民,据说他的学生有3000人,其中最优秀的有72人。孔子讲学的地方,有庭院、有卧室、有讲堂、有郊外,有时在旅途中的马

  • 二月二龙抬头为啥要剪头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大凡是华人,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

  • 汉族文化 汉族礼乐文明有何重要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礼乐的表达需要有一定的形式,玉帛荐献、进退揖让;黄钟大吕、干戚羽旄是礼乐之美,但是欣赏盛美的仪式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耳目之欢,更重要的是要体会礼乐文明引领人向善的本义。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礼记·乐记》说:“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

  • 山东梆子剧《玉虎坠》的主要剧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想知道山东梆子剧《玉虎坠》的主要剧情是什么吗?该剧以东汉初年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了冯王两家恩恩怨怨、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的故事,剧情曲折,矛盾复杂,情感丰富,展示了山东梆子的剧目特色。马武占据太行山,下山访贤,路遇卖卜人王滕,同至酒肆饮酒,与冯昭之子冯彦口角相争。马武不敌,爱慕冯彦武艺,拟请其上山聚义

  • 白露节气时,该如何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白露时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农历的八月初一是白露节气。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之说,这时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变大,空气变燥,人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燥咳、大便秘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也是

  • "龙"是这么创造出来的?古人造龙的根据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龙”是这么创造出来的?古人造龙的根据是什么?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龙应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动物。龙并非真实存在,而是通过古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一个神灵,那他们到底是根据什么创造出的龙呢?其实各个朝代对于龙的描述都不完全一样,西汉时期的龙更像是蛇,而且分为有翼和无

  • 汉族节日 汉族传统节日冬至有何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

  • 满洲里的俄罗斯族"木刻楞"究竟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初到满洲里,漫卡在边城的街头,最令人感兴趣的,莫过于具有浓郁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木刻楞房。它极富雕塑感,被人们称之为“彩色雕塑”。它是人们视觉能观赏到的一个立体形象,也是人们内心能衡量的艺术形象。它给人们以精致和恬静的感受,产生一种磁力,获得异国情调的美感。每当路过木刻楞房时,您会不得不去欣赏,或者要站

  • 圣女果为什么叫圣女果?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圣女果名字由来,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关于圣女果很多人很好奇这个名字的叫法,究竟是为什么圣女果叫圣女果而不是其他的XXX果?那么,圣女果名字由来有哪些说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圣女果的传奇故事吧。圣女果为什么叫圣女果在很久以前,有一座靠近大山的小村庄。里面住着一对善良的夫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