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出丧前停尸三天只是风俗吗?停尸习俗是怎么产生的?

出丧前停尸三天只是风俗吗?停尸习俗是怎么产生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679 更新时间:2024/1/18 5:41:38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停尸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据《荀子·强国》记载:“入境,观其风俗。”

民间风俗,停尸三天

在民间风俗里,为逝者举办丧事,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作为告别仪式,所以要举办的非常的慎重。而在民间对于死者也有一些习俗,那就是在人死了之后要先停尸三天,之后才可以进行安葬。

对此,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人去世后要头七过了才能下葬。这是因为在去世后的第七天,去世的人的灵魂就要回来看看,才能安心的走。而有些地方也缩短成了三天。

但是,实际上这就很让人不解的事情,人在死后尸体就会开始腐烂,如果是冬季的话那问题可能还不是很大。

若是夏天的话,停尸三天甚至七天,难道尸体不会因腐烂而难掩恶臭吗?秦始皇当年不就是“秘不发丧”,以至于尸体都臭掉了,才不得不用臭鱼来掩盖味道的。

停尸三天源自扁鹊,有科学依据

而古人之所以要停尸三天,其实是因为春秋时期名医扁鹊的故事。

在医学界,历来都是把扁鹊尊为古代医学的祖师,并且还说他是“中国的医圣”以及“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澜便曾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称他为“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据史料记载,扁鹊在年轻时曾周游到了虢国,他发现当地人都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氛围中。于是他好奇的问当地民众发生了事。

有人就告诉了扁鹊,是当朝太子死了,大家都在悼念他。于是扁鹊又问他们:“太子是因何而死?”

当地知道内情的一些地方官就跟他说:“太医说太子是因为血气不通,邪气无法得到排放,从而得了阳缓阴急的病。后来没多久也就过世了。”

而扁鹊在听完后,就知道太子还未真正死亡。于是他赶紧进宫,说自己有办法救活太子。国在听说后也是喜出望外,他问扁鹊有何办法。

扁鹊说:“只要听太子的耳鸣声,看他的鼻涨,以及抚摸他的两股到阴部之间的位置,只要还有温度,就可以救治。”

国王马上让人查看,结果发现确实如扁鹊所说,于是便请扁鹊出手相救。扁鹊便在太子三阳五会等穴位上施了几针,之后太子竟然真的奇迹般的缓缓的清醒了过来。

从此以后,人们就谨记了这个教训,人死后至少要停尸三天再安葬,以免那些假死的人被活埋。

晋文公曾因假死而被活埋,停尸习俗保留下来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医疗技术并不是那么发达,人们看病,往往都是通过医生诊脉来判断的。像扁鹊这样的神医毕竟少见,所以一旦病人出现假死状态时,很多医生就容易出现误判。

在这个时候如果家属不明就里的将病人给安葬了,那么病人再醒来时,就是真正的求生无门了。历史上晋文公就是在假死后被活埋的。

据《左传》中记载:“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停尸习俗,包含人文关怀

停尸习俗除了这种假死状态的可能性思考,另一方面就是有关人文关怀了。

在人死以后,这个人就会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被抹去,而除了那些回忆可以拿来怀念之外,从此以后就再也不能看到这个人了。

因此,无论曾经与这个人有着怎样的美好时光,也无法再相见。

因此,人们想借着停尸三天的这段时间,来好好的怀念,同时也纪念有关这个人的一切。当然,也有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希望这个人只是暂时睡着了,而不是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现代依旧保留的停尸这一习俗还有着一个作用,那就是方便人们为逝者操办身后的各项事宜,让这个人能够走得安然。

因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着诸多的牵绊,而通过这三天时间,也就可以把这些事情料理妥当,走得也就安心,也就是真正的入土为安了。

小结

停尸这一习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迷信,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并且,这其实就是给人一个缓冲的空间,万一遇到假死的情况,那么停尸还能够让人多一个活下来的机会,要是命好遇到另一个“扁鹊”,不就又重新醒过来了吗。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莆田为什么是在正月初四过春节的?背后有个十分悲伤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都不了解莆田的春节,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不久前,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认识了一位来自福建莆田的朋友。我们在讨论福建和重庆的不同风俗习惯时,提到了春节的文化习俗。他无意间说起,他们莆田是在正月初四过春节,而不是正月初一。全中国人都是在正月初一过春节,福建莆田偏偏在正月初四过春节,你不是

  • 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恋人?真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他们一起寒窗苦读三年,室友竟没有发现他的女儿身,互生好感,却被家人阻拦,最终决定以身殉情,双双化蝶而去。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凄美爱情故事,过程非常感人,结局虽没能活着在一起,但是死后也还能常相伴,这个结局也算是很好了吧。可是这只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这里面的主角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故事已经太久远,只能

  • "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是什么意思?鬼谷子的"观人术"果然不同凡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是什么意思?鬼谷子的“观人术”果然不同凡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生活在由众多人组成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着各种交际问题,就算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要应对身边出现的各色人等,如何才能够和这些人平和的相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毕竟如果我们不能够

  • 子曰:知者利仁!关羽因此美名传千古!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孔子的思想解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对蜀汉大将关羽记忆犹深。他虽然出身不高,且一出现的时刻,便是个已经身负命案的逃犯,但却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与刘备、张飞结拜为弟兄,留下了“桃园三结义”的千古美谈。然而,除了关羽的名声和其高强的武力外,他还

  • 古人过元宵节吗?元宵节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还有两天就到元宵节了,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同时也是对春节庆祝活动的延续。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不仅能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一些地区还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活动,不过元宵节的习俗都是

  • 中国寓言故事之三人成虎,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三人成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

  • 中国画讲究的是什么?为什么古代画家强调"气韵生动"?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画讲究的是什么?为什么古代画家强调“气韵生动”?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到古代的画家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这些人对于画画的要求和现在对于画画的要求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区别太大,无法比较,但是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古人的精神还是很有说法的,最近有人研究了,话说这个

  • "不看家中宝只看门前草"有什么含义?这个谚语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不看家中宝只看门前草”有什么含义?这个谚语是怎么来的?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看家中宝,只看门前草”是一句民间俗话,意思是看人不仅要看表面,还要看内在是不是表里如一。如果外表光鲜亮丽,内在不修边幅那也是得不到他人认可的。其实老祖宗有为我们留下很多有道理的俗语,这些也是他们根据自

  • 狮子作为外来猛兽,为什么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狮子是食肉目、猫科、狮亚属的大型猛兽,是一种生存在非洲及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狮子对于中国而言是外来猛兽,但却在传统文化中意外地占据着重要位置,乃至被神化。狮子凭什么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丝绸之路与雄狮中国古代的气候与今日有着巨大的差别。即便在河南都曾出现过大

  • 寒露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寒露时为什么要吃芝麻?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都不了解寒露,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秋分节气过后我们将会迎来的节气就是寒露了,而很多人对于这个节气也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那么寒露节气为何吃芝麻呢?寒露节气表示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寒露节气为何吃芝麻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