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莆田为什么是在正月初四过春节的?背后有个十分悲伤的故事

莆田为什么是在正月初四过春节的?背后有个十分悲伤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59 更新时间:2024/1/18 3:19:01

很多人都不了解莆田的春节,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不久前,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认识了一位来自福建莆田的朋友。我们在讨论福建和重庆的不同风俗习惯时,提到了春节的化习俗。他无意间说起,他们莆田是在正月初四过春节,而不是正月初一。

全中国人都是在正月初一过春节,福建莆田偏偏在正月初四过春节,你不是在骗我吧?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这位朋友说的竟然是真的。福建莆田的确是在正月初四过春节,而且,这段风俗习惯的背后,还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莆田位于福建省的东南沿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被称为“兴化”。莆田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从唐朝到清朝,莆田一共走出了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莆田经济活跃,自古以来就是一块繁华富庶之地。

明朝时期,倭寇频繁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他们烧杀掠夺,无恶不作,给东南沿海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莆田也是经常遭到倭寇侵袭的重灾区之一。

根据《莆田县志》记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天,倭寇分两路大举进攻福建沿海。其中一路从广东南澳(今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登陆,一路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正当莆田人民沉浸在准备过春节的欢气氛乐中时,一队倭寇突然袭击到城下。由于明朝守军兵力薄弱,也没有做好充分的防备,倭寇很快就攻陷了莆田城。

倭寇在莆田城见人就杀,入门就抢。莆田军民在反抗之中,被杀害3万多人,伤者不计其数。一时之间,莆田变成了“人间地狱”,尸横遍地,万家哀恸。莆田人民为了逃避这场巨大的灾难,根本就没有心思来过春节,纷纷离开家园,逃出城外,到山里面躲起来。

倭寇在莆田城里肆虐了20多天,城里的人都跑光了,只剩下一个空城,再加上遍地都是的尸体。尸体发出难闻的味道。倭寇只好退出莆田城,前往平海卫(今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并将平海卫作为据点,四处骚扰民众。

这时候,明朝军队在哪里?当时,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胡宗宪的命令下,带领精兵强将从浙江赶来,在俞大猷和谭纶的配合下,一举收复了平海卫,斩首两千余级,并乘胜收回了莆田城。

战斗结束了。被迫逃离莆田的老百姓听到戚继光大军收复莆田城的消息后,纷纷回到了家乡。这时候,已经是二月初二了。他们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一边掩埋亲友的尸体,料理后事;一边收拾破碎的房屋,重建家园。逝者已逝,未来的日子还很久远。他们决定,在二月初四这天,重新过一次大年。一方面,有化悲痛为力量的意思;另一方面,又有迎接、慰劳戚家军大军的意思。

在那以后,莆田老百姓逐渐形成了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三十辞旧,在二月初四迎新过大年的风俗习惯。十二月三十被称为做小岁,二月初四被称为做大岁。不过,这样一来,春节就会拖得很长,足有一个多月。同时,二月里气温复苏,农事繁忙。如果在二月过春节,会与农事发生冲突。于是,莆田的老百姓将二月初四做大岁,改期为正月初四。

戚继光大军收复失地的日子不一,这使得莆田各地过春节的日期不一样。莆田是正月初四,莆田下属的仙游县是大年初五。显而易见,仙游县被收复的日子晚于莆田。

我们知道,中国许多地方,嫁出去的女儿,会在正月初二这天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莆田老百姓为了怀念被倭寇残害的亲友,将正月初二定位“探亡日”。每到大家约定都呆在家里面,不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以免把霉头带给别人,这也是莆田与众不同的地方。

当然,现在的莆田年轻人,偏偏喜欢在正月初二这天外出聚会,因为街上人少,正适合外出活动。

莆田的春联也与其他地方不一样。

众所周知,春联的颜色为大红,象征着红红火火,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正如诗中所说:“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可是,莆田、仙游等地的春联,会在红色的纸上,留着一段约10厘米白色纸头,以表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这种春联,叫“白额春联”。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恋人?真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他们一起寒窗苦读三年,室友竟没有发现他的女儿身,互生好感,却被家人阻拦,最终决定以身殉情,双双化蝶而去。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凄美爱情故事,过程非常感人,结局虽没能活着在一起,但是死后也还能常相伴,这个结局也算是很好了吧。可是这只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这里面的主角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故事已经太久远,只能

  • "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是什么意思?鬼谷子的"观人术"果然不同凡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是什么意思?鬼谷子的“观人术”果然不同凡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生活在由众多人组成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着各种交际问题,就算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要应对身边出现的各色人等,如何才能够和这些人平和的相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毕竟如果我们不能够

  • 子曰:知者利仁!关羽因此美名传千古!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孔子的思想解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对蜀汉大将关羽记忆犹深。他虽然出身不高,且一出现的时刻,便是个已经身负命案的逃犯,但却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与刘备、张飞结拜为弟兄,留下了“桃园三结义”的千古美谈。然而,除了关羽的名声和其高强的武力外,他还

  • 古人过元宵节吗?元宵节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还有两天就到元宵节了,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同时也是对春节庆祝活动的延续。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不仅能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一些地区还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活动,不过元宵节的习俗都是

  • 中国寓言故事之三人成虎,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三人成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

  • 中国画讲究的是什么?为什么古代画家强调"气韵生动"?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画讲究的是什么?为什么古代画家强调“气韵生动”?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到古代的画家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这些人对于画画的要求和现在对于画画的要求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区别太大,无法比较,但是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古人的精神还是很有说法的,最近有人研究了,话说这个

  • "不看家中宝只看门前草"有什么含义?这个谚语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不看家中宝只看门前草”有什么含义?这个谚语是怎么来的?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看家中宝,只看门前草”是一句民间俗话,意思是看人不仅要看表面,还要看内在是不是表里如一。如果外表光鲜亮丽,内在不修边幅那也是得不到他人认可的。其实老祖宗有为我们留下很多有道理的俗语,这些也是他们根据自

  • 狮子作为外来猛兽,为什么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狮子是食肉目、猫科、狮亚属的大型猛兽,是一种生存在非洲及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狮子对于中国而言是外来猛兽,但却在传统文化中意外地占据着重要位置,乃至被神化。狮子凭什么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丝绸之路与雄狮中国古代的气候与今日有着巨大的差别。即便在河南都曾出现过大

  • 寒露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寒露时为什么要吃芝麻?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都不了解寒露,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秋分节气过后我们将会迎来的节气就是寒露了,而很多人对于这个节气也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那么寒露节气为何吃芝麻呢?寒露节气表示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寒露节气为何吃芝麻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 桂林米粉是谁发明的?桂林米粉的起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桂林米粉是谁发明的?桂林米粉的起源是什么?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桂林米粉是广西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小吃,基本上去过桂林的朋友都会对当地的米粉记忆犹新。桂林的粉俗称切粉,韧性十足,细滑爽口,配上秘制的卤水和卤菜让人吃后回味无穷。而且桂林米粉种类繁多,带汤或者不带汤的都有,基本上能满足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