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一筹莫展"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一筹莫展"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07 更新时间:2024/1/16 23:02:10

【成语】:一筹莫展

【拼音】:yīchóumòzhǎn

【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成语故事】:

孝宗十年(公元1173年),温州瑞安年仅18岁的蔡幼学便一举夺取朝廷礼部会试的第一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进土。当时的宰相说就是宋孝宗的一个亲戚。朝中的政务全被张说一人独揽,政治腐败已到了不堪收拾的地步。蔡幼学上书宋孝宗,慷慨陈词,直率地批评朝政的失误。认为宰相张说权势太大,不明大体,有些做法近乎胡作非为,应该受到严厉惩处。奏章传到宰相张说的耳中,他气恼得大叫不止,非要将蔡幼学降职使用不可。时光如梭,这一年宋孝宗死去。即位的宋宁宗决心重朝纲,在自己当政时要有所作为。于是,宁宗下令朝臣地方官广开言路,放言为朝廷提意见,批评朝政。

一直受到压制的蔡幼学看到皇帝要有所作为,心中万分高兴,便连夜草拟奏章,呈给宁宗。蔡幼学在奏章中写道:“陛下要打算当一名明、有作为的君主,必须抓住三个方面:一是要孝敬父母;二是要注意选拔品质高尚、才能超群的人担任重要职务;三是要减轻赋税,立法宽厚,使老百姓体会到朝廷的仁爱。”“要想抓好这三方面的事情,最根本的一条是抓住宣传教化这一重要环节。近些年来,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大量制造舆论,目的在于排挤品德优秀而又有杰出才能的人。众大臣们有人心朝廷和陛下效力,但又怕招惹是非,身遭不幸。亲近的人有意为朝廷办事,常担心与皇帝的意见不符。“朝中有学问的人不少,但他们不敢坦诚地说出自己正确的意见,使您一点办法都没有(多土盈廷而一筹不吐)。在这种情况下,不抓紧兴办教育,广泛地选拔人才,怎么能使天下的仁人志上振奋精神呢?”宁宗将蔡幼学的奏章反反复复地阅读了许多遍,对蔡幼学的学识、人品、对朝廷的忠心十分欣赏。于是,准备提升蔡幼学的官职。但是宰相韩胃却极力反对。宰相韩胃这个人也是个不学无术之徒,极力排斥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官员。刚直的蔡幼学,不得已,只好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去了。后人把蔡幼学奏章中的“一筹不吐”,久而久之说成“一筹莫展”。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有名无实"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有名无实【拼音】:yǒumíngwúshí【解释】: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成语故事】:一天,晋国的大夫叔向去拜访老朋友韩宣子。韩宣子是当时晋国的六卿之一,职位很高。但他见了叔向,不住地唉声叹气,说自己很穷。不料叔向听他这样说,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贺。韩宣子不解地问道:“我是有卿的名,

  • 历史文化探索:指桑骂槐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指桑骂槐,意思是指着桑树数落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成语出自《红楼梦》。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指桑骂槐的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是运用此计。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国,鲁国畏惧,立即谢罪求和,宋见齐鲁联盟,也只得认输求和。管仲“敲山震虎”,

  • 成语"捉襟见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捉襟见肘"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捉襟见肘”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叫曾参的人。他是孔子的一位得意弟子,以孝著称。曾参生活很贫困,他住在卫国的时候,没做一件新衣,有时一连三天灶中无火。他穿的衣服,整一下衣襟,就会露出胳

  • 成语"天下无双"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天下无双”?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天下无双【拼音】:tiānxiàwúshuāng【解释】: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成语故事】: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追究,避居赵国。他听说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去邀

  • 成语"养虎为患"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养虎为患【拼音】:yǎnghǔwéihuàn【解释】: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成语故事】:远古的时候,地广人稀。那时的人们除了种地之外,靠山近水的大都以渔、猎为生。每当北风吹来,大雪飘飘之际,人们便进山打猎。这次进山他们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大家将两

  • 历史文化探索:乘兴而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乘兴而来,拼音是chéngxìngérlái,乘:趁,因;兴:兴致,兴趣。意思是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出自《晋书.王徽之传》。那么成语乘兴而来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乘兴而来”这则成语的乘兴失趁一时的高兴。趁着兴趣浓厚的时候到来。比喻

  • 成语"笑比河清"出自于哪里?"笑比河清"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笑比河清”出自于哪里?成语“笑比河清”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笑比河清】故事的主人公: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笑比河清】是什么意思?形容态度严肃,难见

  • 成语"博而不精"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博而不精”?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博而不精【拼音】:bóérbùjīng【解释】: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成语故事】:“博而不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常识广博而不精深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

  • 成语"克绍箕裘"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克绍箕裘”?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克绍箕裘【拼音】:kèshàojīqiú【解释】:克:能够;绍:继承;箕:畚箕;裘:皮袄。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成语故事】:箕,是一种器皿,多半用竹、柳,或者是藤之类柔软的植物织成,而裘是一种皮

  • 成语"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马革裹尸”?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马革裹尸【拼音】:mǎgéguǒshī【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成语故事】: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